2020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 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超2.64亿人 。每三位重度抑郁症患者就有一位在多次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失败,被视为患有 难治性抑郁症(TRD) ,这部分患者已占到所有抑郁症病例的20%。
不要污名化精神疾病
据最新研究显示,排除痴呆后,我国六大类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 )的患病率高达 9.3% ,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 指出,“为加强中国抑郁症防治力度,应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9月11日发布了《探索防治抑郁症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中 明确呼吁 整个社会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疾病筛查、评估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疾病干预。 ”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一说到精神疾病就害怕、紧张、不好意思甚至不愿意说。”陆林教授说,“因为精神疾病而不愿意去找医生,这只会让精神疾病变得越来越严重。实际上,精神疾病它也是一种病,跟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的,我们要正确对待,不能污名化,不能歧视。况且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将来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这也是正常的,治疗以后就康复了,不能因为抗拒精神疾病而回避它。”
陆林教授认为,通过提高我们对精神疾病了解,提高整个社会对精神问题患者的包容和接纳,让每个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人也能够得到关注和帮助,这样才是文明、和谐的社会。
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队伍
陆林教授表示,精神科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大,而从事精神科的医生也并不是太多。在全球所有的国家, 特别是发达国家,100个医学院毕业后的学生,愿意做精神科医生的比例大约是5%,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1% 。所以,目前强调构建精神卫生专科医联体和联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积极开诊远程会诊、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基层诊治能力,减少因跨区就诊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
陆林教授认为,要建立公共精神卫生体系建设,真正为老百姓服务。此外,心理危机的体系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要扩大。包括组织的管理、规模的建设、培训培养的体系、医疗保险等,整个全社会一起努力,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的队伍。
陆林教授希望有更多的治疗手段、药物来帮助病人,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手段, 很多中轻度的抑郁症、焦虑症,心理治疗是首选,且有效的。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责编/林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