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电子消费行业低迷,印度市场则逆势高涨,比如iPhone印度出货量大涨65%,产值飙升162%,犹如过去三四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也正是如此,不少国内厂商也将印度作为中国之外的另外一个主要营收来源。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我们盯上了人家的利润,人家则盯上了我们的本钱。
2022年印度以违反 “外汇法”为由冻结了小米48亿元的资金,这相当于小米去年净利润的57%,小米对此事也做出回应: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印度此举一度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而小米此前也申请解冻这笔资金,但遭到了印度的拒绝。
据一些熟悉中企在印度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小米账户内被冻结的48亿元可能会被没收。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次可是吃了大亏!
小米2014年就进入印度市场,是最早入局印度市场的手机厂家之一,并且凭借着高性价比优势在印度市场发展迅猛,早在2017年就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2022年印度手机份额依旧排名第一。不仅如此,为普惠当地消费者,小米还在印度投资建厂,扶持当地制造业。
然而,印度不但没有感恩,反而以德报怨,在扣押中企48亿元后,印度又开出了“无理条件”。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要求中国公司小米、oppo、realme、vivo等智能手机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担任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
同时印度还表示,要这些中企将合同制造工作委托给印度公司,开发当地企业参与的制造流程,通过当地经销商出口。从这点来看印度还是非常礼貌的,本来可以明抢,却还礼貌地通知了一下!但国内专家不同:表示这种行为是霸凌,等于变相收购中企,别做梦了!如果这样,两三年之后如假包换的纯印度手机企业就横空出世了,而且和中国手机一样好用。
为什么这样做呢?
印度一直是这样的风格,非常中立,谁都逃不过此劫。丰田、微软、谷歌、三星等巨头都在印度吃过亏,几乎都是因为“税务”问题被罚款,因为印度有着“宇宙第一复杂”的相关税务标准,几乎是随心所欲。
印度市场很大,但工业基础薄弱,许多行业百废待兴,而且许多印度本都就有很严重的人才流失等现象,各种因素也导致印度有极强的本地贸易保护主义,一旦外企在当地盈利,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处罚。
关键在于,这些年苹果一直想向印度市场转移,并且针对富士康、纬创等苹果供应链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减税补贴政策。然而,结果并没有那么顺利,苹果iPhone供应商纬创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宣布全面退出印度市场。这让莫迪彻底慌了,于是就想出了“印度赚钱印度化,中企高管印度当”的想法。
中企如何应对?
与“印度挣钱印度花”相似的一幕早在国内出现过,比如万达老总王健林,面对“所有利润都不带走”这种要求,王健林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费劲巴拉地忙活一场拿不到利润,那干脆拉倒,什么也不搞。
当然了,面对一个非常难做生意的国家,并不是没有办法,而且印度也是一个偌大的市场,而且人口增速已经赶超中国,放弃确实有点可惜,所以不少国人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印度客户的定金一定要全款,否则不发货。
另外,单靠拼装长久不了,之所以赴印建厂还是因为印度廉价的劳动力,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价比提升产品竞争力,如果产品本身竞争力够强,就像鼎盛时期的华为,提升用户综合体验、品牌影响力,以提升产品议价能力,这也是一家企业的立身之本。
华为最早进入印度但没有在印度办厂,所以鼎盛时期的华为手机在印度的占有率也不高
没吊用,退出印度才是明智之举
专家的话要反着理解,那就是快做梦吧
为了一个全球排名,何必?
一句话,河水断流。
专家。哈哈
都赶紧撤资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