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青藏的大将岳飞的后人岳钟琪

云飞四海 2024-08-09 14:07:07

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谥“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肃临洮,是岳飞的后代。他的父亲在康熙年间做过四川提督,但他不是正途出身,而是通过捐纳,出钱买了一个同知,实际是文官。他的成名之战是康熙晚年征西藏平乱的时候,他作为南路军先锋率先打进拉萨。后来在雍正初年跟着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当时他是副手,也是雍正皇帝重点拉拢的对象。在整年羹尧的时候,岳钟琪也写了很多材料揭发他的老上级,所以获得了雍正皇帝的赏识,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被提拔为陕甘总督。

总督在清前期的时候是一种差遣职,临时的职务,准确地说,岳钟琪应该叫川陕总督,因为他主要管辖四川、陕西、甘肃,还包括新疆东部吐鲁番、哈密一带。这些地区十分重要,是清朝最重要的平乱前线。大家要清楚,清朝北边是没有边患的,早在入关前,内蒙古已经归附,康熙年间外蒙古也归顺了,唯一的边患在西部。所以川陕一带驻扎了大量精兵,对付和硕特和准噶尔。总督,必须是雍正十分信任的人才行,否则万一造反怎么办。年羹尧就是因为当了抚远大将军,兼任川陕总督,最后导致了杀身之祸,即使他本人是汉军旗人,妹妹还是雍正的宠妃,也没有用。而岳钟琪呢,是个纯粹的汉人,和雍正也没有什么渊源,之前根本就不认识。他能够官拜川陕总督,说明雍正对他特别信任。这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军事能力很强,年羹尧平定青海的战功主要就是岳钟琪立下的。

但是,岳钟琪掌握了大量兵权后,就激起了很多人的嫉恨和猜忌,尤其是旗人。他们觉得天下毕竟是满洲人的天下,汉人都是不可信的,怎么能让汉人掌握这么大的兵权呢,而且连八旗兵都归他指挥,这是很多旗人所不能容忍的。雍正的亲信、汉军旗人蔡珽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岳钟琪不可信。雍正三年岳钟琪进京述职的时候路过保定,见过蔡珽。当时蔡珽还挑拨离间,跟岳钟琪说皇帝最信任的怡亲王胤祥对他出任川陕总督特别不满,皇帝还特地让他的亲信傅鼐嘱咐要你小心怡亲王。这就是无中生有了,想让岳钟琪在北京的时候见到雍正皇帝很害怕,从而犯下错误,让皇帝惩治他。不过雍正没有听信这些谗言。蔡珽也不是什么好人,差点被雍正杀掉,以前构陷年羹尧的时候也很积极。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突然发生一件事。这年七月初三,四川成都府城中有一个男子沿街叫喊,说岳钟琪率领川陕兵马欲行造反,被提督黄廷桂拿下。当时岳钟琪正驻在成都,他在奏折中说自己不便参加审讯,但是又不敢隐匿此事。雍正就朱批写道:“在朕前谗谮岳钟琪者甚多,不但谤书一箧而已,甚至有谓岳钟琪系岳飞之后,伊意欲修宋金之报复者,其荒唐悖谬。”意思是说,在我面前说岳钟琪坏话的人太多了,我收到的弹劾的奏折都一箩筐了,甚至有人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要报宋金之仇,真是太荒唐了。

岳钟琪不仅仅是汉人,还是岳飞的后代,雍正又是女真人的后代,这个关系特别微妙,所以岳钟琪对此特别警惕、害怕。但是,雍正那时候还很依仗岳钟琪的军事才能,就斥责“檢险奸邪之徒,造作蜚语,煽惑人心,谗毁大臣,其罪可胜诛乎”。他认为成都府这个造谣的事情肯定不是没有原因的,说不定就是有人“怀挟私怨,暗中指使”,还点了蔡珽、程如丝等人的名字,并要求“黄炳、黄廷桂会同严审”,因为“此事关系诬谤国家大臣重案,非民间诬告比也”。至于川陕兵民,雍正头脑很清楚,他说这些人“向来淳良忠厚,且受圣祖仁皇帝六十余年深仁厚泽”,他自己继位以来,也是“屡加恩泽”,他们感激涕零都来不及,怎么会跟着人造反呢?!

但是没想到第二年九月份的时候,又发生一个惊天的大事。那时候岳钟琪的驻地又改到西安了(由于军事形势的关系,他经常在成都与西安之间来回走)。九月二十六日,岳钟琪返回自己衙门的路上,有一个人,看相貌并不是投书的官役,拿着一封书信奔向他的轿子,被仆人喝住。岳钟琪接过信,“阅封面题签称臣系天吏元帅”,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天吏元帅”这种称呼很像戏文里的说词,就把这个人抓起来了,交巡捕看守。信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写南海无主游民夏靓遣徒张倬上书,其中皆诋毁天朝,言极悖乱,且谓臣系宋武穆王岳飞后裔,今握重兵,居要地,当乘时反叛,为宋明复仇等语。”总之,就是唆使岳钟琪兴兵造反。岳钟琪在奏折里就说,“臣不敢卒读,亦不忍详阅,惟有心摧目裂,发上冲冠,恨不立取逆兽夏靓,烹食其肉”。随即派人秘密邀请西安巡抚西琳赶紧来一同会审。西琳是满洲人,这个很重要,因为这件事牵涉到满汉之间非常微妙的关系,必须要有一个满洲人在场。但是西琳在校场检阅八旗兵,来不了。“臣逡巡数刻,忖度逆情。”岳钟琪心里非常矛盾,他很想立即审讯这个唆使他谋反的人,搞清楚情况,但又有些犹豫,作为一个汉人,又是岳飞的后代,身份很敏感,如果单独审问,没有人从旁作证,万一被人认为与罪犯串供怎么办?岳钟琪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他叫来满人按察使硕色,看他如何审讯张倬。但是严刑拷打之下,张倬坚决不肯透露是受谁的指使。怎么办呢?岳钟琪说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就假装和他一起赌咒发誓,说我身为岳武穆的后人,特别痛恨满洲人,真的想起兵造反,之前对你严刑拷打,主要是为了考验你的真假,现在我相信你了,我们一起盟誓,如果我说了假话,全家死光。这招还真的奏效,张倬是个书呆子,真的相信了,就把幕后主使给说了出来。是谁呢?湖南的一个儒生,叫曾静。

岳钟琪对雍正是够忠诚的,不惜以全家的性命来赌咒发誓,为的就是把这个幕后元凶给揪出来,以表达自己对清朝的忠心。雍正也很贴心,在朱批里就写道,“此等盟誓,消灾灭罪,赐福延生”。算是给岳钟琪解套,消除心理阴影,说他虽然赌咒发誓全家死光,但实际不是这样的,他是忠心耿耿的,不仅不会有什么祸事,还会有很多福气。不仅如此,雍正还在朱批里写道:“朕生平居心行事,惟一诚实二字。凡谕卿之旨,少有心口相异处,天祖必佑之。朕之诚实,卿必尽知。而卿之忠赤,朕实洞晓。朕惟朝天焚香,对天祖叩头,祝愿祈我良佐多福多寿多男子耳。”雍正特别擅长这一套,给人灌迷魂汤,当年对年羹尧、隆科多也是这样,好话说尽,十分肉麻。作为皇帝,还焚香叩头,保佑岳钟琪多福多寿,也不知道真假,反正是非常会收买人心。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雍正要彻底消灭西部边患,就要重用岳钟琪。岳钟琪的军事才能在实战中已经被证明了,进过西藏,打下拉萨,还平定了青海,证明他的军事能力确实十分强悍。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三月二十二日,雍正任命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领北路军出师;川陕总督、三等公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率领西路军出师。清朝经过多年准备,向准噶尔叛军全面开战,想要一举荡平它。所以雍正当时特别倚重岳钟琪,不能因为有个书生劝说岳钟琪造反就把他给罢免了,不然谁来领兵打仗。但是岳钟琪真的平安度过这个危机了吗?也不尽然。

岳钟琪和雍正的关系也是大起大落,差一点重蹈了年羹尧的覆辙。年羹尧主要是因为骄横跋扈,让满朝文武大臣以及皇帝本人对他极其厌恶,而且贪污腐败特别厉害。而岳钟琪一直非常谨小慎微,因为他是纯粹的汉人,不是旗人。岳钟琪的这个出身,在政治上有天生的短板,有“政治问题”,难以获得皇帝和满洲权贵的完全信任,最终酿成了悲剧。

虽然发生了曾静事件,但当时雍正和岳钟琪还处于蜜月期,双方关系还很不错。雍正甚至为了岳钟琪千了一件完全违背常识的事。按当时的情况来说,像曾静这样鼓动封疆大吏起兵造反的人,绝对是大逆不道,起码要凌迟处死,砍头都是轻的。但是没想到雍正居然决定赦免曾静和张倬,不杀他们。个中缘由是什么呢?当初张倬不肯供出幕后主使曾静,严刑拷打都没有用,岳钟琪无奈之下,和他发了一个假的誓言,骗取张倬的信任,让他把后边的主谋都给说出来。岳钟琪当时发的毒誓里边,肯定有不能杀曾静、张倬这样的话,如果雍正真的将二人处死,这个毒誓不就要应验了吗,相当于诅咒了岳钟琪。所以雍正说了,“朕洞鉴岳钟琪之心,若不视为一体,实所不忍”。意思是不能杀曾静破坏岳钟琪的盟誓,于是就赦免了曾静等人,搞了一出“行为艺术”,目的主要是为了笼络岳钟琪,让他感恩戴德,尽心尽力去消灭准噶尔。甚至雍正公开说,鄂尔泰、岳钟琪、田文镜、李卫,俱能体朕之心,可为众大臣之法则,俨然将岳钟琪视为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人之一,变成满朝文武的榜样了。

乾隆年间有个大学士纪晓岚,他在北京虎坊桥的宅子就是岳钟琪的故居,里面还有一块御赐的太湖石。纪晓岚说这个宅子里曾经发生过一件事,当年岳钟琪住在这里的时候,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弟弟怡亲王胤祥去和岳钟琪交往。因为那个时候很多满洲亲贵上疏弹劾岳钟琪,认为他是个汉人,手握重兵,肯定会对大清江山有威胁,不能信任。再加上成都、西安发生的两件事情,让岳钟琪忧心忡忡。胤祥了解到岳钟琪的心结之后就报告给了雍正。皇帝说这好办啊,你让他入旗不就行了。有清一朝,很少允许汉人加入旗籍,这是一个特大的恩典,至少在满洲权贵看来是这样。比如曾国藩、左宗棠,他们就没有被允许人旗。在清军人关之前,汉人还有可能被编入八旗。但是到了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以后,明朝和农民军投降过来的就很少被编入八旗了。所以雍正想让岳钟琪加人八旗,让胤祥去问问。结果两人谈了半天,始终没有说出口,胤祥给雍正汇报,说我旁敲侧击,看岳钟琪的意思,似乎是不愿意加入八旗。雍正就说那就算了吧。但是,这件事其实对雍正会产生微妙的影响。皇帝想让你加入八旗,你居然不识相,说不愿加人,这就给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我觉得,这跟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确实有点关系。

雍正七年三月,傅尔丹、岳钟琪分别被任命为靖边大将军、宁远大将军,从北路、西路出师攻打准噶尔。有一次岳钟琪去找傅尔丹谈事情,看到他的营帐里全是刀枪剑戟,就问用来做什么?傅尔丹说,我是个军人,“此皆吾所素习者,悬以励众”。岳钟琪就笑了笑,没说话。出来以后,对身边人说“为大将者不恃谋而恃勇,亡无日矣”。他认为傅尔丹有勇无谋,不堪大任。果然,傅尔丹的北路军遭遇惨败,全军覆没。当时岳钟琪的儿子岳浚是山东巡抚,雍正破例让他放下巡抚的差使,去玉门关为父亲送行。其实那时候岳钟琪年纪也不大,四十多岁,雍正这么做就是试图收买人心,所谓“其体下情若此。故一时将相感上威德,无不效力用命,以成一代郅隆之化也”。另外,岳钟琪前往军营途中调拨各地兵马需要印信,但是宁远大将军的印信留在原来的军营中,没在身边。雍正特意下令将藏在北京的抚远大将军印信送给他,让他一路调兵遣将。所以准确地讲,岳钟琪其实挂过两个将印,一个是宁远大将军印,一个是抚远大将军印。

但是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十二月,岳钟琪不在前线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次惨败。当时岳钟琪在北京述职,由纪成斌护理宁远大将军印。正好准噶尔出奇兵,攻击清军在前线的牧场,掳掠马匹骆驼万余,纪成斌不敢上报。但是总督查郎阿是满洲人,就告发了这件事,并且说是岳钟琪的责任。这次惨败的真相是什么呢?岳钟琪不在的时候,纪成斌让副参领查廪率领万人去放牧。纪成斌认为满洲人作战特别勇敢,没想到,这个查廪完全没有他祖先的那种勇猛,非常胆小怯弱,害怕寒冷,把马匹骆驼交给手下一个只带着五十多人的小将校,自己跑去避寒,每天喝酒,挟娼妓以为乐。准噶尔来袭的时候,他还笑称这些都是鼠辈,会自行退去,不用理会。待到马匹骆驼被掳,查廪赶紧逃走,路过总兵曹处,向其呼救。曹黝性急,率兵追击,被准噶尔击败,仅以身免。最后还是提督樊建带着本标兵马转战七昼夜,才将敌军击溃,抢回一半马匹骆驼,但是损失也很大。见到纪成斌之后,查廪将责任推给曹劾,纪成斌很生气,下令将查廪抓起来处死。正好这时候岳钟琪从西安赶过来,听闻此事大吃一惊,赶紧制止了纪成斌,说你这样是要被灭族的,满洲人才是国家的真正统治者,我们这些汉人大臣怎么能杀满洲人呢?于是将查廪释放,把曹当作替罪羊给杀掉,并且向雍正奏捷。不过查廪还是怀恨在心,恰好总督查郎阿巡视边防,两人就向皇帝控告岳钟琪、纪成斌“掩败为功”。雍正接到消息后非常愤怒,下令将纪成斌立即处死,岳钟琪免去大将军职务,回京述职。

这一段详细的资料出自礼亲王昭裢的《啸亭杂录》,他是听当年实际参战的人把原委给说出来的。作为一个满洲亲贵,昭裢也十分感慨:“呜呼!世宗之于岳公,君臣之际可谓至矣,因诬一满人卑贱者,乃使青蝇之谗为祸若尔,持国柄者可不省欤?”本来雍正和岳钟琪的君臣关系是好到极点的,没想到因为一个卑贱的满洲人诬告,双方关系急转直下,岳钟琪差点被雍正杀掉。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岳钟琪一直在受到满洲权贵的弹劾,因为他们无法容忍一个汉人掌握这么大的兵权。怡亲王胤祥试探他让他入旗也被婉拒了,加上曾静还鼓动过他起兵造反,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岳钟琪处境开始不妙。雍正也一反当初的态度,在奏章中指责他“玩忽纵贼,奏报不实,深负圣恩,有玷倚任。请将岳钟琪敕部严加议处”,最后决定“着削去公爵,并革去宫保,降为三等侯,仍留总督职衔,护大将军印务,戴罪立功”。三个月后,又让岳钟琪回京,宁远大将军印务交由陕西总督查郎阿署理,等于是撤了他大将军的职务。随后张广泗担任副将军,成为查郎阿的副手,也开始参劾岳钟琪,说他“调度兵马筹运粮饷,以及统驭将士之处,多属乖方”。雍正也下旨指责岳钟琪“秉性粗疏,办事阔略,平居志大言大似有成算,及至临时则张皇失措,意见游移。且赏罚不公,号令不一,不恤士卒,不纳善言,自奉太丰,待下鲜惠”。问题是如果岳钟琪真的这么糟糕的话,你当年为什么如此重用他,并且任命他为宁远大将军呢?一个人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吗?实际上,根本原因是岳钟琪觉得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特别是在曾静案之后,心里十分害怕。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岳钟琪所辖西路军多达四万五千人,他请求皇帝批准他率一万精兵突袭乌鲁木齐,七千步兵车兵随后,但被雍正否决了。其实这种奇兵突袭是岳钟琪十分擅长的,当年攻入西藏就是这样。岳钟琪根据情报判断准噶尔可能要围歼北路军,他计划率西路军截击准噶尔的后路,援助北路军,但又被雍正给否决了。他三次紧急奏报,准噶尔要进攻北路军,雍正都不相信。所以这时候两个人之间已经出问题了,雍正对他不再信任。而且雍正先后派都统伊礼布、石云倬充当西路军副将军,在前线牵制、监视岳钟琪,又派满洲人查郎阿署川陕总督,管理西路军后勤供应。因此,岳钟琪在这种被控制、监视的处境下,不敢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了战机他也不敢打。因为需要请示雍正批准,北京离新疆前线万里之遥,奏折一来一回个把月,哪儿还有什么战机可言。他当年在青海为什么能打胜仗,因为那时候不被遥制,他亲率六千精骑横穿青海草原穷追敌寇,现在则完全被控制住了,所有的军事部署都要汇报给雍正,而且雍正也不批准他的行动计划,所以雍正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这场战争最终惨败,到底责任人是谁呢?我觉得正是雍正本人。但是雍正不会也不需要自我检讨,他还下令将岳钟琪革职,交由兵部拘禁。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大学士等奏拟岳钟琪“斩决”。雍正念及他平定青海的功劳,改为监候,虽然判了死刑,但是什么时候执行由皇帝来决定。第二年,雍正去世,乾隆继位。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岳钟琪被放归,贬为庶人。他回到了成都,住在郊外百花坛浣花溪畔,一千多年前杜甫也在此居住过。岳钟琪曾经写过一首诗《夜宿龙尾寺》:“清漏迟迟月转廊,声喧梵呗宝凝香。只缘未断凡尘梦,犹作封侯梦一场。”过去的荣华富贵犹如梦一场,现在一切归零。

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支流大金川的藏族土司莎罗奔发动叛乱,四川巡抚纪山派兵镇压,反为所败。朝廷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四川总督,率师征讨。但是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始终未能将叛乱平息下去。这时,乾隆皇帝想起久经沙场的宿将岳钟琪,认为他长期在西蜀任职,素为川省所服,而且懂得军事,又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况,如果让他负责平叛,人地相宜,必然能够奏效。于是,下诏重新起用他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让他统领清军进行征讨。岳钟琪对这一任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决心竭尽全力,迅速平定叛乱,以报答乾隆皇帝的重用。

岳钟琪赴任后,与张广泗商定,由他自党坝带兵攻取莎罗奔盘踞的勒乌围。张广泗专主由昔岭、卡撒进兵之策。岳钟琪向他指出,昔岭、卡撒中间隔着刮耳崖,距离勒乌围的叛军巢穴尚有百余里之地,不如改由党坝进兵,因为党坝距离勒乌围只有五六十里,只要攻破这个关隘,即可直捣敌巢。但张广泗一意孤行,拒绝采纳他的建议。张广泗拨给岳钟琪攻取党坝的兵力只有一万,除了防守营卡、粮站之外,实际上只有七千多人可以投入战斗。岳钟琪请他增兵三千,他又断然加以拒绝。张广泗由昔岭带兵进攻莎罗奔之侄占据的刮耳崖。正在这时,乾隆皇帝派来督师的大学士讷亲赶到前线,他位高气盛,限定在三天之内攻下刮耳崖。清军急趋疾进,遭到重大伤亡,牺牲了好几员战将。讷亲打了败仗,只好依靠张广泗。张广泗又轻视讷亲,认为他不会打仗,却位居自己之上,很不服气,对他阳奉阴违,弄得将士无所适从,军心涣散。张广泗还用良尔吉为向导,不料良尔吉是莎罗奔的间谍,把清军的活动全都透露给莎罗奔,使莎罗奔早有防备。岳钟琪根据搜集的情报,指出良尔吉是个间谍,但张广泗却听信手下一名内奸王秋的话,对良尔吉深信不疑。结果清军自五月进兵,到八月,仍然毫无所得。乾隆皇帝十分震怒,下诏斥责岳钟琪,说他被重新起用后,“未闻发一谋,出一策”。岳钟琪于是上奏揭露张广泗专主由昔岭、卡撒进兵的错误策略,检举他信用良尔吉和王秋的种种罪状,同时提出了由党坝进兵的建议。讷亲也上疏弹劾张广泗“老师糜饷”。乾隆皇帝下诏将张广泗逮捕治罪,不久又将讷亲免职,改派大学士傅恒经略,代为督师。

傅恒统领由各地调集的劲旅开赴金川,立即整顿营垒,明号令,使军容焕然改观。他下令将与莎罗奔勾结的小金川土司良尔吉和内奸王秋等斩首问罪,使莎罗奔等为之惊骇不已。岳钟琪经过周密考虑,向朝廷提出了一个进剿方略:派兵一万出党坝及泸河,水陆并进;一万自甲索攻马牙冈、乃当两沟,与党坝军会合,直攻勒乌围;在卡撤留兵八千,堵御敌军,待攻克勒乌围后,前后夹攻刮耳崖;再于党坝留兵两千保护粮站,正地留兵一干防守泸河;另用四千兵力以为机动力量,随机接应。岳钟琪表示,“臣年虽老”,仍“请肩斯任”。乾隆皇帝下诏将他的建议交付傅恒筹议酌行,傅恒欣然采纳了岳钟琪的进剿方略。岳钟琪还根据金川险峻山河地势,革新了兵器,制作火器喷筒,并试制三艘新型的大木船。木船的两旁用档牌遮御枪石,船中可载一百二十八人,枪橹齐列,是一种十分平稳而坚固的战船,对平定金川叛乱,发挥了特殊作用。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恒调集精兵三万五千人,按照岳钟琪的进攻方略,分兵两路向叛军发动进攻。岳钟琪统领精兵自党坝进攻康八达山梁,大败贼众;十二月,出师进战塔高山梁,又连连告捷,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康八达山梁被攻破后,清军已兵临寨下,准备直捣勒乌围的敌巢。莎罗奔弹尽粮绝,惶惶不可终日。岳钟琪一方面下令大军准备总攻,一方面向莎罗奔展开招抚攻势。莎罗奔过去在岳钟琪平定西藏叛乱时,曾以土司头目的身份从军;岳钟琪为川陕总督时,处理金川和沃日各土司的地界纠纷,办事公平,将原先的金川属寨割还给莎罗奔并奏给土司印信,“莎罗奔以是德钟琪”。此时,在清军强大攻势面前,莎罗奔便派使者到岳钟琪军前请降。岳钟琪请示傅恒后,亲自带领十三名骑兵,前往勒乌围的叛军营寨,与莎罗奔进行长谈,示以诚信。莎罗奔头顶佛经立誓,表示愿听约束。第二天,莎罗奔率郎卡等随岳钟琪乘皮船来到清军军营投降。至此,持续了两年多的大金川叛乱被平定了。

金川告捷后,乾隆皇帝对岳钟琪大为嘉奖,加封为太子少保,复封三等公,赐号为“威信公”,并授以兵部尚书衔,还亲自赋七言诗一首赐给他。岳钟琪受到了清代任何一个汉将所无可比拟的优宠与荣耀。

但是,此时岳钟琪已年迈体衰,只好奏请辞退。乾隆皇帝为成全其请,命他返回四川故里,留任四川提督。后来,他曾奉命带兵平定了西藏珠尔默特和杂谷土司苍旺的叛乱。乾隆十九年(1754年)正月,重庆爆发了陈琨为首的民众反抗斗争,岳钟琪出于其忠于封建王朝的阶级立场,不顾身患重病,又亲自带兵前往镇压。在还师途中,死于资州,赐以祭葬,谥为襄勤。

岳钟琪一生,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于捍卫和开发祖国边疆的事业,他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和开发边疆所建立的不朽功绩,将永载史册。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