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顺指着林徽因破口大骂:此般才女,也逃不了婆媳矛盾姑嫂冲突

围炉煮世界 2024-04-20 08:10:35

1936年一个深夜,梁思成大姐梁思顺冲进弟弟弟媳家中,拽起女儿就走。

林徽因站在门口,梁思顺指着她鼻子臭骂:“就是你教坏了我的女儿!”

转过头,梁思顺又对女儿周念慈大吼:“你喜欢找她,干脆让她给你出学费得了!”

林徽因气得眼睛都红了,却也只能看着梁思顺拉走周念慈,头也不回地走出总布胡同。

梁思顺

在她还未跨入梁家门时,她就已经很不被这个家中的女人待见,从婆婆到大姑。没想到,婚后的生活,竟也还是一地鸡毛。

梁思成的母亲李蕙仙,出身官宦之家,嫁与梁启超后,一心操持家务伺候丈夫,帮衬接济梁家一大帮亲戚,很是贤惠。

不过,在李蕙仙心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一开始,便对林徽因的出身和性格颇有微词。

当初,梁启超与林长民关系亲厚,有意结为儿女亲家。尤其是梁启超,对林徽因非常满意,还未过门,就俨然已把林徽因当成自己的女儿。

李蕙仙却认为,林徽因的母亲是作为续弦进入林家的,相当于庶出。李蕙仙自己本是嫡出,在梁家又是正妻,嫡庶尊卑的想法,使得她心里很是别扭。

再加上林徽因擅于辞令,性格开朗,侃侃而谈的样子很容易一下就压过了梁思成的风头,李蕙仙打从心底里觉得,这样的女孩不安分,更不可能会像自己对待丈夫那样对对待儿子。

尤其是当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传入李蕙仙耳中,徐志摩竟还为她成了“中国离婚第一人”时,李蕙仙对这未来儿媳的反感,已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

从来不反对丈夫的李蕙仙破天荒地对梁启超说:“我不会接受这样的儿媳,我也活不久了,临死前只想给儿子物色个让人放心的姑娘。”(当时李蕙仙患癌)

不久,梁思成又出了车祸,腿部伤得很重。林徽因日日陪伴在侧,端茶倒水,有说有笑,没有丁点大家闺秀的矜持羞涩,把李蕙仙看得心中喷火。

而这时,林徽因的一个举动,直接引得李蕙仙再也压抑不住,破口骂了出来。

当时,天气闷热,梁思成翻身不便,林徽因拿了毛巾替他擦拭身上,又主动帮他翻身。梁思成倒是挺感动,可这幕被李蕙仙撞见,就全然变了味。

她一把夺过林徽因手中的毛巾,怒喝:“太不检点了!”

林徽因自小性格要强,又跟着父亲在国外生活过,对于李蕙仙这样的反应,自然觉得很是委屈。

最后,这场闹剧还是由梁启超左宽右慰,才暂时平息了双方的情绪。

不过,李蕙仙对林徽因不认可的态度,早已影响到了女儿梁思顺。

梁思顺是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大女儿,自小跟着父母在日本生活,比梁思成年长八岁。

虽然梁思顺的童年是在日本度过,但梁启超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因此,梁思顺的国学功底相当深厚。

在梁思成出生前,梁思顺一直是家中独女,就连梁启超都对她说过:“你是受父母特别的爱。”

弟弟妹妹出生后,梁思顺一直帮着母亲照顾他们,说话做事很有主见,自然,她的话,也很有分量。

也许是因出身的关系,梁思顺和母亲李蕙仙一样,有种特别的自尊,凡事较真,这也为她日后和林徽因的相处埋下了伏笔。

1914年,21岁的梁思顺嫁给父亲的学生周希哲。虽已出嫁,但梁思顺仍旧全程参与娘家大小事情。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事,她也在当中插一杠子,和母亲投出了同样的票。

梁思顺直言,不能接受有如此新派作风的弟媳,认为不伦不类,伤风败俗。

之后,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很多事更给梁思顺的反对火上加了把油。

林徽因注重衣着修饰,再加上热情开朗的性格,虽已名花有主,却依然惹来许多追求者。

彼时,因为周希哲任外交大使的缘故,梁思顺也常年陪同丈夫在国外生活。梁思顺因为林徽因的行为,和林徽因正面起了冲突。

梁启超一方面得缓和李蕙仙对林徽因的成见,另一方面还得写信劝慰女儿。

李蕙仙患癌去世后,梁思顺多次在给父亲和弟弟的信中提到,母亲至死也没接受林徽因,自己也不接受,并苦劝梁思成离开林徽因。

梁思成心中五味杂陈,但他认定了林徽因。不过,林徽因和梁思成也会时常为此怄气,发生争吵。

最终,在父亲的劝慰下,梁思顺还是接受了林徽因,并为她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总领事馆中举办了婚礼。

不过,梁思顺的接纳,只是暂时的。

梁启超去世后,梁思顺举家返回祖国,此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回到国内。距离一近,矛盾再度激化。

梁思顺向来以大姐自居,喜欢指手画脚,林徽因也是要强的性格,两人常吵得面红耳赤。

尤其是当林徽因召集文化沙龙后,家中常有各类文艺人士聚集,这更让梁思顺满心反感。

偏偏梁思顺的女儿周念慈很喜欢林徽因,当时周念慈正在燕京大学读书,总爱往舅舅舅妈家跑,梁思顺很是不爽。

不久,周念慈爱上美国青年卞成修,这便有了文章开头一幕:梁思顺深夜冲进弟弟家中,一把拽走女儿,冲林徽因破口大骂。

林徽因气愤交加,只得给美国好友费慰梅写信诉苦:

“她全然出于嫉妒,尽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还说不喜欢她的女儿染上那种激进的恋爱婚姻观。”这个有着“激进恋爱婚姻观的朋友”,指的就是金岳霖。

原来,梁思顺也听说了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绯闻,还知道金岳霖不意嫁娶,种种传闻,让她对林徽因的不满积累到了顶点。

除了有个针锋相对的大姑,梁家其他人,也给林徽因添了不少麻烦。

梁思成五妹梁思懿考入燕京大学,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她走在游行队伍前列,作为学生领袖,被军警用刀鞘毒打。

梁思懿与林徽因向来很谈得来,林徽因为保她安全,给她乔妆打扮后,想尽办法将梁思懿偷偷送去福建。

没过多久,梁思成另一个妹妹梁思庄因丈夫去世,又带着女儿和保姆住到哥嫂家。林徽因又是一番打点。

最多的时候,家里住了17个亲戚,再加上林徽因的母亲、弟弟、两个孩子,一大家子人,把林徽因忙坏了。虽然家中有厨子女佣和车夫,但林徽因本就是个爱操心的热情人,事无俱细,都安排妥帖。

亲戚到来时,她帮着各屋整理行李,让女佣腾房,让厨子备饭。好不容易把人都给安顿下来,在床上躺不到四小时,又爬起床赶紧让厨子准备早餐。

17个亲戚人人都有各自起床的点,林徽因得掐着时间安排。

她心中的苦闷,也只有铺开白纸,书写在给费慰梅的信中,自我调侃:“下次你来北京,请预定梁氏招待所,老板娘林徽因。”写罢,附上一幅小画,画中17张床铺,一一排列整齐。

更让人糟心的是,林徽因还有个不省心的妈,简直是她的噩梦。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从来不受林长民待见。心眼狭隘,歇斯底里,用林徽因对费慰梅说的原话形容就是,“极其无能,爱管闲事,没有耐性。”

林徽因自小就和母亲合不来,却与林长民妾室程桂林关系要好,和妾室所生的孩子自然也亲近。

林长民去世后,林徽因刚回到国内,为尽女儿的责任,第一件事就是将母亲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何雪媛既想拿家长的派头,又没能力做成任何事,母女俩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他们之间争执不断。

尤其是弟弟林恒的到来,让林徽因整日犹如身处地狱。

林恒是林长民妾室所生,与林徽因自小亲密。1935年,林恒为报考清华机械系,从福建来到北京,住在林徽因家中。

何雪媛看到女儿竟把小妾生的儿子带到家里居住,过去自己被林长民忽视的日子,全在心中泛起。她成天怪林徽因亲疏不分,成天找林恒的茬,家里鸡飞狗跳。

林徽因气极了,在给费慰梅的信中写道:“我真希望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

母亲,是她一生的枷锁。

幸而,种种枷锁,没有锁住她的才华,没有锁住她的信念。

她生活的总布胡同,充满了烟火气,这也为她提供了多种观察生活的角度。她观察那些送米送煤的,观察那些上门收账的,观察那些吵嚷打架的,生活中的琐碎和哀怨,奔波和算盘,全被她写入散文《窗子以外》。

写累了,气闷了,将笔一搁。转头,又热心着张罗生活。

邻居家的屋顶破了没钱修补,她张罗着为邻居排忧解难;战火纷飞时隅居李庄,哪怕自己病得下不了床,依然还是为当地妇女操心那些家长里短。

她从来不对别人的痛苦视若无睹,更从来不对家国兴亡冷漠相待。这些痛苦和操劳,却也让她白白流失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更添疲累。

林徽因就是林徽因!她的生活,并不见得有多么风轻云淡,她的身体和灵魂被现实碾压得很碎,但她却总能让自己既融入这琐碎炼狱,又始终与世界隔着一层窗,努力透过窗,看尽众生相,关注公共事业,专注建筑与艺术。

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总会有可以捡拾的向往与追求。

.END.

2 阅读: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