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时刻中美谈崩了!中方对美动手,紧要关头,美国决定报复

步步为赢 2025-01-10 20:17:10

在全球经济与科技紧密交织的格局下,中美之间的芯片争端成为了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的焦点风暴。自 2022 年起,美国便频频出手,对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动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2022 年 10 月和 2023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先后出台针对中国先进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政策,犹如两把重锤,狠狠地砸向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先进制程能力。

半导体(资料图)

进入 2024 年,其攻势愈发猛烈,先是对华启动半导体供应链审查,紧接着又将出口限制范围扩大到消费电子领域,还极力拉拢盟友参与对华出口限制行动,不断将更多的中国实体强行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之中,甚至在 2024 年 12 月对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发起了 301 调查,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在这一系列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一方面声称要通过出口管制来阻止中国获得先进技术,保护美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在某些场合表示出口限制或许只是中国技术进步的 “减速带”,难以真正阻碍中国的发展。

吉娜・雷蒙多(资料图)

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论背后,实则是美国国内复杂政治利益博弈的体现。美国政府企图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以巨额产业补贴吸引芯片企业回流本土,增强自身在芯片领域的实力,同时利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芯片产业进行打压,从而稳固其在全球的经济和技术霸权地位。然而,现实却给了美国重重一击。英特尔作为芯片法案的受益企业,获得了近 60 亿美元的补贴,却依然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裁员、暂停向股东派息,这充分表明芯片法案并未如预期般让美国芯片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反观中国,在面对美国的重重打压之下,芯片产业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活力。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 年前 11 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达到了 1.03 万亿人民币(约合 1411.1 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20.3%。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芯片企业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与不懈努力。众多企业纷纷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比例,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芯片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全力攻克芯片技术难题,推动芯片技术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例如,华为在遭受美国多轮制裁的困境下,依然在芯片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发布的 Mate60 Pro 手机搭载的全新芯片,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成为了中国芯片技术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芯片(资料图)

在这场激烈的芯片博弈中,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了严重的冲击。芯片制造原本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产业链上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形成了高效运转的产业格局。然而,美国的出口管制和芯片法案等举措,却如同逆水行舟,违背了全球化的潮流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许多美国芯片企业也深受其害,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就曾公开表示,“过度和单方面出口限制” 严重扼杀了美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谷歌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也指出,美国虽在半导体设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依然依赖与中国制造业交织的全球供应链,强行与中国进行技术 “脱钩” 并非明智之举。

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美国商务部 BIS 维护的出口管制限制性名单实体总数达到 3870 个,其中中国实体数量多达 1012 个,占比高达 26.1%;在 BIS 的 “实体清单” 中,中国实体更是超过 838 个。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反映出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打压力度之大、范围之广。

美国商务部(资料图)

而在 2025 年年初,中美之间的这场芯片争端再度升级,局势变得愈发紧张。中国商务部果断采取对等管制措施,于 1 月 2 日发布公告,将通用动力公司等 28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严禁向这些实体出口两用物项,并且正在进行的相关出口活动也必须立即停止。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出口经营者经过商务部严格审批并获得许可后,才有可能继续出口。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下属工业与安全局也不甘示弱,在 1 月 3 日迅速发布公告,宣布修订《出口管理条例》,将中国的 11 个实体(包括成都雷电微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缅甸的 1 个实体和巴基斯坦的 1 个实体共计 13 个实体加入实体清单,自 1 月 6 日起正式生效。美国方面规定,所有受 EAR 管辖的物品向这些新增实体的出口、再出口和美国国内转移,都必须获得许可证,其目的在于限制这些实体获取美国生产的产品,进而维护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和政策利益。

在这关键的时刻,美国的一系列报复性举措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也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从国际经济的宏观角度来看,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芯片领域的激烈对抗,使得全球芯片市场的供需关系陷入了严重的失衡状态。许多依赖芯片进口的企业面临着成本飙升、供应链中断的巨大风险,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策略,甚至有些企业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陷入困境或倒闭,这无疑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美国出口(资料图)

再深入到科技产业层面,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虽然在短期内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却也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中国芯片企业在困境中深刻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寻求技术突破的新路径。例如,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方面,中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为芯片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

综合来看,中美芯片争端的发展态势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贸易摩擦范畴,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格局。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美双方都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对待这场争端。美国应认识到,通过单边主义的管制措施和贸易霸凌行径,并不能真正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反而会损害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和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而中国则应坚定信心,继续加大在芯片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与全球其他国家共同推动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中美在芯片领域的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为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注入新的活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