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李敏让爸爸给儿子起名,毛主席淡然一笑:你公公的要求真不低

文史小正太 2024-11-30 14:56:27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特别重视给孩子起名字这件事情,因为这不但有着自己家族独特的印记,更是代表着家中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不只普通家庭是这样,伟人的家庭也是如此。

1962年,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在儿子出生后,同样很重视给孩子起名字这件事情,她把给儿子起名字的重任交给了爸爸,并告知爸爸这是自己公公的愿望,述说了公公对起名字的要求。

听了女儿的话,毛主席淡然一笑:“你公公的要求真不低。”

不幸的李敏

毛泽东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关系存续了十年,这十年是我党革命最艰难的十年,但对于贺子珍和毛主席来讲,却是他们感情生活最甜蜜、最幸福的十年。

十年里,毛泽东主席和贺子珍相濡以沫,夫唱妇随,虽然不停的奔波在战斗的途中,但他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期间,贺子珍共生育了六个孩子,但因战争环境的恶劣,不是夭折,就是因寄养给他人而失踪,最终只有李敏幸运的活了下来,并长大成人。

但是,幸运存活下来的李敏,却从来没有享有父母同时陪伴在她身边的美好时光。

在李敏还未满一岁时,她的母亲就因为需要治病等特殊原因离开了她,远走苏联,把她留在了父亲身边。

李敏在父亲身边呆了四年,但在这四年间,她见到父亲的次数却是少得可怜,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是充满羡慕的看着保育院的其他孩子们被父母接回家,去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而这对于她来讲,几乎是奢望,就算偶尔回家,也是父亲身边的工作人员来接她,到家后,父亲依然是非常忙,忙到几乎没有时间和她说几句话。

所以,虽然李敏四岁前是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是,她对父亲几乎连半点印象都没有。

在李敏四岁时,远在苏联的母亲因为幼子的夭折,导致精神很是不好,父亲决定把李敏送到苏联,希望能给悲伤中的母亲一些精神慰藉。

只是谁也没想到,李敏这一去就是七年,等她回国时,她已经十二岁了。

而她在苏联的这些年,除了和母亲,以及岸英、岸青两个哥哥度过短暂的幸福时光外,更多的还是如同孤儿般的生活。

1947年,李敏和母亲终于回国了,但是,她们却未能回到父亲身边,而是被安排到东北生活。

两年后,李敏被姨妈送到了父亲身边生活,虽然母亲很是不舍,但是为了女儿的将来,同时也为了那个她始终爱着的人,她还是同意女儿离开了自己身边。

李敏在父亲身边的日子很幸福,父亲逢人就介绍他这个几乎不会讲中文的“洋宝贝”,眉眼间荡漾着显而易见的幸福,和对这个女儿的喜爱。

也是从李敏到父亲身边生活时起,一直到李敏成婚、生子、离开中南海,李敏在父亲身边度过了她幸福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幸运的李敏

李敏刚到父亲身边时,由于她不太会讲汉语,父亲专门请人教授她中文,有时间,父亲也会亲自教她读写中文,还为她亲自选定了一些古典文学类的书籍让她阅读,她觉得既充实又幸福。

而那段时间,继母和妹妹李讷都不在国内,李敏短暂的享受了独占父爱的幸福时光,那段时光直到多年以后,仍然让她印象深刻,回忆起来仍是满满的幸福感。

李敏回到父亲身边后不久就开始上学了,而李敏这个名字也是在那时父亲给她取的,虽然对于父亲让她姓李不姓毛有些不理解,但她还是愉快的接受了李敏这个名字。

上学时,李敏和妹妹都被父亲告知,在学校不要提及父亲的名字,更不能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就连入学申请表中父母一栏都填写的是工作人员的名字。

上学期间,李敏和妹妹在学校中,比普通人家的同学还普通,衣服永远是那么朴素,饭食更是简单,上学放学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坐公交车,坐父亲的公车,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就连是在困难时期,李敏姐妹俩也和其他人一样,享用定额,没有丝毫的特殊,工作人员看不过去,私自塞给姐妹俩几块饼干,让父亲知道后,也会受到批评。

就这样,李敏姐妹俩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上学、参加高考,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她们整个上学阶段,都鲜有人知道她们的父亲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也许正因为没有人知道李敏的身份,她才能在上学期间,幸运的遇到了她的另一半,孔令华。

孔令华是将门之后,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开国中将孔从洲将军,他和李敏相识于高中时期,但最初始,也只是因为都是班干部,平时接触比较多,比较谈得来而已。

直到李敏高中毕业,孔令华上大二时,他俩才确定恋爱关系,而此时的二人对于双方的家庭却是一无所知,李敏还是在父亲的提醒下,才询问了孔令华的家庭情况。

而孔令华更是在李敏带他去见家长时,才得知她的父亲是毛主席,母亲是贺子珍,以及她父母的情况。

1959年8月,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由父亲毛主席亲自主持了婚礼,在这一点上,她是幸运的,因为在父亲的子女中,只有哥哥毛岸英和她的婚礼是由父亲亲自主持的。

参加婚礼的人都是由父亲亲自审定的,到场的人们都真挚的祝福这一对新婚夫妻,婚礼朴实而隆重,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让李敏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在这个幸福时刻,母亲贺子珍不在自己身边。

婚后的生活是充实而幸福的,李敏和孔令华住在她在中南海原来的住处,他俩继续完成着各自的学业,毛主席很喜欢孔令华这个女婿,经常在空闲时和小孔聊天,小孔也由开始的拘谨,慢慢的和主席岳父越来越谈得来。

你公公的要求真不低

1962年初,李敏怀孕了,这个消息让孔令华、毛主席,以及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高兴,因为这是李敏的第一胎,也是毛家孙辈的第一人,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将是唯一与毛主席有过共同生活经历的毛家第三代后人。

同年10月27日,李敏和孔令华的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的出生,让中南海上下都很兴奋,尤其是毛主席,更是高兴的不得了,只要有空他就会到李敏的住处去看自己的外孙,看着孩子稚嫩的笑脸,一身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

一天,主席又来看自己的外孙,在逗弄孩子时,顺嘴问了一句:“娇娇,孩子的名字起好了吗?”

“还没有,爸爸,您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李敏说道。

“娇娇,名字还是让小孔家起吧,你不要喧宾夺主哦!”主席认真的说。

“爸爸,就是我公公希望您帮忙给孩子起名的。”

“嗯,那你公公有什么要求吗?我的原则是不能用我名字中的字,更不会叫那些虎啊、豹啊什么的。”

“我公公说男孩子就得起个革命点的,就从马、列等字中起一个吧!”

听了李敏的话,毛主席笑着说:“你公公的要求还真不低哦!”

说罢,主席沉吟半晌,说:“那就叫继宁吧,长大后继承我们的事业。”

名字起好后,大家都很满意,主席还是一如既往的在闲暇之余去看望外孙继宁,与外孙玩耍,日子过得是其乐融融。

但是,慢慢的李敏感觉到了异常,父亲有时在与外孙玩耍时,偶尔会愣神,偶尔还会轻微的叹气.....李敏知道,为了父亲,她该从中南海搬出去了。

于是,在儿子孔继宁还未满周岁时,李敏向父亲提出要搬出中南海,她看得出来,父亲很是不舍,但还是答应了。

但让李敏没想到的是,他们一家搬出中南海不久,他们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走了,导致她之后见父亲一面是那么难。

而搬出中南海的李敏一家,因为又要学习又要工作,导致夫妇二人没有精力和能力带孩子,再加上觉得让孩子到外婆身边,还能给外婆带来些快乐,所以在小继宁6个月时,就被送到外婆贺子珍身边生活了。

小继宁的到来,给外婆贺子珍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在外婆的精心呵护下,继宁度过了美好而幸福的童年及少年时代,当然,外婆没有忘记毛家的家风,经常嘱咐外孙:“在外边不要说你外公是谁,你要低调做人。”

在这一点上,孔继宁做得非常好,如同他的父母、叔叔等那代人一样,从来不在外面提起他的外公是谁,更是从来没有想过借助外公的名字去谋些特权什么的想法。

1979年,孔继宁如同外公给他起的名字一样,继承了父母双方家族的军人血统,考入了一所军事院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到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成了一名光荣的军人,完成了他从小许下的愿望。

1997年,由于特殊原因,孔继宁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军队,转业回到了北京,在工作之余,加入到了父亲从事的事情,把精力全部都投入了纪念外公的事业中。

结语:

孔继宁把外公给他起名时对他的期许,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在青年时期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在外交事业上颇有建树的、优秀的军人。

在离开军队后,他继续低调的做人、做事,用自己的努力和辛苦,给自己和父母撑起了一片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持父亲从事的纪念外公的事业。

在父亲逝世后,孔继宁没有放弃继续从事纪念外公的事业,他和母亲一起成立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并以此作为宣传外公和外公思想的平台,有计划有规模的对外公思想进行着宣传。

截至目前,他已经帮母亲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和外公相关的书籍,而经过母亲对他的讲述,他同样很重视外公曾经重视过的农村问题,并为此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

我想,毛主席在另一世界看到外孙的如此作为也一定是很欣慰的吧,他一定在想,外孙没有辜负自己给他起的“继宁”这个名字。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