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史上曾经有九个独立王朝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建立国都或陪都,即战国赵都、前秦国都、东魏下都、北齐别都、大唐北都和北京、后唐西京和北都、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国都,累计300多年,时间跨度近1400年,几乎与晋阳城的存在相始终。
前篇我们一同学习了,石敬瑭与耶律德光相见,割地献帛,约为“父子”,建立后晋;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位,后迁都大梁,建立后汉,仍以太原为北京,建立后周政权的郭威,原来才是“黄袍加身”的第一人,而不是赵匡胤;最后析说了,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的兴衰历史。如果您有兴趣可移步这篇文章《》,本篇开始新的篇章:深刻理解,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要纵火焚烧一千余年的古城晋阳?
今太原晋阳桥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封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代周立宋,定都开封府,史称北宋。赵氏用四年时间稳定内部,六年时间统一南方,决计消灭北汉,完成统一大业。然而从公元969年(宋天宝二年)至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10年间,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曾“御驾亲征”,三下河东,才攻下了晋阳。
第一次,于公元969年三月,赵匡胤御驾亲征北汉,来到晋阳城下。因晋阳为军事重镇,城坚池深,难以攻克。赵匡胤想增兵派将,又因路途遥远,一时难以接济。这时有人指着滔滔汾水向他献计:“自有数十万兵在左右,何不用之。”一句话提醒了赵匡胤,使他想起智伯遏水灌晋阳的故事。
于是,命令决晋祠水灌城,又在汾河上筑堤,提高汾河水位。五月,新堤筑就,晋阳城外一片汪洋。赵匡胤亲率大军,乘船载弩,猛烈进攻,将士死伤无数,效果甚微。此时,宋军屯兵甘草地,正逢暑雨,疾瘟流行,兵士病倒大半。宋太祖看到一时难以取胜,只好听取部下建议迁太原居民万余户于河南,然后退兵而去。
第二次,于公元976年,赵匡胤又派大将党进、潘美领兵分道进攻晋阳。晋阳危在旦夕。在这紧要关头,契丹耶律沙率兵出援北汉。宋军退兵的同年,赵匡胤病死开封,宋军回师。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继位之初就发誓“太原我必取之”。
第三次,公元979年,赵光义亲率40万大军,分兵进发太原。先在天门关埋伏,大破契丹援兵。五月初,又效法其兄,筑长堤壅汾灌河。北汉主刘继元在援尽粮绝的情况下看到守城无望,只好率领百官出城投降。
但晋阳人民痛恨赵氏兄弟屡次决水灌城,使人民灾难深重,所以誓不投降以砖瓦为武器,继续袭击宋军,在守将杨业带领下,据城苦战。后来,刘继元写信给杨业,令其投降,杨业不得已而降宋,晋阳最后被宋军占领。
赵匡胤前两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直至宋太宗赵光义第三次率兵出征,经过五个月的围攻,终于攻下了晋阳。攻克后,赵光义痛恨晋阳城池坚固难下和人民顾强抵抗,说这个地方是“盛则后服,衰则先叛”。
赵光义命令在五天之内,全城人口一律迁出,到期不论迁出与否,放火烧城。五天后,宋太宗下令放火,一时全城火光一片,烈焰冲天,老弱妇孺哭声震天,百姓葬于火海者不计其数,一代繁华的晋阳城遂成瓦砾。从此这座经营千年的古城,化为灰烬。
第二年,赵光义又命决汾晋两水灌晋阳旧地,进行了彻底的破坏(现在晋阳古城的遗址,只有古城营村西周围二里的残垣断壁,村北的“殿台”,是当年“宫城”“大明城”痕迹,附近的东城角、南城角、晋阳堡和城北村都是因古晋阳城而得名的村庄。)使一座名城的踪迹荡然无存。
因赵氏对晋阳人民的多次反抗深恶痛绝,忌讳“晋阳”的名称,改设平晋县,并以榆次县为并州,州治设榆次县。撤销太原府置,把太原降为紧州军事,署所设在阳曲,也叫阳曲县。
还命人铲平晋阳城东北系舟山的山头,认为是斩去龙角。这样,恐惧的心理才得到一丝慰藉。
回顾晋阳历史,从战国初期历时七十二年之久的赵国都城,到东魏北齐的别都,再到李氏大唐起兵发家之地,直至北汉国都,晋阳城曾做过九个王朝的首都或别都。晋阳城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作为千年历史中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之一,随着时间的轮转、朝代的更迭,晋阳的规模不断扩大,位置越来越重要,它成为雄踞北边的堡垒坚城,一步步成为其时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赵匡胤陈桥兵变,自立为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时代,摆在这个王朝大一统路上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以晋阳为都城的北汉政权。
从公元960年到公元979年,十九载春秋寒暑中,赵氏兄弟“三下河东”,终于灭了北汉,除掉了王朝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五代十国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至此结束,实现了天下的统一,最终建立了大宋王朝。
可是,北汉的覆亡,天下的统一。并没有让大宋王朝的帝王感到满足,或者说,并没有让他们感到高枕无忧。以宋太宗赵光义为首的统治者们真正所担忧的,并不是其时已然孤城无援、众叛亲离的北汉末帝刘继元,和他风雨飘摇的北汉王朝;并不是那座矗立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并不是关外虎视眈眈的辽兵铁骑。
真正让宋帝赵光义担忧的,是大宋王朝的基业能否在中华大地稳稳扎根?是能否历经千百年绵延不断地传承?是赵氏这脉天之子、龙之身能否独冠中原、坐拥天下?
百年分裂割据的战火刚刚熄灭,江山的统一刚刚实现,四个王朝在晋阳的先后兴起历历在目,李渊父子在晋阳的反隋自立是血的教训。在这里的历史记忆中,由于朝廷不稳定却凭借着晋阳城易守难攻的独特条件,自拥兵马,立为帝王的现象数次发生。
定都开封的赵氏皇帝绝不会允许这样的历史再度上演。正如《十国春秋·北汉纪》中所述:“太原前临台骀泽,后倚悬瓮山,坚而难拔。太宗遂命毁旧城,以杜尾大之患。”
几百年后,明朝洪武《太原志》中也说:“周世宗、宋太祖征之,皆不能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8),继元始以城降,恶其负固后服,坠而废之,降为紧州军事,以榆次为州始。”清朝乾隆《太原府志》也记述到:“(晋阳)国家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不宜列为方镇”......宋太宗赵光义为“杜尾大之患”,“遂命毁旧城”。
于是,在北汉末帝刘继元献城投降之后,他下诏焚毁晋阳城。《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一文中,对这份诏书有这样一段记载:“诏书曰:‘乃眷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拒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其太原旧城并从毁度。’”不仅如此,次年,宋太宗又命决汾、晋二水,漫灌晋阳城留下的火焚废墟,将其彻底毁灭。
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毁晋阳城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政治需要也罢,军事策略也罢,有一点并不曾冠冕堂皇载于史册,却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也许,更是赵宋皇帝不得不考虑的一点:破晋阳龙脉。
赵光义害怕有人凭借城坚池深的晋阳城再进行叛乱或割据,而他更害怕的,是凝聚着王者之气的晋阳城出现与他争夺帝位的真龙天子。宋军毁晋阳城后,还曾削去系舟山(位于太原市市阳曲县东北20公里)的山头。
按古代风水理论这样理解:山脉象征为龙,称作龙脉,又根据山的走势,分为龙头、分龙、起龙和龙尾。而破坏这种风水无异于是破坏龙脉的最佳方案。据称,太原北方的系舟山是晋阳龙脉的龙首,西南的龙山、天龙山是龙尾,而晋阳就是龙腹,北宋初期,系舟山就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被宋军削去了山头,称之为“拔龙角”。
考虑到晋阳城地理位置及军事战略的重要性,宋太宗赵光义决定重建晋阳城,然而,却忌讳使用“晋阳”、“太原”这样的称谓,而设为“紧州军事”。新修城时,城内街道都被筑成了“丁”字状,称“丁字街”,就是抱有钉破“龙脉”的想法,使太原不再出现“真龙天子”,危及赵宋天下。
宋王朝在维护政权、巩固统治的过程中,更是不惜种种手段,在文化上大做文章,以树立宋王朝统一天下的至高权威。对于晋阳城,宋朝在文化上的重塑,必然意味着对晋阳城龙文化、对晋祠唐晋之源的这一文化概念的破坏乃至否定。公元982年重建晋阳城后,重建重修晋祠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这点。
今天的我们不得不感叹,宋初统治者的这次重建是成功的,以后的“晋阳城”,不再是帝王龙兴之地,而是晋源水神之所在,司水布雨祈福之地。一定意义上讲,赵宋帝王的这些举措卓为有效,在晋阳城重建之后的许多年,这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位一统天下的帝王。
可惜的是,大宋王朝保卫江山心切,过激地对待了这座帝王辈出的龙城,火焚水灌后覆灭的晋阳城,再也没有了昔日近一千五百年的固若金汤坚不可摧,这座矗立于北方略显脆弱的军事重镇难以抵御塞外的金戈铁马,仅仅一百多年后,金兵一举南下,直捣大宋东京,北宋灭亡,赵宋王朝背负着靖康之耻南迁临安。
一点一滴,沉淀成往事,沉积为历史。一点一滴,都是往昔的缩影,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无需对那些过往再作评价,我们也不愿对曾经妄加评价,可是,每一点略微的缩影,每一点细小的印记,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前人为之付出的努力。
正如二千五百年前精巧构思缜密布局坚固建城的赵简子家臣董安于,正如一千三百年前祈愿“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正如一千多年前决心火焚水灌彻底毁灭晋阳又大费周章在此重兴土木的宋朝大帝赵光义。
无论曾经盛与衰,无论曾经兴与亡,无论曾经恢弘或者破败,而今几千年涤荡之后,晋阳城依旧是晋阳城,太原还是太原。城池如此、文化如此、民心如此。因为有背负所以厚重,因为有积淀所以丰富,因为有传承,所以即便更迭变迁,也依然在起伏兴衰中不断演进。
请记住这段历史:
公元前497年,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古城,晋阳成为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要地。
公元前453年,智伯瑶从晋水源头开渠引水灌晋阳,赵襄子联合韩康子、魏桓子共灭智伯三分其地,称“三家分晋”。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并州为其一(约当今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的一部)。晋阳为州刺史治所。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合太原郡、雁门郡为代国,封四子刘恒为代王,建都晋阳。十六年后,刘恒继位,成为从晋阳走出的第一位皇帝。
公元316年至396年,70年间,晋阳城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攻占,长期处于兵荒马乱之中;
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篡东魏政权建立北齐,成为从晋阳走出的第二位皇帝。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唐叔虞祠誓师,从晋阳起兵反隋,攻克长安。次年,以唐叔虞的“唐”为国号,建立唐朝。李氏父子先后称帝,成为从晋阳走出的第三、第四位皇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从晋阳发兵,攻入开封,灭掉后梁,史称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在晋阳称帝,史称后晋。
公元947年,后晋大将刘知远推翻后晋在晋阳称帝,史称后汉。
公元951年,后汉节度使刘崇在晋阳称帝,史称北汉。
公元979年,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五月五日,宋太宗赵光义下诏焚毁晋阳城。在历经了将近一千五百年的沧桑岁月之后,晋阳城毁于一旦。
从此再无晋阳,只有太原!
晋阳遗址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对旅游的冲击前所未有,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大量流失,一批人走了,一批人还坚持着,对于干旅游的人来说,旅行社更像是人生中一个服役的战场!对工作,我一直不曾放弃,写点什么,也许只是证明我还在!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