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求和,几乎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耻辱。这事儿咱们就太熟悉了,因为清朝末年,清廷割让了151万平方公里给沙俄,只为了换取邻居不要下手太狠。
要不清朝和沙俄相继覆灭,北方领土还要被割下去,甚至可以说,长城以北,就都得跟着俄国混了。
那么俄国一直想着从邻居手里拿到更多土地,从而拥有这么大的地盘,他们历史上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呢?你别说,还真有。
一战过程中,苏俄在十月革命后掌握俄国权柄,为了尽快退出一战,列宁曾经力排众议,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累计出让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部领土,这些领土倒没有直接划入德国境内,但这些领土独立以后,所成立的国家,势必会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
那么问题来了,列宁为什么要这么干?他这么干了以后,为何不仅没有被俄国人唾弃,反而赢得了一片欢呼,甚至为这件事,找到了一个绝佳的理由:用空间换取时间。这种说法是否牵强呢?
苏俄当时的处境,决定了列宁必须要这么干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于1918年3月。俄国之所以爆发十月革命,主要就是因为沙俄之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愿意退出一战,依旧不断往里面填人。
一战时的俄国,由于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因此采取了人海战术,先后累计动用了1500多万人上战场。其中不少都是十来岁的孩子,而且他们多数还拿不到正式的武器,不少人只能拿着一根烧火棍和德军干架。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人自然纷纷要求退出一战。毕竟送到战场上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那些高层的孩子们,可都在享福呢。
苏俄趁此机会,取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俄政权。但是这个政权当时并不能服众,为此,高加索地区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白卫军,一直在和苏俄打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选择对德国妥协,的确是无奈之举。
一方面,他们需要保住苏俄政权,集中精力和白卫军干架。如果再分心和德军干架,那苏俄能否存活下去,的确得打个问号。
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取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就是为了退出一战,让广大俄国普通人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没有这个大前提,那他们起义就没了根据。
所以说,无论为是当时苏俄的处境,还是为了师出有名,退出一战是必须要干的事情。
但是德国人可不是善茬,平白无故让你退出一战,凭什么?继续打下去,德国说不定可以捞更多好处。所谓苏俄必须要对德国作出妥协,《布列斯特和约》就是退出一战的代价。
以空间换取时间,对苏俄来说,的确比较成功从苏俄政权的角度来看,这么干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布列斯特和约》,麻痹住了德国,使得苏俄得以腾出手来对付国内的白卫军。
所谓以空间换取时间就是这个道理。苏俄虽然割让了俄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得到了养精蓄锐的时间。有了这个时间,那他们就能够招兵买马,击败白卫军和协约国入侵俄国的军队,从而保住苏俄的江山。
领土损失虽然很可惜,但是苏俄所考虑的大前提,是自己能否继续存续下去。说个不好听的,在列宁看来,如果苏俄没了,俄国还要那么多领土干嘛?
事后证明,列宁的这一举措的确十分正确。
苏俄利用喘息之机,击败了白卫军和协约国入侵的军队,顺利得到了俄国绝大多数地盘。紧接着,苏俄便以建立苏联的名义,开始收拾旧山河。
等到1939年到1940年,斯大林又以构筑东方战线为名,收复了当年被列宁割出去的大片土地,纵然这些土地上,当时已经建立了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国。当然了,芬兰是苏联永远的遗憾,因为自打一战分出去以后,就没再与俄国合并过。
从苏俄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得到了江山,而且还基本收复了沙俄时期的失地,算是赚大发了。毕竟这年头,得到江山的难度太大了。苏俄用俄国的部分领土,换来了偌大的江山,这买卖划算得很。
留下的隐患也非常明显那么这事儿就没啥缺陷吗?列宁、斯大林这类苏联领袖还在的时候,那这事儿当然没啥缺陷,这是经典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大战略,毫无缺陷。毕竟伟大的领袖,干出的事情怎么可能有缺陷呢?那可都是完美无缺的人,投票都能拿全票的人。
但是历史总是要总结的,谁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在那个位置上。时过境迁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是否为俄国留下了一些隐患呢?当然是有的。
首先,芬兰独立出去以后,再也没有和俄国再次拥抱过。苏联在二战期间也曾经尝试过,但在冬季战争中,被芬兰强大的战力给打怕了,再也没有入侵过芬兰。
其次,导致俄国内部开始产生嫌隙。典型的情况就是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原本他们一直跟着俄国混,结果却在关键时刻被苏俄一脚踢开,成了代价。那这些代价自然觉得不爽,日后他们想要出来单干,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苏联解体。苏联为了顺利收复领土,提出了国家联盟的概念。这就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毕竟当初苏联合并这些国家的时候,是以联盟形式合并的。
由此可见,若不是当初列宁与德国签订了那份割地条约,那么俄国的势力范围内部,应该还是比较团结的,这些隐患直接改变了历史。
论辩证法的重要性任何事情,一旦用上辩证法,那绝对无往而不胜。这是伟人们用历史的经验给后人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
列宁割地赔款,那是为了苏俄、苏联的未来,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但是清廷割地赔款,那就是丧权辱国。
但如果用辩证法来看,其实清廷也能找出类似的理由。比如说清廷割让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给沙俄的时候,恭亲王表示,如果不割地,沙俄会和英法一起攻入京城,到时候清廷都没了,还要那么多地干嘛?正是恭亲王的妥协,为清朝续命了半个世纪。
再比如说1864年,清廷再次割让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时,恭亲王给的理由是,俄国人太蛮横霸道了,如果不尽快答应他们的要求,那他们将来要的会更多。
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啊,毕竟就算签订了边境条约,沙俄都不怎么遵守,更何况长期拖着不签呢?清朝那点家底,又能组织几次左宗棠西征呢?
那么为啥清廷割地求和的行为,成了丧权辱国的典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清朝亡了啊!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列宁没有被戴上类似的帽子呢?
一个由弱变强,一个由强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