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一段网络视频,青岛啤酒的“小便门”事件上了热搜,引发消费者对其品质的质疑。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青岛啤酒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
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600600.SH,0168.HK)盈利约34亿,但在二级市场上,股价跌幅达到20%左右,市值蒸发了360亿元。
更令人关注的是,今年4月以来,青岛啤酒的董事长、总裁带头减持套现,另有集团5名高管披露了减持计划。
由于“小便门”事件的影响,青岛啤酒股价随后持续震荡,损失严重。
人们不禁要问:青岛啤酒怎么了?
我们不妨先大致回顾下所谓“小便门”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事件始于10月19日,一个只有200多粉丝的素人博主发布一条短视频,疑似一名戴着安全帽、穿着工装和白色工作靴的工人,攀爬进入原料仓内部后,居然毫无顾忌地进行小便。
这位博主还特意配了一句文案:“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喝啤酒”。
隔日,这条短视频随即在社交媒体平台零星转发,直至20日中午被@大皖新闻转发并加以新闻采访后,迅速成为热点新闻。
由于青岛啤酒的名气实在太大,这段新闻爆料在国内引发消费者的愤慨和不安。
这也很正常,国内爱喝啤酒的消费者几乎没有谁不曾喝过青岛啤酒,肯定会联想此类事件之前有没有发生?会不会还有更恶劣的情况出现,但没有暴露?青岛啤酒的品控又干什么去了?
“小便门”事件发酵了几乎24小时后,10月20日晚,青岛啤酒官方才发布情况说明,声称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批麦芽原料已经全部封存。公司将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产品质量云云。
直至此时,虽然包括爆料博主及大部分自媒体平台的“小便门”视频被删除,但相关新闻依然被众多官媒报道和讨论,原视频也继续在民间微信群进行传播。
虽然青岛啤酒的危机公关还算迅速,相关人员据说也被控制,同时“麦芽封存”的声明也算是告诉大家,“放心吧,这批小便啤酒不会流向市场”,但青岛啤酒的信任危机并没解除。
原因很简单,青岛啤酒的危机应对策略有些“文不对题”和迟钝。
因为从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涉事的地点并非封闭式的原料仓库,即便是,也依然属于青岛啤酒的品控出现了问题。
其次是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某些民间渠道进行透露,至今没有青岛啤酒、警方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方的完整调查公告,让网友难免有“甩锅”的感觉。而且这种非官方的信息传播方式,因为渠道不透明,反而更加剧消费者的质疑和猜测。
更为严重的是,青岛啤酒的“小便门”事件居然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事件,美国福克斯、纽约邮报、CNBC、英国BBC、太阳报等多家国际媒体都作为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作为全球第五大国际啤酒品牌,青岛啤酒的出口量几乎占据了中国啤酒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小便门”事件的负面影响非同一般。
尤其是韩国,由于青岛啤酒在韩销量远超百威和喜力等国际品牌,韩国电视台甚至采取滚动报道的方式来介绍此次青岛啤酒的“小便门”事件。
最关键的是,事发多日,青岛啤酒始终未能对海外市场作出有效的危机公关,也没有看到品牌方有何针对性的解释和措施,基本属于视而不见。
这也使得海外互联网上,关于青岛啤酒的“小便门”事件的相关新闻和视频超过了300万条。
谷歌搜索Tsingtao Brewery(青岛啤酒),相关图文、视频高达300万条。
即便青岛啤酒通过各种渠道暗示,此次事件有幕后黑手推波助澜,已经报警,且警方已介入调查。
但无法回避的是,无论如何解释,也不管嫌疑人是不是正式员工,网上流传的“小便门事件”是事实,而且就发生在青岛啤酒内,起码说明青岛啤酒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和食品安全风险。
从这点说,青岛啤酒就辜负了消费者信任,也不符合青岛啤酒“灯塔工厂”的形象以及“为生活创造快乐”的理念。
甚至,此次事件还让人联想起青岛的一大怪:啤酒装进塑料袋。
创立120年之久的青岛啤酒,历史源自德国租借时期。那时的德国人在青岛开办工厂,顺便把爱喝的啤酒酿造技术一同带到当地。
改革开放时,青岛啤酒有五个分厂,划片供应,每个厂的啤酒味道略有不同,基本都有对当地零散销售的渠道。
青岛人讲究喝鲜啤,而且酒量极大,普通瓶装啤酒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索性就用塑料袋装鲜啤,一是价格便宜,再就是多少随意,打一斤两斤也行,打十斤八斤也没问题。
所以,在青岛路上,经常看到有人提着塑料袋装的啤酒边走边喝,十分惬意。
由于青岛啤酒品牌老,口感好,一直是国内啤酒品牌的翘楚,根本不愁销路,销量和收入令同行格外艳羡。
青岛啤酒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实现产品销量502.3万千升,同比增长6.5%;实现营业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12.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20.1%。青岛啤酒不仅是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也是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
这个“灯塔工厂”可不一般,是由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合作开展遴选,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具有榜样意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要知道,“灯塔工厂”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国际化的管理水平和品控管理。
本次事件涉及的青岛啤酒三厂是青岛啤酒集团成员之一,号称是“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生产效率最高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厂”,始终将强化管理视为其核心竞争力对外宣传。
不难想象,此次“小便门”事件令青岛啤酒有多尴尬。
人们常说,当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极有可能是藏了一窝蟑螂。
因此,无论此次事件背后有没有“黑手”,青岛啤酒都必须拿出详细证据解释,工人在原料中小便是否是第一次?还有没有类似或更恶劣的情况发生?
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现在谁都不敢公开喝青岛啤酒了,因为很容易被人当作笑柄。而青岛啤酒的“尿影”,也肯定会与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与影随行。
也是因为此次“小便门”事件,也再度引发消费者对青岛啤酒网络投诉的关注。
黑猫投诉平台上,网友针对青岛啤酒的投诉内容包括酒内发现异物、销售过期啤酒、红包活动虚假、预设文字陷阱、恶意诱导消费,维权艰难的情况也为数不少。
不过,备受网友关注的,还有青岛啤酒的高层减持套现行为。
根据青岛啤酒4月份的财报显示,公司董事长黄克兴、执行董事/总裁姜宗祥、执行董事/副总裁王瑞永、执行董事、财务总监侯秋燕、营销总裁蔡志伟、副总裁徐楠、董秘张瑞祥等7人披露了减持计划,减持原因均为“支付股权激励认购过程中的融资还款及解禁支付相关费用”。到今年7月,董事长黄克兴、总裁姜宗祥已经完成减持,其他5人尚未减持。
不过,眼下的青岛啤酒如何顺利度过“小便门”事件的信任危机,应是品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国内的酒类巨头,青岛啤酒必定有合作的专业公关公司,对危机公关也肯定不陌生。
但从此次事件的危机公关来看,青岛啤酒的应对策略值得商榷。
虽说青岛啤酒第一时间删除了网络大部分的视频和内容,但由于在事发近24小时才进行解释和干预,其实已经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不断酝酿和发酵,直至形成“病毒式传播”。
当真相还未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世界。这句谚语传达了危机发生之后速度的重要性。
学过公关学的人都知道危机公关有个“黄金24小时”原则,也就是在此期间尽快对负面新闻进行处理,并通过及时反馈和有诚意的解决策略来扭转局势。
如今是自媒体时代,24小时的空闲期,足以让所有负面新闻传播到全网,包括海外。此次国外多个国家对青岛啤酒的大量负面报道,就已是品牌公关不力的证明。
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啤酒的公关其实并未闲着,而是以“知情人”身份逐渐向媒体释放“内部消息”的方式进行解释。
这个策略有青岛啤酒难言的“苦衷”,一方面,虽然报警,但警方的调查不可能第一时间就公布;另一方面,如果品牌方“自说自话”直接解释,又很容易不被网友信任和采纳,甚至是误会为“带节奏”。
基于这样的考虑,青岛啤酒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解释宣传,尽可能挽回负面影响。
如此考虑没问题,但收效甚微。
因为此次事件其实触及了大众最关注的两个敏感点:食品安全和青岛啤酒。
前者是事关无数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大事,在“预制菜”的讨论还在持续背景下,此类话题肯定会引发更为迅速地传播和讨论;后者又是最为知名的啤酒品牌,一直以国际化标准著称,却偏偏在最基础的原料安全上“翻船”,鲜明的对比自然格外令人关注。
在如今去中心化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参与者,热衷于各类热点事件,青岛啤酒的此次事件,自然会让无数网友闻风而动。
从根本来说,首先是青岛啤酒的公关在舆情监控这块是缺失的,没能及时跟踪和反馈,更没有对最初的信息源头适时介入,提前将危机掌握在可控范围。
这也似乎与很多城市舆情公关一样,出了事情,便想办法删除原文和相关信息,希望“一删了之”,但根本没有快速拿出有说服力的解决办法。
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危机来临,要有“挨打就立正”的态度。
因为危机的解决办法和态度,也可能是当事方重塑声誉的机会。
比如2017年8月,有记者通过卧底“海底捞”暗访通过拍摄老鼠钻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扫帚与餐具一起洗等照片,揭露“海底捞”的卫生状况堪忧的问题。
危机发生3个多小时后,“海底捞”就发布了诚意满满的道歉声明,并在当天给出全套整改和处理措施。
业内人士将海底捞的危机公关策略概括为:锅我背、错我改、员工我养。
前两个好理解,后一个是说,“海底捞”在危机发生后,没有甩锅给员工或门店,而是由董事会出面承担责任。
同时,“海底捞”还公布了后续整改的负责人职位、姓名、电话、事件最新进展的信息获取渠道,对遏制危机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为了消除消费者的担忧和质疑,“海底捞”特意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全面排查,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海底捞”实施了透明厨房活动,将后厨通过实时摄像公开进行播放,接受食客监督。
这次危机公关,“海底捞”不但成功挽回了海底捞的声誉,而且还因为态度端正、应对得当而广受赞誉,成功为本次危机止损。
话说至此,可以说“海底捞”已经为青岛啤酒打了样,后续就看青岛啤酒能否拿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了。
做白酒的设备买了一套,看样子还要买一套做啤酒的设备了[笑着哭]
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我现在还是喜欢吃老坛酸菜泡面的,只不过不放那包酸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