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为作者自行解读,仅供参考,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当然可以留言共同探讨啦)
【▶>前言<◀】
以前看电视剧《红楼梦》总是不理解,作为贾府孙辈的两个长孙媳妇:王熙凤和李纨,为什么性格差异那么大?
她俩一个泼辣的像个小辣椒,冲天冲地;一个冷淡的像一碗水,平淡无奇。
直到看了王熙凤午间行房事,曹雪芹还要把李纨一笔带过,才知道这其中的缘故……
【▶>李纨如何进的大观园<◀】
《红楼梦》的开端,是从贾府上下热热闹闹地迎接元春省亲归来开始的。
为了迎接贾元春这位贵妃的到来,皇上下令贾府修建大观园,作为皇妃省亲的别墅居住。
元春归朝后,不想这样的豪宅别院荒废,就下令让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原本,十二钗中只有未婚的姑娘才能住进这大观园,李纨这个青年丧偶的寡妇本是没有资格入住的。
但是贾母和王夫人觉得李纨一个人守寡不易,而且她个人还年轻,不忍她独守空房,就想让她住进去和姑娘、哥们一起热闹热闹。
况且,李纨这个女人恪守本分,守寡期间一直坚守女德,她自己又善于诗词歌赋,精于女工,她住进大观园正好给这些姑娘们当个闺房老师。
由此,李纨才住进了大观园的稻香村,成为了这个别苑的主人,号称“稻香老农”。
而李纨住的这个院子和《红楼梦》的另一位主人公王熙凤的院子相隔不远,两个妯娌一下子成为了邻居。
那么,这两个妯娌之间相处的又是怎么样呢?
【▶>荣国府大奶奶和二奶奶<◀】
众所周知,王熙凤是贾家第三代人里的二奶奶,只因她的丈夫在荣国府这个大家族中排行老二,因此王熙凤便得了二奶奶的称号。
但其实,单从贾赦家来说,王熙凤算得上嫡孙长媳妇。
她的公公贾赦是荣国府世袭的爵爷,而丈夫贾琏也是爵位的继承人。
但是,放眼整个贾家那就不同了,因为贾琏上面还有一个堂兄,也就是李纨的丈夫贾珠,这个贾珠是王熙凤公公亲弟弟贾政家的长子。
所以这么一排辈分,反倒王熙凤这个世袭爵爷的嫡长孙媳妇成了二奶奶,而李纨就成了荣国府第三代的大奶奶。
按照这个关系,荣国府掌管家政大权的应该是李纨才对,但偏偏这个李纨命带孤星,早早丧了偶,成了寡妇,失去了对贾府大权的掌控地位。
试想,贾府人情往来那么多,怎么也不会推出一个寡妇抛头露面、去迎来送往,这在封建礼教的时代会被人诟病的。
就这样李纨原本一个牡丹花开的富贵命,倒成了形容枯槁的破劈柴。
看着原本该属于自己的家政大权旁落他人之手,李纨内心即气愤却又十分无奈,因为她的身份根本没有争的资本。
李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熙凤在众人面前威风四面,吆五喝六。
妯娌之间的关系本就微妙,何况是堂兄弟妯娌之间,再加上李纨的特殊身份,她和王熙凤之间总是有一种无形的隔阂。
《红楼梦》第45回就记载了这两个人之间的一次矛盾。
李纨带着众姊妹问王熙凤索要诗社启动资金,却被王熙凤伶牙俐齿地讽刺了一番:
“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
王熙凤的这一番言论,话里话外地透露出嫌弃李纨抠门的意思,当下怼的李纨心里有火却不敢言。
这一次,算是《红楼梦》里李纨和王熙凤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红楼梦》里还有一次关于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就是曹雪芹笔下王熙凤和贾琏大中午行房那次。
而在这一次,就有些有趣了,为啥王熙凤午间行房事,曹雪芹却画蛇添足,将李纨的行踪插入其中呢?
【▶>为什么王熙凤行房偏要带过李纨<◀】
《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当时薛姨妈来贾府串门,带来了几只宮花,让周瑞家的送去给十二钗送去。
周瑞家的拿着宮花“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此时凤姐和贾琏正在闺中游龙戏凤,房中不时传来二人的笑声。
周瑞家的为何偏偏要从李纨的后窗下经过?
说白了就是想趁着大中午没人,探听一下这位寡妇的动静,想寻点什么风言风语去给王熙凤报信。
但是周瑞家的却不曾想,李纨房中倒是静悄悄一派平常的景象,倒是王熙凤和贾琏大中午的却在那里干着不害臊的事情。
这个关节虽然细微,却道出了王熙凤和李纨之间深刻的矛盾。王熙凤这个一天天在贾府只手遮天的人,总是想要抓住人一些把柄,将来好去威胁打压别人。
但偏偏这个李纨恪守妇道,本本分分让她无机可循。
王熙凤为什么偏要跟李纨过不去呢?因为她清楚,她这个官家的身份到底是从李纨手中抢来的,她怕自己地位不稳。
曹雪芹在这个桥段的着墨,显然是为了用王熙凤的不堪来衬托李纨的高洁,也为将来贾府在王熙凤手下败落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到最后,贾家败落被抄家,偏偏李纨的儿子贾兰金榜题名,让李纨这个守寡多年的寡妇子凭母贵,扬眉吐气了一把。
后来,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被卖入烟花柳巷,刘姥姥上门求李纨出手襄助时,李纨却拒绝了,可见王熙凤和李纨之间的矛盾积攒的有多深。
面对着自家的小辈被卖身为妓都能无动于衷,看来王熙凤平时没少让李纨受气。
当一个人攒够失望时就会变得冷漠无情,即便是一直以好脾气著称,恪守本分的李纨也不例外。
曹雪芹呕心沥血,洋洋洒洒地写下一部《红楼梦》,却是满纸辛酸言。
作者自身的经历,让他对人性看得十分透彻。
就像他写给王熙凤的判词一样: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不可一世的人生,到底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