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秘史:刘备为何“雪藏”赵云?临终前才吐露真相!

二黑历史 2025-01-14 12:54:16
赵云:被低估的蜀汉名将

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赵云赵子龙无疑是一员璀璨夺目的猛将。其英勇事迹,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令人津津乐道。

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长坂坡单骑救主。当时,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兵败如山倒,仓皇逃窜。混乱中,刘备与家眷失散,赵云却毅然单枪匹马,冲入曹军的重重包围。他怀抱幼主刘禅,在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枪挑剑砍,斩杀曹军将领五十余人,成功将刘禅救出,平安交还给刘备。这一战,赵云威名响彻天下,其英勇无畏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除长坂坡之战外,赵云还在诸多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与勇猛的战斗精神。赤壁之战后,他随刘备平定江南,因功升任牙门将军,兼任桂阳太守;汉水之战中,他巧妙运用战术,以寡敌众,让曹军无功而返,令刘备称赞其 “一身都是胆”。

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猛将,在刘备麾下却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相比,赵云的官职和地位始终存在一定差距,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这不禁引发人们深深的好奇与探究。

看似不重用的表现

从官职角度来看,赵云在刘备麾下长期担任杂号将军。赤壁之战后,赵云因战功被封为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彼时,关羽已官拜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也是宜都太守、征虏将军,相比之下,赵云的官职明显低了一个档次。

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四人皆位列重号将军,而赵云却未在此次册封之列,依旧是翊军将军这一杂号将军。直到刘备称帝后的第二年,赵云才被升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此时与他地位相当的魏延,早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就已被任命为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负责镇守战略要地汉中。

在重要战役的指挥权分配上,赵云也常常被边缘化。例如,刘备发动汉中之战,这是蜀汉集团争夺天下的关键一役,刘备任命黄忠为先锋,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立下赫赫战功。而赵云在这场战役中,虽然也有出色表现,在汉水之战中以空城计吓退曹军,但他始终没有获得独当一面指挥大军作战的机会。再如,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这场战役规模宏大,关羽作为主帅,手握重兵,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刘备对关羽委以如此重任,足见对他的信任与重用。相比之下,赵云却鲜少有机会指挥大规模的战役,大多时候是作为偏将,跟随其他将领作战,或者执行一些相对次要的任务。

刘备的真实态度

刘备对赵云真的不重视、不重用吗?实则不然,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程度,丝毫不亚于关羽、张飞。

长坂坡之战,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弃甲,仓皇逃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刘备却放心地将家眷托付给赵云。赵云也不负所托,在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成功救出刘禅和甘夫人。这一役,不仅展现了赵云的英勇无敌,更体现出刘备对赵云的高度信任。若刘备不信任赵云,怎会将自己的至亲家人交给他保护?

刘备在与赵云相识之初,两人便惺惺相惜,关系密切。他们曾同床眠卧,彻夜长谈,毫无隔阂。赵云为兄长守丧离开时,刘备不舍地拉着他的手,赵云也承诺 “终不背德”。这份深厚的情谊,为日后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埋下了伏笔。后来,刘备在袁绍帐下时,心怀异志,想暗中招募士兵,壮大自己的力量。这可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一旦被袁绍察觉,刘备必死无疑。但刘备毫不犹豫地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赵云,赵云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招募的士兵纳入刘备麾下。由此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是无条件的,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还有一次,赵云跟随刘备平定江南四郡后,被任命为桂阳太守。原桂阳太守赵范有个寡嫂樊氏,长得国色天香,赵范想将她嫁给赵云。赵云却坚决拒绝了,他认为赵范是被迫投降,心思难测,自己不能因美色而坏了主公大事。后来,赵范果然逃走了,赵云的谨慎和忠诚得到了验证。刘备得知此事后,对赵云更加信任和赞赏。

不重用的原因探究性格因素

赵云性格刚直,不善权谋,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容易得罪人,这对他在官场的发展极为不利。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为了犒赏众将士,打算将成都的屋舍和城外的园地桑田分赐给大家。赵云却站出来反对,他引用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用家为” 的典故,认为当下国贼未除,不应贪图享受,应将田宅归还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以收民心。赵云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这一建议却让那些满心期待得到赏赐的将领们大失所望,也让刘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刘备虽认同赵云的观点,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关羽被杀后,刘备悲愤交加,决意伐吴为关羽报仇。赵云却再次直言劝谏,他认为国贼是曹操,而非孙权,当前应先灭掉曹魏,东吴自然会归服,此时伐吴并非上策。赵云的这番言论,虽然从战略角度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与刘备的心意相悖,也让刘备身边那些急于为关羽报仇的将领们对他心生不满。在那个权力斗争激烈的时代,赵云这种过于刚直的性格,使他在朝中逐渐被孤立,难以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

才能定位

在刘备眼中,赵云的才能更适合冲锋陷阵、保护重要人物,而非担任高级指挥官。赵云武艺高强,胆略过人,无论是长坂坡单骑救主,还是汉水之战中以寡敌众,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猛和战斗能力。刘备深知赵云的这一优势,因此在许多关键时刻,都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任交给他。例如,刘备在与孙权联姻时,特意安排赵云跟随孙夫人,以确保自身安全;在刘备入川后,赵云又负责保护刘禅,使其免受东吴的威胁。

相比之下,刘备更倾向于让关羽、张飞等将领担任独当一面的高级指挥官。关羽智勇双全,在荆州之战中,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张飞则勇猛无比,在宕渠之战中,成功击败曹魏名将张郃,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他们在长期的征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局势。赵云虽然也有出色的军事表现,但在刘备看来,他在军事谋略和统帅能力方面,与关羽、张飞等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更适合作为一员猛将,在战场上发挥其冲锋陷阵的作用。

政治考量

蜀汉政权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刘备需要在各势力之间寻求平衡,以确保政权的稳定。刘备的嫡系势力有关羽、张飞等元老,他们与刘备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紧密的联系,是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荆州派以诸葛亮为代表,他们在刘备夺取荆州、益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势力不容小觑;益州派则是刘备入川后,收服的当地势力,为了稳定益州局势,刘备也需要对他们加以笼络和重用。

赵云虽然很早就追随刘备,但他并非刘备的嫡系,也不属于荆州派或益州派。在刘备进行官职分封和权力分配时,需要优先考虑各势力的代表人物,以平衡各方利益。例如,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四人中,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嫡系,马超出身西凉名门,能够拉拢西凉势力,黄忠则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而赵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获得与他们同等重要的职位。如果刘备过度重用赵云,可能会引起其他势力的不满和猜忌,进而引发内部矛盾,影响蜀汉政权的稳定。

临终遗言的深意

公元 223 年,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托孤,他对赵云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意 。” 从表面上看,这是刘备在临终之际,对赵云多年来不离不弃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赵云的信任,将守护后主刘禅的重任托付给他。但实际上,这番话背后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刘备深知刘禅性格懦弱,能力有限,难以驾驭蜀汉这个庞大的政权。蜀汉内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外部又面临着曹魏和东吴的强大压力,局势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为刘禅安排一位忠诚可靠、能力出众的守护者。赵云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始终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他的忠诚和勇猛,刘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刘备相信,只有赵云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刘禅的安全,维护蜀汉政权的稳定。

刘备的这句遗言,并非是对赵云能力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对他的高度认可和信任。他将蜀汉的未来,部分地寄托在了赵云身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刘备在生前,虽然没有给予赵云过高的官职和权力,但却始终将他留在身边,委以重任。在刘备心中,赵云是他最为信赖的将领之一,是他的 “贴身保镖”,是他和家人的安全保障。

结论:重新认识刘备与赵云

刘备并非不重用赵云,而是根据蜀汉的整体局势、赵云的性格特点以及才能定位,做出了看似不重用的安排。实际上,赵云在刘备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的忠诚和勇猛,是刘备最为信赖的。刘备临终前的遗言,更是将赵云对蜀汉的重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刘备作为一代枭雄,他的用人策略深谋远虑,在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势力关系中,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为蜀汉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刘备与赵云关系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到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魅力与智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