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2月17日发起的对越自卫还击作作战,在我国军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陆军第 13 军,宛如一把锐利无比的 “西南钢刀”,在这场战斗中尽显锋芒,给越军带来了沉重打击,立下赫赫战功。
陆军第 13 军有着深厚且光辉的历史渊源,其前身可追溯至鄂豫皖苏区早期的红军主力红 12 师、红 10 师和红 11 师各一部分,承载着红四方面军最初的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及红 15 军等四个源头,极具代表性。历经岁月变迁,它相继扩编为红四方面军的红 25 军第 73 师、红 31 军等,诸多名将都曾引领这支部队不断发展。从陈赓大将到首任军长周希汉,一代又一代优秀将领为其注入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建国后,第 13 军驻守云南长达 18 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保家卫国的篇章,后转隶成都军区,移防防重庆。
1978 年 12 月 17 日,随着局势变化,第 13 军接到命令,由四川驻地向预定方向和地域集结。全军 35500 余人,携火炮 837 门、各种车辆 1951 台、军马 975 匹以及各类物资器材 130 余吨,浩浩荡荡地分别沿川黔和成昆铁路向云南开进。随后通过换乘米轨火车和摩托化行军等方式,于 1979 年 1 月 5 日顺利抵达集结地域云南河口,并旋即转入紧张的临战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第 13 军有着丰富的亚热带山岳丛林战经验,曾参加过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两次中缅边境勘界警卫作战和丛林大练兵。尤其是当年作为驻守云南的主力,还肩负起了抗美援越任务,越军的头号主力步兵师 308 师、351 工炮师第 34 团都是由第 13 军一手训练和装备起来的。面对越南的忘恩负义,第 13 军广大官兵义愤填膺,怀着 “师傅打徒弟,教训龟儿子” 的激昂心态,士气空前旺盛。
此次作战,第 13 军担负西线正面主攻任务,军委为其加强了诸多兵力,先后配属了陆军第 50 军 149 师、陆军第 11 军 32 师 95 团、炮兵第 4 师(欠第 213 团和第 49 团 2 营加强给第 14 军)、高炮第 65 师(欠第 616 团)、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 (欠 1 营和 7 连)、舟桥第 86 团、云南省军区边防 13 团等部(分)队,使作战总兵力达到了 66700 余人,还有民兵民工 5420 人,同时配备了 62 式轻型坦克 56 辆、63 式装甲运输车 10 辆、82 毫米以上各种火炮 1011 门、37 毫米以上各种高炮 204 门、各种车辆 3952 台、军马 1427 匹、民马 650 匹,真可谓是兵强马壮,具备了强大的作战实力。
时任13军军长阎守庆和政委乔学亭
当时第 13 军的领导班子也是人才济济,军长阎守庆,是老八路出身,早年便投身陈赓太岳 4 纵麾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赫赫。他科班出身,军事业务精湛,长期负责部队军事训练工作,有着丰富的实战与顾问经验,备受部队尊敬。军政委乔学亭,出身八路军山东纵队,辗转多支部队,历经诸多战役,外战经验尤为丰富,不仅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取得辉煌战果,在此次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前,还提出了沿红河两岸打的建设性建议,为军区确定作战方案奠定了西线大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心前,同样有着不凡的战绩,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表现卓越,打出了国威军威,受到高度嘉奖。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刘桐树,出身八路军 120 师,在情报、侦察、参谋业务等方面能力出众,是著名的侦察英雄。
1979 年 2 月 17 日,战斗正式打响。在阎守庆、乔学亭、刘桐树、王心前等军领导的密切协作指挥下,第 13 军展现出了凌厉的攻势。他们先是巧妙地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手段,一举突破了越军吹嘘的红河 “天然防线”,随后迅速向东西两翼发展,接连歼灭谷柳、坝洒地区守敌,彻底粉碎了红河一线的越军部署。紧接着,第 13 军向南穿插突进,锐不可当,击破岳山防线,扫清谷珊西山,兵锋直指越西北重镇柑塘。为阻止越军王牌主力步兵 316A 师东援,第 13 军以 39 师一部穿插攻占要隘代乃,犹如一道坚固的闸门,将敌 316A 师牢牢堵在 10 号公路上。与此同时,第 13 军集中主力 37、38 师以钳形攻势猛攻柑塘守敌,以排山倒海之势击溃了越军步兵 345 师,成功攻占柑塘,大军直逼外波河。而后根据军委和总参指示,第 13 军指挥配属的第 50 军 149 师进入战斗,沿 10 号公路攻击西进,顺利攻占沙巴县城,把越军 316A 师一直撵过了黄连山垭口。
在这长达 24 天的作战过程中,第 13 军及配属部队突破越南边境纵深达 27 公里,连续攻克了谷柳、保胜、坝洒、柑塘、沙巴等越西北重要城镇。在兄弟部队的密切协同之下,第 13 军给越军 345 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了越军 316A 师,基本歼灭越军 5 个团(345 师 121 团、190 炮兵团,316A 师 148 团、174 团,黄连山省队 192 团)、8 个营(345 师 118 团第 3 营、师直火箭炮营、187 炮兵团 1 个营、老街独立第 6 营、黄连山省独立第 2 营、沙巴独立第 6 营、莱州省独立第 2 营、公安 978 营)和 1 个独立连(文盘独立第 2 连)、2 个县队(坝洒县队、沙巴县队)、3 个公安屯(楠密、谍兰、坝洒公安屯),共歼敌 8075 人(其中毙敌 6175 人、伤敌 1441 人、俘敌 459 人),缴获各种枪支 2343 支(挺、具)、各种火炮 158 门、冰雹 —Ⅱ式火箭发射架 4 具、火箭 244 枚,以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摧毁越军各种工事 2705 个、各种桥梁 14 座、重要建筑物 94 座、兵营 38 座、各种机械 144 部。而第 13 军(不含配属部队)自身共伤亡 2627 人(含非战斗减员),其中阵亡近 600 人,战伤 1800 余人。
第 13 军在这场自卫还击作战中,攻势凌厉、干脆利落,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且伤亡相对较小,其战绩在西线各军中独占鳌头,在东西全线各军中也荣登榜眼(仅次于陆军第 55 军),实至名归地被誉为 “西南钢刀”。昆明军区前指更是专门发出表扬通报,号召所有参战部队 “要向第 13 军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