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1983年山东青岛,23张彩色老照片,太真实了!

历史图馆知识一览 2024-08-07 11:42:44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滨城市,风景漂亮。很多人去山东玩,都会首选青岛。青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创建墨城;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如今的青岛,是、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浓缩了老青岛独特城市风貌和韵味的老建筑、老街道,渐渐地消失在岛城人的视线里,成了最深的回忆。

上世纪80年代,有外国摄影师来到山东,立刻被青岛独特的海滨城市风貌所吸引,拍摄了很多反映城市、街道和建筑的老照片。

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品读40多年前的青岛。看着这些熟悉又遥远的老照片,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味悠长。

1983年,胶州路与聊城路附近景象。照片中这座圆弧形大厦,就是当年的交通局大楼。

80年代初,青岛在“第一楼”旧址上建起了这座大楼,可以说它是老青岛人心中的一座地标。2010年8月,交通局大楼被拆除。照片中,一辆5路公共汽车,正从街道上驶过。

80年代,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胶州路,道路呈东西走向,西端与中山路相接,是青岛历史较为悠久的道路之一。

街道笔直一眼望不到尽头。当时的路上汽车不少很多,两辆公共汽车从远处驶来,画面很有年代感。

80年代,在山东青岛街头,经常能看到一种车顶上伸出两根“大辫子”的无轨电车。这是当时的2路公共汽车。

这种电车一般有两节,因此载客很多,也不污染空气,是很多市民出行首选乘坐的交通工具。街道两侧,行道树长得很茂盛,人们在绿荫下逛街。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当时的胶州路,位置是过了聊城路这一段,路边建筑古色古香。

如今,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修建了地铁。令人欣慰的是,路边这几座老式建筑还是保留了下来,向人们诉说着昔日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

1983年,在胶州路、观象二路与江苏路交叉口,处理这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子。

据老一辈人讲,这个牌子已有50年历史了,人们俗称它“大牌子”。大红色的“同心同德,振兴中华”的宣传画,充满了时代特色。2021年,这座历经风雨的大广告牌也被拆除了。

80年代,青岛大港风光。大港,是青岛市内唯一的海港区。

这里,渔业、造船业、船舶修造等产业极为发达。古色古香的老街、车间、码头和港口,构成了大港独特的风貌,成为青岛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1983年,山东青岛火车站前景象。青岛火车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历经沧桑的百年老站。照片右侧是火车站公园,曾经的青岛第五公园。

1991年,这座火车站按照原样拆除重建时,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和站房。新的车站建筑设计,延续了老火车站的风格。在原站南新建了南楼、北侧新建二层候车大厅。

这是站在泰云桥上,俯瞰青岛火车站。数条铁轨在这里汇集,一辆绿色的火车正在回库。当时的火车站附近,并没有太多高大的建筑。远处,一根烟囱里,正向外冒着黑烟。

80年代,山东青岛。一群妙龄女子,身穿不同款式的时装,正从台阶上走下来。

她们是青岛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有几个人还披着绶带。在当时,不论她们走到哪里,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看来,是不是显得很青涩?

这是一艘从青岛开往上海的客轮。一些乘客走到了甲板上,欣赏大海风光。远处,海天交接处水天一色,真是太壮观了。

蔚蓝色的大海上,一艘货船离开青岛港口,驶往大洋深处。

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内,岛港分大港港区、中港港区、黄岛油港港区和前湾港港区四大部分。业务最远直达中亚地区。

80年代,青岛台东一路上景象。台东一路,是台东镇杨家村北面的第一条路,依次排开,形成了台东一路至台东八路。

照片中,台东一路宽阔笔直。左侧的十四中院墙旁是一处前两年刚被拆除的公厕,右侧是台东市场百货商店的一个进口。

一辆拖着大辫子的2路无轨电车,从台东一路上驶过。街上不少人骑着自行车出行。

当时,在这条路上,有老新华书店、十四中老教学楼、华美旅社、大光明电影院等。

这张照片,拍摄于台东一路附近,大概位置在延安路与延安三路交汇处。

当时的2路电车总站就在这里。电车出站后,会顺着延安路大转盘调头。根据图中的老建筑分析,照片左侧是台东交电,下方是青岛乳胶厂,右侧是十九中。

1983年,山东青岛济宁路景象。阳光照在路边的民居建筑上,营造出了暖色调的光影。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背着书包从路上走过。

80年代,中山路三角地景象。这里位于中山路、德县路交界处,老青岛人习惯地称其为“中山路三角地”。巨大的广告牌子十分醒目。

1997年,广告牌的位置,成为了中山商城的入口。再后来,中山商场也消失了。

这条路叫“费县路”,是通往西镇的交通要道,东接兰山路和郯城路口,西到台西四路。照片中,一辆5路电车正从路口转弯。2007年,西镇被拆除了。

80年代,青岛中山路上,矗立着一座教堂——圣弥厄尔教堂,始建于1932年。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路与肥城路交汇处,是当时的青岛食品商店。说起中山路上的青岛食品商店,老青岛可能都会非常熟悉。它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照片中,商店门口顾客络绎不绝,可见当年之盛况。

青岛食品商店对面是福利洋行,拆除前的中华商场。1999年,青岛食品商店建筑被拆除,在原址处仿原貌又重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建筑。如今,这条老街上的老建筑大半已经消失。

80年代,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景象。碧海蓝天、山清水秀、金色的沙滩上,游客并不是很多。在照片的右上角,矗立有脚手架的位置,应该是建设中的小鱼山公园。

1983年,胜利桥电车总站景象。该站位于四流南路与郑州路交汇处。两辆电车车停在站里,一名司机正坐在驾驶室里吃午饭。

据老一辈人讲,总胜利桥电车总站的后面,是当时的青岛化工学院,右侧是青岛造纸厂。

80年代,热闹的和兴路,街道虽然很窄,挤满了逛街的人。这里属于台东商圈的一部分,和兴路食品店里的花生面包,曾是很多老青岛人的最爱。

写在最后:40年,不短也不长。这些熟悉的老照片,见证了青岛城市和街道的变迁。回望80年代的青岛,再对比如今的青岛,变化之大令人惊叹,每一个青岛人都感同身受。叹古惜今,青岛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