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万历十五年》后,我突然明白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

一轮明月皎洁如盘 2024-11-10 02:40:44
重读《万历十五年》后,我突然理解了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

来源: 于行在路上

作者:于行

记得大学刚毕业时,我和大多数北漂族一样,白天挤公交上班,晚上无聊时就通过看书来打发时间。

有一天,当我读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时,突然感到十分的伤感,因为那个时代很多英雄为了国家呕心沥血地工作,最后却没有得到善终。

不管是日夜操劳的张居正,还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戚继光,他们都在努力修补着那个千疮百孔的时代,而最后却被时代抛弃。

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对社会理解地非常浅显,根本看不透其中的真相。

经过多年的历练,如今再读《万历十五年》,我突然理解了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

其实,在时代潮流面前,时间早已为我们每个人设定了好了结局,我们只不过是历史潮流中的一枚棋子罢了。

顺应潮流也许会被留在石碑上,但要想螳臂当车,必然被碾得粉碎。

当我看懂了这些历史真相后,就不会再为人生的沉浮而焦虑,也不再为人情的冷暖而痛苦,而是坦然地接受现实中的一切。

01

权力再大,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公元1572年,9岁的万历就坐上了龙椅,在他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人能与他平起平坐,但是,有一个人却让他非常尊敬,他就是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在万历的眼里,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不但有城府,而且每句话都能切中要害,他除了担任内阁首辅外,还是万历的老师。

万历决心成为一代明君,所以他听从张居正的教导,节制物欲,勤奋学习。

在日常授课中,张居正对万历要求非常严格,一旦万历背不出课文,张居正的脸就会阴沉下来。

张居正教育万历,要成为好皇帝不但要任用贤臣、虚心纳谏,还要仁慈宽厚,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万历对张居正也非常信任,所有国家大事都由张居正来做决定,在张居正的治理下,国家呈现出一片国泰民安的景象。

然而,在万历十年,张居正突然去世,万历皇帝悲痛万分,哪知没过多久,朝廷中就掀起了弹劾张居正的风波。

原来他备受尊敬的张老师,对自己非常严格,背地里却接受他人的贿赂,一瞬间他对张居正的信任彻底崩塌了。

万历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消除张居正大权独揽的影响,抄了张居正的家,并且颁布了张居正的罪状。

张居正倒台后,万历以为自己可以重掌大权,独揽天下,结果他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阻碍。

万历想放松一下,批评他懒政的折子就一份份呈了上来,连自己宠爱哪个妃子,下面的大臣也要管。

万历虽贵为天子,但依然受到种种束缚,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自由,他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北京城,宛如紫荆城中的一名囚徒。

哲学家叔本华说:“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试图用健康,去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人们往往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在欲望的驱使下,将所有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事业当中,因此也失去了时间和自由。

然而,当你获得了成功还未享受人生时,身体却亮起来红灯,回头再看,权力再大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02

本事再高,也改变不了时代趋势

万历初年,明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的官员腐败贪墨成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税赋沉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为了将濒临灭亡的明朝从悬崖边拉回来,张居正力挽狂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张居正担任首辅后,首先对吏治进行了整顿,他颁布了“考成法”,对官员工作表现进行了考核,使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明朝的苛捐杂税特别多,而皇亲国戚的田地却享有免税权,老百姓因纳税过多,主动将田地挂靠在权贵名下,每年只需交一些挂靠费。

还有些农民,为了躲避差役,将自己的田地划入权贵之家,免服国家的劳役,最后权贵成为了躲避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地方,国库却日益亏空,赤字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居正实施了一条鞭法,重新对全国的土地进行丈量,把原来十分繁杂的各类赋税与差役合并成一种统一的田赋。

随着张居正多项改革措施的推进,社会经济逐渐活跃了起来,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国库的收入也增加了,明朝呈现出中兴之势。

其实,张居正在改革的路上并不顺利,面对官僚集团的重重阻碍,张居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将改革推行下去,他积劳成疾,58岁就在岗位上病逝了。

然而,张居正去世后不久,那些反对派便对他进行弹劾,万历为了消除张居正的影响,废除了所有改革,并对他进行了清算,明朝也再次走向了衰落。

与张居正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一生打了无数次胜仗,将明朝北方的长城修筑的如铁桶一般,最终却被革职,在寂寞和凄凉中去世。

在岁月的潮流中,我们如同沙子一样渺小,根本无法阻挡时代滚滚的浪潮。

那些被记载在历史教科书中的英雄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每天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普通人。

所以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不要试图去改变它,而是要顺应时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03

人生苦短,不如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很多权臣的结局都很悲惨,唯有申时行能在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

张居正去世后,申时行临危受命成为了内阁首辅,他虽然位居群臣之首,但是为人十分低调,很少发表反对意见。

申时行清楚地看到,张居正推行改革,虽然国力有所增强,但是也得罪了很多官员,最后遭到了多方势力的清算。

申时行从张居正悲惨的经历中悟出了自己的为官之道,那就是要想为国家效力,就得保全自己,同时兼顾各方利益。

在明朝,当皇帝的意见遭到群臣的反对时,官员们就会以命相逼劝谏皇帝,皇帝虽贵为天子,有时也不得不低头。

于是,申时行就成为了万历皇帝与群臣之间的和事老,他在皇帝面前批评反对他的官员,在官员面前批评皇帝,最后小心翼翼地提出一些折中的意见,争取得到各方的满意。

中蒙边境发生冲突时,主战派和主和派争吵不休,眼看就要发生流血冲突,申时行审时度势,派出使者进行谈判,最后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和平。

申时行在八年的内阁首辅生涯中,做任何事都十分小心谨慎,面对他人的弹劾,他从未展开过报复,也因此得到了群臣的尊敬。

申时行在晚年主动提出辞官回乡,及时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安逸地度过了自己晚年时光,在80岁时寿终正寝。

人生苦短,我们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面对复杂多变的周遭环境,我们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态。

很多社会现状我们即使有再大的才华也是无法改变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坦然接受。

正如孟子所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我们很难抵抗命运的安排,唯一能改变的,就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努力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