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石河子的地名鱼眼看世界

于辛不忍呀 2024-08-22 12:05:09

有关城市街道马路名,是当地地名的组成部分。几年前写过一个小城,马路是以东西南北加一二三四来命名,这个小城还挺有些名气。是从亘古荒原上建起的一座新城,起名给穷人家的孩子,老大、老二、老三一般。不过分的说,文化内涵是欠缺的。

今儿再说说地名。民政部有个部门的工作职能是专管全国的地名。此前,国务院有个非常设机构----中国地名委员会,全国的地名由这个委员会管理。

1993年,国务院对已撤销的国务院非常设机构,其原工作移交有关部门承担。全国地名管理及有关部委间的协调,将这项工作列入民政部工作职责范围,由民政部具体承担。

地名是人类在生存生活区域的符号和标记,有传承,相对稳定,也会变更。据新疆新建兵团第一城石河子志书记载,全垦区有近500个地名,如同500个地理标记,将石河子的屯垦事业,镌刻在新疆大地上,记载下屯垦人的生存轨迹以及后来生活者沿着这些标记遗迹走过的痕迹。

新疆兵团第八师(农八师、石河子)的地名,极少数沿袭旧名,多数首次新命。旧的,有它得的承袭,新的也有一段缘起、或美好寓意或牵强附会约定俗成,也有不少蕴含着屯垦文化元素,标识着特殊的军垦内涵。

石河子地名由来,有三个说法:

1、 因地理特征而得名:石河子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城市周边河流众多。其中的玛纳斯河,河床中多石,故名石河。因此,石河子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河流的特征。

2、 因河流上的石桥而得名:在石河子上游,有一座由石头建成的桥梁,被称为石桥。石河子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这座石桥。

农八师一四二团是八师石河子垦区最早成片大规模开发的农场。起义国军76团整编后即行开赴,驻地是肃州户(老团部),后来规划,移驻三齐,就是现在的团部新安镇。新安,是源自附近的沙湾市安集海乡,取新安集海之意。明代,安集海境内盛产药材,蒙古语称为“安济哈雅”,安济是“挖”的意思,“哈雅”是“药”。也称延集海。还有一说是因为驿站名,安集海设有驿站,因驿站名,成为地名。清代以后,地名在汉语中变音成“安集海”。在林则徐发配新疆的日记里,记载了延吉海这个驿站或者说是地名。

农八师的一四一团,团部驻地北野镇。因设立邮电代办所,要有地名,当时的团长高人杰和政委刘奇功为安七场起名北野。为什么是北野呢,它的东边是下野地,北面有一三三团,一三三团的西面还有一三二团。(依着下野地得方位),一三四团的东面是东野,西面是西野,一四一团应该叫南野。这是由于农八师对安集海开发早于农七师对下野地的开发;一四一团的前身是安集海管理处安七场,农场在安管处的北面。下野地垦区的各农场给农场取名,和农八师不统一造成的。一九八三年地名普查,沿用至今。

一三六团的小拐,一三五团的沙门子。小拐、沙门子是迪化(今乌鲁木齐)至阿尔泰驿路上的两个驿站。这条驿路贴着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沿着古老的玛纳斯河故道到玛纳斯湖,折向阿拉泰,比西路或东路近捷许多。后因时移事异,道路中断,驿站废弃。驿名也被人遗忘。不过,小拐沙门子这两个地名,民间一直在使用。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朝廷在新疆第一批设立郡县体制,设立了绥来(今玛纳斯)县。在小拐设立有小衙门(收取来往商旅赋税),民国四年设置沙湾县,县治设在小拐。几年后沙湾县县治搬迁到老沙湾。原县治作为一个分署还有工作人员办公。因没有文物保护意识,七十年代末,这个县署完全损毁了,很可惜。

一四四团钟家庄,钟家庄,旧有钟姓人家在此开荒、居住,得名。一五一团紫泥泉,紫泥泉,有红色山头,又有从天山流下的水,冲刷山坡形成紫红水流、草滩且有泉,得名。

一二一团的所在地炮台,因驿站得名,使用至今。还有一个题外话,就是兵团农七师的师部,最早选址在炮台。后来移驻奎屯。八十年代,老七师师部大礼堂等建筑还基本完好留存。

农八师的莫索湾垦区开发,是开发安集海一四二团的肖凤瑞团长奉命带队前往。建立莫索湾管理处,简称莫管处。所属有一四七团十户滩镇,一四八团驻地西营镇,一四九团驻地东阜城镇,一五〇团团部驻地西古城镇,都是有历史、有年头的老地名。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妥明倡乱于前,阿古柏入侵于后,攻城掠地,肆意屠杀,大乱14年之久。绥来(今玛纳斯县)、呼图壁等城镇陷落后,落难民众退至沙山子一带,筑堡修渠,团练义勇,“贼至则扼险以守,贼退则耕田以自食”。西营、东阜、西古三城堡修筑于此时,也得名在此时。

同治十年,沙山子团练首领赵兴体率领义勇,欲夺回绥来县城,虽未成功,却大长了民众志气。同治十一年,占我伊犁的沙俄侵略者,“藉兵名贸易,欲袭取迪化(今乌鲁木齐)”。行至石河,被另一团练徐学功侦知,率众阻击,“获驼马洋货及俄票两万,俄人不敢东犯”。有考证说,石河即今天的石河子。光绪二年,绥来、呼图壁等地光复,难民返回原居。一度作为团练义勇根据地的城堡,人去堡空,土地荒芜,渐渐沦为废墟。1958年部队进驻屯垦,以番号代地名,虽有营团驻于城堡遗址,也没有使用它的名字。1983年地名普查,这3个沙埋百年的地名才重新启用。

八师一四七团团部驻地十户滩镇,它的得名与清末的屯垦有关。新疆建省后,招民屯垦,每两人为一户,户给土地60亩,种子三石,也就是三斛。土地耕种两年开始纳粮,也就是交土地税。当时这个地方按十斛种子的播种面积缴纳赋税,故称“十斛滩”。斛谐音户,地名普查时做了改变,确定为十户滩。

世事无常,因时局动荡,一些地方人去地荒,地名掩藏飘散于大漠孤烟。

住的久了,那个地方就是家乡

新疆的屯田,有兵垦,民屯和商屯。新疆现代屯垦是军屯到民屯。不说很远的汉代,兵团屯垦前的明清两朝,内地粮草运到新疆,路途实在遥远和一路的劳顿、损失过大。驻扎部队就开始屯田。

新疆有许多叫“工”的地方,如头工、二工、三工等,都是清朝以前兵屯留下的,是那时部队的番号,现在是新疆地名。乌鲁木齐、昌吉等地,这类地名很多,可能是当时的番号,随着岁月,就成了地名。这和现在新疆兵团团场所在地,一四七、一五〇,一三二等等。和头工,二工一样,一脉相承。当然,现在的新疆兵团除过数字番号,也有了自己的名字。

石河子新命地名,多与地形地貌、草木植被有关。水多者以水为名,近沙者以沙为名,天荒地老之地,便以野地称之。

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沟泉眼密布,是个多泉水的地方。新命的地名很多与水有关。全场区域内有三镇二集,三镇是:北泉镇、泉水镇、大泉沟镇。二集是:清泉集、双泉集。

石河子垦区多个团场紧邻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有的深入沙漠腹地,因而这些团场带沙的地名特别多。

农八师一三五团有7个带有沙字:沙门子、老沙门子、沙梁、沙南、沙北、沙东、沙新村。

农八师一五〇团三面环沙,有“绿洲半岛”之称,受风沙侵袭最为频繁,军垦人与风沙斗争也最为坚决。他们以地名作载体,记载人沙较量、人进沙退的艰难历程,产生了许多含有抗沙意义的佳话传说。这个团有三个连队伸进沙漠腹地,由近而远是二十三连、二十四连、二十五连。与其对应的地名是谷羊村、锁风村、沙乐村。

屯垦之前,一三四团境内有个叫达连湖的地方,方圆百里,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当地人称野地。野地以湖为中心,按方位分上野地、下野地、东野地、西野地和中野地。现在有三个团场以“野地”命名团部所在地:一三四团为下野镇,一二二团为东野镇,一四一团为北野镇。

还有憧憬美好生活而取的地名。一四三团驻地花园镇的花园,戈壁滩上盖花园,是军垦战士们的初衷,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写照。

一三二团的团部,取名红光,是不是红光满面春风得意神气十足,生活富裕,喜事连连,幸福美满之意呢?还真说不定呢,取名者就是这样想的。

一三三团桃花镇得桃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粉红的桃花,映红了脸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各个团场的地名取的还是可圈可点。当然不敢和张仲翰将军给农十师师部取名北屯相比。

那个叫石河子的车站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