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陈萍萍一句话,揭开庆帝的真面目,范闲痛心疾首

立场影视 2024-05-28 08:55:57

朝堂错漏,百官有责!

但这却并非根本!

民间有俗语,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最后要参的是——!

说到这里,义正言辞的赖名成突然停了下来,瞪大了眼珠子,看着庆帝。

庆帝冷冰冰看着赖名成,加重了语气!

说,大胆的说!

庆帝的语气,看似是鼓励,但实际上则是怂恿的意味更多一点,不屑的意味更多一点,生气的意思更多一点。

甚至,但凡赖名成想的再多一层,他就应该知道,当庆帝这种语气说出口的时候,他就应该闭嘴了。

然而,已经激动到极点的赖名成(毕彦君饰),血气翻涌,怒发冲冠,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憋足了劲儿,大声说!

这句话一说出口,不仅仅在场的大臣大吃一惊,就连在一旁看热闹的范闲也是一脸惊愕。他料想到这场好戏会十分精彩,但他也实在没想到赖名成竟然会如此出挑,连庆帝都敢参!

这也太勇了!疯了!

当然,庆帝听到赖名成的这一席话,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心说,我都已经多次提醒你了,你还是没有分寸。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就一边待着去吧。

之后,赖名成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庆帝赏他青史留名——杖毙!

《庆余年2》这一场戏,将范闲多日的谋划画上了句号,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削弱了李承泽。但是,当赖名成被杖毙的时候,他也是不敢相信,满眼泪水任凭雨水冲刷。

他这次谋划,本意是想通过赖名成打击李承泽而已,如今这个局面,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毕竟,赖名成刚正不阿,也是个好人,有如此下场,实在是在范闲的计划之外。

而对于赖名成来说,那就更不必说了,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1:赖名成自己

赖名成有如此下场,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他自己造成的结果,谁都不赖,就赖他自己。

明明庆帝都已经多次提醒他了,好几次都中断会议,想找借口提前走了,可赖名成还是没管住自己的嘴!

不仅仅参了李承泽,参了范建和范闲,甚至还还参了陈萍萍,参了鉴查院!

最后,还参了庆帝!

说真的,以往有谁这么做都没啥问题,甚至还会受到褒奖!

但是,这回就不行!

的确,如果从赖名成被杖毙之前的前后因果来看,这的确是他自己的问题,怨他自己。他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么多年他应该多少知道庆帝的脾气,知道他这话说出口之后的后果。

这一点,从他说话之后的停顿就能看出,他并不傻。

但是,赖名成虽然该怪自己,但他之所以有今天这个结果,却并不是因为自己直言正谏。

而是另有原因!

其实,从他入了范闲设的局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似乎就已经注定了。不管是范闲,还是陈萍萍,再或是庆帝,和林若甫,都把他当成一把刀,一把用来砍向对手的刀。

在这场争斗中,从一开始就被所有人架在火上烤,就算他没有说出那段话,没有参庆帝,那他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李承泽是亲儿子,不管怎么样庆帝都要念亲情。

而对于庆帝来说,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合适的人,至于这个人有多么的狠辣,其实他并不在乎。毕竟,文文弱弱的他也不喜欢,更不能领导大庆。

所以,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只要没有威胁到自己,他就是给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

那么,既然已经惩罚了二皇子,那就还要安抚一下二皇子,这个时候,赖名成就成了安抚的筹码。只不过,可能庆帝本来估计的是,稍微惩罚下赖名成,也算是谁都不得罪。

但他也没有料到,赖名成自己没有分寸。不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竟然当众庆帝丢了颜面,惹怒了庆帝。

从一般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大家不知道实情,只知道赖名成没有分寸,他有如此结局,全赖他自己。

但是,只要再想一层,就会理解,其实赖名成有此结局,根本原因并不在他自己。

2:庆帝

赖名成参范建和范闲,庆帝那是呵呵一笑,内心对赖名成应该是赞赏有加。

赖名成参李承泽,庆帝是泰然处之,李承泽的确是要敲打敲打了,这也是他的最终目的。

可是,赖名成参陈萍萍,庆帝就有点不乐意了,认为赖名成坏了规矩。

要知道,表面上赖名成参的是陈萍萍,但实际上参的就是自己。因为,陈萍萍一直都是受自己领导,而他也认为鉴查院自己的控制之下。参一下没问题,但到此为止就行。

庆帝本想借口散会,给赖名成台阶下,可赖名成依然是得寸进尺,参完陈萍萍之后,还要参庆帝。赖名成想让陈萍萍告老,是不是也想让庆帝告老,赖名成虽然嘴上没说,但大家都能想到。

用陈萍萍的话说,就是赖名成为了庆国,参谁都没问题,甚至于说直接对准庆帝都没事,但是他犯了不该犯的错误,那就是找了范闲,去鉴查院查资料,并且参了鉴查院,且参了庆帝。

他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把手伸到了鉴查院,然后参庆帝,这是庆帝所不能容忍的。

你负责啥,你就干啥!

鉴查院独立出来,是庆帝的意思,在庆帝心目中,这鉴查院应该是听自己话的。可是,如今一个小小的赖名成竟然想要联合鉴查院参百官,参李承泽,甚至还要参自己。

这是啥意思,意思就是鉴查院可以不听自己的,为别人所用呗。

现在是参自己,那将来要是你们联合起来搞我怎么办。局势不受庆帝的控制,这是庆帝最不能容忍的,这就惹怒了庆帝。

庆帝不在乎哪位皇子犯错,也不在乎自己被人指着鼻子骂,这些都是虚的,他最在乎的是事情脱离他的掌控。

脱离掌控就意味着有意外,而有意外则意味着危机,这是庆帝所不能允许的。

在赖名成被杖毙之前,庆帝对着所有人说话,让大家都学学!

庆帝的意思一听就是反话。

他可不是让大家都学习赖名成,而是让大家都长点心眼,不要学赖名成摆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否则的话,结局就跟赖名成一样。

所以,赖名成之所以有此结局,庆帝是罪魁祸首,他这是死在了庆帝手上!

3:范闲

赖名成在被行刑之前,范闲赶忙上去求情,希望能够念在赖名成一片赤诚,宽恕他。可是,庆帝却根本不留情面,不仅没有宽恕赖名成,还丝毫不给范闲面子,让范闲监刑!

庆帝的意思,就是让范闲看着赖名成死,让范闲长点记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大雨中,范闲为赖名成撑起了雨伞,他满脸泪水,无比悔恨和不解。他从来都没想过牺牲无辜人的性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他一贯的行事作风,这也是他骄傲的资本。

可是,现在的状况就是,如果不是他挑起跟李承泽的争斗,顺便拉上了赖名成的话,一切都不会发生。而如果他再多想一层,没有答应赖名成去"鉴查院"查信息的话,赖名成也就不会死。

范闲自诩聪明,以现代人的思维,能够掌控一切,可最终还是败给了狠人庆帝。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赖名成之所以有此结局,也是因为范闲。范闲想要对付李承泽,想要把事情扩大,就需要一个像赖名成这样刚正不阿的谏臣。

但是,范闲没有想到另外一层,那就是他把庆帝想得太好了。赖名成的确是一把好刀,但是再好的刀碰到铁板一块,也容易卷刃崩断,庆帝就是那块嘴硬的钢板。

赖名成可以用来对付李承泽,但却不能用来对付庆帝。

如果范闲能够像陈萍萍那样,再多想一层。就不会同意赖名成去"鉴查院"查信息,反而更要给赖名成强调这一点,也避免赖名成犯这样的错误。

范闲没有用好赖名成这把刀,让刀摆脱了自己的掌控,那刀的结局他也就不能掌控了。

范闲当然可以怪狠人庆帝,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也应该更谨慎,更聪明一点。

所以,赖名成是死在了庆帝手上,也是死在了范闲手上。

当然,赖名成的死也是有意义的,他的死让范闲开始觉醒,在之后的谋划中,他已经不能犯错。如若不然,就会造成更多无辜的牺牲。

经此之后,范闲应该是不会再犯错了!

危机四伏,如履薄冰!

勾心斗角,悬念丛生!

那么,大家认为赖名成死在了谁的手上?

0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