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得史上首块网球女子单打金牌的郑钦文,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我很高兴能创造历史。当我看到所有前辈运动员创造历史时,我真的很想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夺金后,他说他会永远记住21岁的那一刻。今天我在这里,我也21岁了。这种感觉……难以置信。”
在郑钦文之前,因摘下奥运金牌而创造历史的中国体育界前辈,至少有三位数吧,可她为什么单单提到刘翔?
无独有偶,3年前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首个由于跻身男子百米飞人决赛而创造了历史的短跑名将苏炳添,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的唯一一名前辈的名字,也是刘翔。
如果说刘翔夺金的男子110米高栏项目,和苏炳添的百米飞人大战,都属于田径这个大项,苏炳添提到刘翔的名字似乎比较容易理解,但郑钦文夺冠的网球,跟田径完全不搭界,她获胜后情绪最激动的时刻,想到的同样是刘翔,显然说明刘翔拿到的那块奥运金牌一定有非同寻常之处。
没错,经历过2004年奥运会且对奥运竞技史有所了解的中国人,都明白刘翔在20年前赢得的那块金牌,对中国体育乃至亚洲体育意味着什么。
奥运会是全世界运动健儿的共同舞台,然而,作为奥运最核心的几大主流项目,田径、游泳和三大球等,一直是欧美选手的传统领地,非欧美运动员即使在这些大项里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也大多集中在相对“偏科”的单项上。比如竞技体育第一基础大项田径,非洲选手在长距离跑,尤其是马拉松项目上特长突出;亚洲选手在投掷、竞走项目上经常冒出尖子,中国运动员拿到的奥运金牌,大都来自这些对天赋要求不那么高、更依赖吃苦耐劳的单项。
而短跑项目特别是直道项目,历来是欧美运动员垄断的绝对势力范围。这里面有技术、经验、传统等原因,更与人种等先天因素紧密相关。刘翔在男子110米高栏项目上取得突破,是径赛直道项目奥运金牌首次旁落欧美运动员之外,说他创造了历史,可谓实至名归。视刘翔为称霸奥运主流项目非欧美运动员历史第一人的,不仅是中国和亚洲,而是整个国际体坛。因此,中国至今取得的所有奥运金牌,公认分量最重的,就是刘翔这一块,没有之一。
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之前,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在奥运金牌榜上的数据为零。所以,当中国运动员终于有能力改写奥运金牌零的纪录的初始年代,头号历史重任就在于金牌本身,没有数量的时候,数量就是一切。集举国之力争取奥运金牌,就成了国家而远不止是体育界自身的政治任务。
从这个角度讲,许海峰在洛杉矶射击场上击落的中国奥运首金,论环数甚至比不上他在国内赛场打出的一般成绩,但却永远地载入史册。自此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奥运史上全力追求金牌数量的历史阶段。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是这个历史阶段向下个历史阶段——奥运金牌从数量向“含金量”方向转化的一个标志性的先兆。
于是,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只是进了男子百米的决赛,距离夺得金牌还有非常遥远的一段长路,而且注定要由他的后辈来走,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这已经是足以比肩夺金的历史成就。于是,当郑钦文在另一个欧美长期统治的主流项目领域冲击金牌成功,尽管巴黎奥运会赛程刚刚过半,几乎所有人就都喊出了同一个声音:这是本届奥运中国代表团含金量最重的一块金牌!
我们常说,足球是社会的缩影,那么奥运就是时代的符号。中国奥运金牌数量短缺的时代结束了,集举国之力追求金牌数量的体制,也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今后的时代,金牌的含金量才是衡量国力和历史地位的标签。刘翔、苏炳添和郑钦文们创造的历史,会被这个世界永久地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