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武汉土著人,没有在吉庆街最辉煌的时候去那里吃顿宵夜,是咱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咱也从来没去过黄鹤楼,但却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当年的吉庆街,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但因为灵导们不喜欢乱哄哄没有秩序,于是各种规划,各种改造,今日的吉庆街,虽然充满了网红街的各种要素,很多建筑也很高大上,但最重要的人气却极为缺乏
2024年10月下旬,小编又去了一趟这个位于江岸区的饮食一条街,虽然这个地方如今叫民俗风情一条街了,但小编再也找不到老武汉那种流着汗吃火锅,酣畅淋漓的感觉了
吉庆街的兴起吉庆街,位于汉口老城区中心地带,昔日的汉口租界之内
吉庆街,能成为饮食一条街,跟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改革开放,1980年代开始允许老百姓私人经营,禁锢打开以后,武汉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有了地方可以发挥,而搞餐饮,是启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一个产业,搞个炉子,买上炉灶,再加上几个座椅板凳,全家老少齐上阵即可(在吃的方面,武汉人似乎有这个天分,民间不少的自学成才厨师)
第二则是受香港影视剧的影响。1990年之前的中国大陆人,习惯了一日只吃三餐,早饭中饭和晚饭,宵夜属于很奢侈的行为,1990年左右,彻底解决温饱的武汉人,看到香港影视剧里繁华的夜生活(庙街和大排档,香港无论是家财万贯的富豪,还是朝不保夕的街头混子,都喜欢大排档的亲民化),于是逐渐富裕的武汉,宵夜风气也开始兴起
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向型企业不多,也就是说城市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为了让绝大部分劳动力有事可以干,政府当时学香港,每个区都拿出1、2两条街道开办夜市,允许老百姓摆摊买衣服,搞饮食等
吉庆街,能成为饮食一条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政府支持搞夜市,地利是吉庆街位于汉口老城区,周边人口稠密,且这条马路两侧都是普通的民房,不是租界那种大型石头建筑(沿江大道,南京路两边这种保护型建筑,油烟滚滚肯定不行),至于人和,则是那个年代,大家都一门心思想发财致富,心能够往一处使。
如今的吉庆街小编是下午去的,街道上基本看不到几个人(或许晚上很热闹,有时间咱们再去瞧瞧)
这条街,如今的正式名称叫“吉庆街民俗街”,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建设的目标是保留武汉的地方特色,让老武汉能留存下来
实际观察后,小编发现如今的吉庆街更像网红街道,虽然有许多的武汉老字号,但看到操作员工都是年轻人,小编心里就想,他们能继承多少古人的技术水平呢(买了10元钱的豆皮,感觉和小区门口的6元早点摊豆皮没啥区别)
改造后的吉庆街,新建了许多建筑,虽然外形上和租界建筑很相似,里面有许多的商业门面,但看起来租出去的不多,过去的吉庆街,虽然房子破旧,但租金便宜,自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便宜,老百姓消费得起,改造后的吉庆街,颜值虽然不错,但租金也跟着上来了
过去的武汉人,为了吃到正宗的小笼包,会坐公交2个小时到四季美去买,如今遍地是分店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为了情怀特地来逛一逛吉庆街呢
吉庆街的下午,请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