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过去了,那个因《奇袭》走红的“一班长”邢吉田,现离世26年

丽丽谈明星娱乐 2024-11-01 01:30:12

从"一班长"到银幕经典:一个演员的黄金时代

说起中国银幕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班长",那就非邢吉田莫属了。1960年,一部《奇袭》让他彻底火了。这个34岁的小伙子,用"一班长"这个角色,带着观众走过了一段惊心动魄又有趣味的历程。

你说这角色怎么就这么让人记住了?

且看他在电影里又是灵活机智,又是勇敢坚毅。枪法好得没话说,见一个放倒一个。装扮成美军,靠着夜色的掩护,就把伪军运输队给撵跑了。

更绝的是,他还能悄悄跟上美军巡逻队,在雷区里走出一条生路来。这不仅仅是演技,更是把角色吃透了。

可谁能想到,这位后来的"银幕班长",在1957年之前压根儿没拍过电影呢!

说到邢吉田的第一部电影《黑山阻击战》,那可真是机缘巧合。当时八一厂的刘沛然导演和郝光导演,为了找个合适的"雷师长",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这一去还真让他们找对了人。虽说邢吉田是个电影新人,但人家有情怀啊!即便是对着"黑家伙"(摄影机)演戏,他也能把战友们描述的场景全搬到表演中去。

就这样,邢吉田被八一厂"相中"了,调到北京成了厂里的主力演员。从此在银幕上是一发不可收拾。《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孙明仁"、《海鹰》里的"吴大伯",一个个角色都演得让人叫绝。

说到《海鹰》,这里头有个有意思的事儿。32岁的邢吉田在片中演王心刚的岳父,可实际上他俩才差6岁!为了这个角色,他硬是在额头上画皱纹,把行为举止往老年人身上靠,就连说话的语气都改了个样。

这份认真劲儿,让"吴大伯"这个角色成了观众心中的经典。

好演员从不怕"丑"。1961年拍《突破乌江》,为了演好"敌旅长",邢吉田二话不说就把头剃光了。演员生涯中从没抽过烟的他,为了表现角色吸大烟时的那种感觉,愣是用艾草当烟叶练了整整一周。

这样的好演员,怎能不让人记住?

从码头到军营:一个少年的逐梦之路

说起邢吉田的人生轨迹,那可真是个励志故事。1926年,他出生在辽宁营口的一个贫困家庭。要说现在的孩子们最怕啥?可能是没网、没空调。

但在那个年代,邢吉田最怕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恐慌。

生活是啥样?他爹在当地打几份短工,他娘给大户人家浆洗、缝补换点零花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工作不稳定,母亲的收入更是杯水车薪。

小邢从小就盼着自己能一夜之间长大,好给家里分担重担。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他就跟在爹后面干活了。在码头上,一天到晚不是捡鱼就是扛包。

这活可不轻松。今天能扛30包,过了一周就得扛50包;今天挣5分钱,下周就得挣1毛。但你别说,这苦日子还真练出了他一身好本事。

后来邢吉田自个儿都说:"很感谢那段生活,让我磨出了一副好身体,也让我懂得人不但要有目标,还要懂得不服输。

有意思的是,这小伙子压根不被苦难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就算干活累得跟狗似的,他还能在路上带着工友们高声唱歌。

他说:"码头上活儿重,大家像机器一样做事。我不想这么死气沉沉,就想办法活泼一点。

可是几年下来,码头生活还是让年轻的邢吉田找不着北。那会儿正是1948年,22岁的他做了个大决定 —— 参军!临走那天,母亲默默无语,父亲只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命运的转折就这么来了。他跟着部队先是去了兴城,又到了绥中,最后开赴锦州。在一场重大战役中,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也为胜利欢呼,为牺牲的战友落泪。

到了1949年年底,因为在部队里总爱给战友们带来欢乐,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邢吉田被推荐进了军区文工团。

这个"半路出家"的演员,就这么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

他是怎么想的?"那时候说国家也需要演员嘛,老百姓和咱们士兵们的心情需要好好调节,心情好了,就有更多的动力去搞建设。

国家需要,我就好好学,好好干,这没什么说的。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一个码头工人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演员。这年头谁还说没有励志故事啊?

从舞台到银幕:演技之路的蜕变与成长

谁说干啥都得从娃娃抓起?瞧瞧邢吉田这个"半路出家"的演员,硬是在话剧舞台上磨练了8年,愣是把自己给琢磨明白了。

刚开始他还以为就是服从组织安排,谁成想这一干就爱上了这行当。

到了八一厂,这位新科影星可没有半点摆架子。

邢吉田可不是那种只会演一种角色的演员。你看他演《返老还童》里的神经衰弱局长,演《渡江探险》里的"师长",再看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孙明仁",每个角色都像是量身定制的一样。

他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实在:"拿到什么角色就演什么戏,演了就得真,不然演他干什么?演戏要有信念,观众不能糊弄。

可惜好景不长,1969年的文革浩劫来了。当时厂里二话不说就让他复员,脱下军装回乡接受改造。

但邢吉田这个人有意思,他虽然被迫离开了银幕,却从没放下对电影的那份执着。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也没忘记自己是个演员。

每每回忆起那段岁月,你就能感受到一个演员对艺术的真挚热爱。他不是为了出名演戏,也不是为了挣钱演戏,就是单纯地爱这个职业,爱到骨子里去了。

这样的演员,不火都说不过去!

47岁的重启:珠影岁月

人生啊,就怕有机会。1973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向邢吉田伸出了橄榄枝,这一下可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47岁,搁一般人都开始想着养老的年纪,邢吉田却带着全家搬到了广州,准备重新开始。他自己都说:"全家都搬到广州了,可以说是我人生又一个起点吧。

再次当演员,我想挑战一下自己,不只当一个演员。

啥叫不安分?这就叫不安分!在等待复出机会的日子里,这位老演员琢磨上了导演的活儿。1975年,他拍了《小螺号》,一边演着"陈卫强",一边尝试着导演工作。

后来和欧凡、万允吉一起导演《海外赤子》,自己还客串了文工团团长"司马威"。这部电影可了不得,陈冲在片中唱的《我爱你,中国》,直接唱成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这旋律至今听着都让人热泪盈眶。

电影一经上映,反响特别好。邢吉田收到了很多观众的来信,这让他对电影这行更有劲头了。他说:"有人给了我一些肯定,我就对电影这个行业更加喜爱,更加愿意付出所有努力。

尝到甜头的邢吉田可不会停下脚步。找来倪萍、于千、王玉梅演《山菊花》,又拍了《你在想什么》,还用《舞狮人传奇》给观众送上了一部热血沸腾的武打片。

最绝的是,到了62岁,这老艺术家在自己导演的《血洒天涯》里,还客串了个"张杰"。

退休后,邢吉田也没闲着。他说:"最后也舍不得电影,我就在幕后,在年轻演员进来想要学习,又不嫌弃我'老一套'的时候教教他们。

你看,这就是邢吉田,一个永远热爱电影的人。从演员到导演,从台前到幕后,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步都走得认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