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为何升空过程中,能避开惊心动魄的黑障区

御史论点 2024-11-02 15:36:09

2024年10月30日凌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严阵以待。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十九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在漆黑夜空的衬托下格外壮观。

观看直播的观众无不为之振奋,纷纷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次成功而喝彩。

载人航天新征程

神舟十九号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

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货物进出舱、安装与回收空间站设备。

并且机组成员中,还有中国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她将与90后飞行员宋令东,70后的蔡旭哲一起完成任务。

与之前的神舟十八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九号在技术和科学实验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创新。

然而,就在人们为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欢欣鼓舞之际,

那天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屏息凝神,紧盯着大屏幕上不断变化的数据。

突然,当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屏幕上的信号指示灯由绿转红,通信中断了!

整个指挥大厅瞬间陷入一片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与返回舱重新建立联系的那一刻。

这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人感觉度日如年。

过了几分钟,信号重新恢复,大家才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

在航天界,这种现象还被称为“黑色五分钟”,是航天飞行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黑障区”的科学解释

在这个阶段,航天器表面会形成一层高温等离子体鞘,导致无线电信号无法穿透,从而造成与地面的通信中断。

其次是极高的温度,摩擦生热使得舱体外表面温度可达数千度;

最后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通信中断。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60-8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持续时间大约3-5分钟。

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航天任务中最为危险的阶段之一。

比如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航天员返航时,就经历了黑障区。

1967年,同样是美国航空局,他们在进行X15高速飞行器测试时,飞行员不幸进入了“黑障区”,差点闹出人命。

而且不单单是航天飞行器,洲际导弹也会经历“黑色五分钟”,不过导弹在黑障区内也不会被防空系统发现,成了一种天然的“隐形保护”。

好多西方国家都想解决黑障区难题,但都失败了。

中国的航天实力

这里面的首要原因还是中国的技术进步。我国早在2023年就在这一技术上取得了进步。

之后这一技术就用在了神舟十五号飞船上,飞船成功穿越黑障区,并且还能在地面稳定追踪。

后来经过技术调整,我国还实现了在黑障区内对高音速物体的追踪,让航天领域有了更强的安全保证。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就使用了这一技术,雷达成功实现了返航的精准追踪,为以后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再发射飞船,我们就没有再担心这一问题。

其次,从发射和返回的速度特点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从零逐渐增加的。当飞船穿越大气层时,其速度还没有达到形成等离子体鞘的程度。

相比之下,返回过程中的航天器速度则要快得多,往往高达每小时2万多公里。

此外,高层大气的密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发射时,飞船是从稠密的低层大气向稀薄的高层大气运动,而返回时则恰好相反。

这主要是由于火箭尾焰的影响,通常持续时间在20秒左右。与返回过程中长达数分钟的通信中断相比,这种短暂中断的影响要小得多。

神舟系列飞船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同时,我国还开发了先进的返回舱定位跟踪技术。

即使在通信中断期间,地面工作人员仍能通过各种手段准确掌握返回舱的位置和状态。

这些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航天任务的安全性,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能够再创辉煌,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征程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参考信源:

新京报:“亦庄智造”护航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

光明网: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0 阅读:181
评论列表
  • 2024-11-03 01:15

    写的啥东西,发射没有黑障区,只有返回才有黑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