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失忆的孙道临:17岁进大学,21岁放羊,为演李侠要求体验酷刑

小马超爱读书 2024-10-26 15:34:33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能想到2004年那个躺在病床上、几乎记不清任何事的83岁老人,曾经是燕京大学最年轻的天才学子?

病魔夺走了孙道临的记忆,却夺不走他对妻子王文娟的爱意。

这位在银幕上光芒四射的演技派大师,17岁就读哲学系,却在21岁被迫放羊谋生;为演李侠,他更是主动体验了那个年代最残酷的老虎凳酷刑。

这一生他好像在演一场大戏,只是没想到最后的剧本会如此令人唏嘘。

想知道他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吗?

谁也没想到这个昔日的天之骄子到了21岁,人生会有如此大的转折。

1942年战火让这个爱读诗的少年不得不中断学业。

在北平交道口附近,孙道临租了个破旧的院子,搭了个简陋的羊圈。

十几只羊就这样成了他生计的依靠。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给羊喂食、挤奶、送货,忙得脚不沾地。

可这个倔强的哲学系高材生,硬是在放羊之余给自己安排了"深夜自习"。

油灯昏暗的光下,他捧着外文书苦读,时不时还拿着纸笔翻译。

这哪里是在放羊啊,简直就是办了个"羊圈图书馆"。

英语、诗歌、文学著作,样样不落下仿佛放羊只是他的"兼职"。

白天跟羊群打交道,晚上跟莎士比亚谈心,这反差也是没谁了。

送奶的路上他还不忘观察路人百态,为日后的表演事业积累素材。

要说这段苦日子也是老天爷给他上的一堂课,让他体验了人生百态。

毕竟演戏这活儿,不接地气可不行。

没经历过底层生活,怎么演活市井小民?

一边放羊一边读书的日子,整整持续了四年。

日后每每回忆起这段岁月,他都感叹:这大概就是命运给自己准备的独特剧本吧。

命运这东西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1947年孙道临的父亲突然离世,生活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老友黄宗江突然从海外归来,带来了转机。

"来演戏吧!"这句简单的邀约,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48年他变卖了家产,只身南下上海加入了清华影片公司。

第一部电影《大团圆》就展现出了他的天赋,和蓝马、吴茵、石羽这些老戏骨同台飙戏也毫不逊色。

好事不停紧接着《乌鸦与麻雀》找上门来,让他饰演一位贫穷却倔强的教师。

这不就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吗?哈哈这角色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当时的上海影坛可不太平,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很多戏都不敢拍,只能等到解放后才能完成。

但这难不倒孙道临,凭借着深厚的哲学底蕴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把每个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

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穿上了人民装唱起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再后来《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作品接踵而至。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在羊圈里背莎士比亚的青年,如今成了响当当的银幕巨星。

这位从燕京大学哲学系出来的高材生,硬是凭着自己的悟性和苦钻精神,在演艺圈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从放羊人到演员,这剧情转折比他演过的任何一部戏都要精彩。

对他来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为成为一名优秀演员做准备。

放羊时观察到的市井百态,读书时积累的人文素养,这些经历都成了他表演的源泉。

说起孙道临的敬业程度,真是让人直呼"太强了"!

这哥们对表演的执着,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最惊艳的莫过于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的地下党员李侠。

为了这个角色他做了一件在演艺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

他主动要求体验"老虎凳"这种残酷的刑罚,只为了让表演更真实。

当老虎凳压到第三块砖时,他全身的青筋都暴起来了,汗水直流眼看就要晕过去。

还好导演王苹及时喊停,不然这也太拼了。

学发报机也是一样拼,短短一个月硬是练出了"老通讯员"的水平。

别人演军人角色可能就是穿个军装就完事了,他倒好天天坚持练队列。

而且一练就是好几个月,就为了走出那种标准的军人步伐。

配音更是讲究随身带着字典,遇到不确定的字就现查。

这种完美主义精神,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演艺圈里,简直是稀有物种啊!

这位曾经的哲学系高材生,把对学问的严谨劲儿全用在了表演上。

每一个角色在他手里,都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演技这种东西真不是靠天赋就能成功的,更重要的是态度。

孙道临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想要演好戏,就得拿命去演!

如此拼命的人在爱情面前也是一样执着。

1960年39岁的孙道临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她——35岁的越剧演员王文娟。

这对"大龄文艺青年"的结合,还得感谢好友黄宗江和张瑞芳的牵线搭桥。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姐弟恋"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他们的爱情就像一部细水长流的文艺片,平淡中透着深情。

1996年孙道临还特意为妻子投资拍摄了《孟丽君》,这份用心简直太暖了。

时光飞逝两人相守了整整四十多年,堪称演艺圈的模范夫妻。

2003年已经82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在舞台上演出话剧《家》。

那时候他的记忆力已经大不如前,背台词特别吃力。

但这个倔强的老人,愣是一遍遍地背,直到把所有台词都刻在脑子里。

然而天不遂人愿,2004年他患上了面部三叉神经疾病。

这个曾经在银幕上光芒四射的演技派大师,记忆开始一点点消失。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连上影厂领导来看他都记不清了。

但奇怪的是他对妻子王文娟的记忆,却始终都在。

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神奇的地方吧。

当时光夺走了所有记忆,唯独把最珍贵的那份留了下来。

这样的爱情比他演过的任何一部戏都要动人。

最后那个曾经在银幕上活灵活现的演技大师,就这样带着对妻子的深情,永远离开了我们。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