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凉了,香甜温暖的奶茶又成为不少妈妈的“心头好”。最近我们发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止是成年人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妈妈会和宝宝一起分享美味的奶茶。
这几天我们就收到有家长来问,宝宝能喝奶茶吗?每次只喝几口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还真不少
相信我,对于低幼儿童的零食和饮料控制,只有零和放开了刹不住。意志坚定的家长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控制频率和每次吃喝的量。我说的不是一周两周,一次两次,而是把时间尺度放到整个6岁之前,家庭饮食还能够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阶段。
所以现在感觉给孩子每周喝一次奶茶没问题,觉得给孩子喝一口两口没问题的,再等等看。
奶茶对健康的影响,喝奶茶要注意糖分和脂肪摄入超标的新闻年年有,每年夏季来临前都是宣传的高峰,对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就OK了?
刚好最近看到一个关于奶茶摄入诱导幼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这项研究对照组的小鼠正常饮水,奶茶组小鼠每天自由摄取奶茶喝水各12小时,2周后检测小鼠血糖、血脂变化。与只喝水的小鼠相比,奶茶组小鼠的体重在第2周出现了明显上升,空腹血糖水平增高,糖耐量明显受损,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小鼠的奶茶摄入量远高于正常饮水量,提示小鼠对奶茶的偏好明显高于普通饮用水。另外2周的奶茶摄入使小鼠的体重出现了明显增长,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奶茶对幼儿的影响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我们是做辅食添加和喂养指导的,对此深有体会,决不是家长认为喝一口两口影响不大这么简单。
人类幼崽的生存策略就是需要高营养密度的食物,而且人类天生喜欢甜味和咸味。甜味意味着能量和高营养的食物,咸味则意味着能帮助保持体液和钠平衡的食物。人的味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的,所以让味觉极度敏感的人类幼崽过早品尝到奶茶这种高甜高脂肪的液体,等于同时满足幼儿“喜欢甜味”+“需要高能量”+“轻松吸吮不用嚼“+“饱足感强烈”+“比白开水好喝解渴”+“咖啡因感觉更嗨”六重快乐,远比成年人从喝奶茶中获得的满足感要强烈的多。
哪怕家长选择的是去茶底,不含咖啡因的果茶、柠檬水,对幼儿来说依然能同时获得这六重快乐。除非不加糖浆,但如果在奶茶店买一杯零糖没有甜味的柠檬水,为啥不直接在家用柠檬片泡水呢?
没有孩子能够抵挡住奶茶的魅力,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让孩子违背天性拒绝奶茶都不现实。
孩子没有拒绝奶茶的能力,那么家长呢?家长在对待零食饮料这个问题上,往往是低估了孩子强烈的需求,高估了自己的毅力,同时家长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和家庭环境、家庭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都非常熟悉巴浦洛夫和他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我们的进食行为同样受到这种条件反射的影响。而且很多现代的食品营销都在努力让我们建立这种条件反射。看电影要吃爆米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看到金拱门就联想到麦当劳,联想到炸鸡,“疯狂星期四”意味着肯德基炸鸡优惠,有多少人观看吃播或美食节目时默默拿出手机点了个外卖。
孩子也同样能培养起这样的条件反射,看到家长喝奶茶的行为就联想起甜甜的液体,喝完奶茶后满足的愉悦,孩子能够记住奶茶店的样子,品牌的标志,在看到奶茶店时就会激发喝奶茶的欲望。而这种条件反射的建立,根本不需要一整杯奶茶,只要每次几口,寥寥数次就会让孩子牢牢记住。
家长或许可以在家严格控制孩子喝奶茶的频率,但显然不能在出门时遮住孩子的眼睛防止孩子看到遍地开花的奶茶店。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喝奶茶,唯一有效的做法是不买,不喝,至少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喝。通常喝奶茶是一种习惯,不是偶然一次的消费,喝奶茶的宝宝一定是有家庭成员经常喝,也就是家中存在“易感环境”。
这叫做“情境性线索”对进食行为的影响。“情境性线索”,比如画面、气味和声音,都是我们很快学会与食物联结在一起的非食物性刺激。国外有一项研究调查了物理环境设置对儿童进食的影响。他们设置了两间外形相似,内部也相似的游戏室,在一间游戏室里,孩子们会定期收到零食,另一间则没有。在测试的那天里,两间游戏室都放置了零食,一半儿童杯送入其中一间,另一半进入另一间。之前进入游戏室能吃到零食的儿童很快开始吃零食,也吃得更多。而之前进入没有零食的游戏室的儿童则比较犹豫。这说明社会和环境学习对进食的准备和进食量有一定影响,这种学习在生命早期就开始了,比很多家长想象的年龄要早得多。
如果家长定期给孩子喝奶茶,无论是在妈妈带着孩子在奶茶店买奶茶,还是在逛商场途中偶然买一杯,又或者是在一场散步后来一杯,奶茶店、逛商场或运动都会成为启动孩子“奶茶需求”的钥匙。我们成年人当然能理解逛商场并不是必须喝奶茶,运动结束后也不是必须喝奶茶,但当孩子把喝奶茶和这些场景联系在一起,却又得不到奶茶时,哭闹烦躁是最直接的后果。
那么这时家长怎么做?很明显买一杯奶茶(反正自己也喜欢喝)允许孩子喝一口显然比打破孩子的联结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更健康的环境-食物联结容易得多。
这些才是开篇的家长提到的偶尔给孩子喝一次奶茶最大的问题,因为家长根本没意识到孩子的饮食习惯多么容易建立起来,想纠正一个坏习惯再重新建立一个新习惯又有多么困难。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个小鼠实验,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小鼠的奶茶摄入量远高于正常饮水量,提示小鼠对奶茶的偏好明显高于普通饮用水。另外2周的奶茶摄入使小鼠的体重出现了明显增长
我们工作中遇到大量因为味觉喜欢甜味而出现各种挑食行为的孩子,对白开水的接受度非常低。可以说,孩子能不能喝白开水,每天能否保证足量饮水几乎可以当做是孩子是否味觉上严重依赖甜味的标准之一。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对孩子每天饮水量做一个记录,3岁儿童每天饮水量600毫升左右算正常,我指的是白开水,可以看看孩子能不能喝够。
奶茶中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糖。每年夏季来临前对各奶茶品牌做含糖量测评都是各路自媒体爱干的事儿,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相关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到:
培养饮奶习惯、首选白水、控制含糖饮料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视频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和双糖,过量摄入添加糖会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造成危害,增加患肥胖、龋齿等疾病的风险。推荐2~3岁儿童不摄入添加糖,4~5岁儿童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50g/d。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多数饮料含糖量高达8%~11%,建议学龄前儿童不喝含糖饮料,首选白水,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白水。家长应以身作则,自己不喝含糖饮料
研究显示,常喝碳酸饮料及果汁是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有很多研究都证明含糖饮料与肥胖之间的关系,减少儿童含糖饮料的摄入量能减少BMI,也就是降低体重指数,增加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会增加体重。
有的家长每周给孩子喝一次奶茶,也有家长认为给孩子喝奶茶,喝几口问题不大。我们是不建议的,原因如同前面的分析所说,每周一次或者家长没有固定频率,但每次给孩子喝几口,会让孩子从这几口奶茶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极大满足。这种甜味饮料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是一种正向的激励,很快会让孩子建立起“奶茶=愉快满足”的条件反射,家长喝奶茶的行为、家庭中存在的易感环境则成为促使孩子联想起奶茶的“钥匙”,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家长想要打破并建立起一个新的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会更加困难。奶茶含糖量高,是对孩子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最大因素,而孩子对甜味的依赖则会让孩子讨厌白开水,进而有可能出现食物味道不甜不吃,味道不重不吃而出现各种挑食行为,或让挑食行为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