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上著名的十三次图籍之厄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8-26 14:18:52

从有记载以来,因内乱外患而引起的图籍的厄运著例有十几次。

第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李斯请史官非秦纪者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制曰可。

第二次是王莽之乱,刘歆总群书,著《七略》,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莽败(前23年)焚烧无遗。

第三次是汉末的丧乱,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滕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载七十余乘,道路艰远,又弃其半,长安之乱,焚荡泯尽。

第四次是惠怀之乱(300—312年)京华荡覆,石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第五次是魏师入郢(554年),江陵城陷,梁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又以实剑砍柱令折,叹为文武道尽。

第六次是大业之乱(618年)隋西京嘉则殿有书三十七万卷,东都修文殿有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兵起后焚失殆尽,唐平王世充,得隋旧书八千余卷,浮舟西运,又尽没于水。

第七次是安史之乱,唐自武德以来,极意搜书,至开元天宝而极盛,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渔阳兵起,两都倾覆(755年),尺简不存。

第八次是广明之乱(880年),肃代二帝相继搜访,文宗又诏秘阁采书,四库文书重复完备,黄巢乱起,复致荡然。

第九次是靖康之变,宋代图史,一盛于庆历,再盛于宣和,汴都陷落(1127年),尽为金人辇载以去。

第十次是临安陷落,南宋图书,一盛于淳熙,再盛于嘉定,中兴馆阁书目有书四万五千卷,嘉定又增一万五千卷。伯颜灭宋(1279年),尽数捆载以去。

第十一次是英法联军(1860年)第十二次是八国联军(1900年),这两次外患,北京俱曾被占领,公私藏书因之而流出海外者不可数计,著名世界的《永乐大典》,即因之而散失殆尽。

第十三次、日本侵华战争,号称历次图籍破坏之最。

就大概而论,国内人文最盛藏书最多的五个城市北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均落入日寇魔爪,国立图书馆,如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藏书,除掉小部分珍本图书先期南运以外,其余中西图书档案写本全部损失。

国立大学图书馆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大学如南开大学,每校都经数十年的经营购置,各有藏书数十万册,变起仓卒,都全部沦陷。

上海的藏书,以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为最多,所收地方志之多,全国无出其右,“一·二八”之役涵芬楼被毁,上海沦陷后所有书籍自然也被敌人捆载而走。

南京龙蟠里国学图书馆所藏大部多为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善本,苏杭二地的故家和杭州省立图书馆也拥有数量极大的典籍,据说在陷落前,敌人即已精密调查,事后按图索骥,尽数运去。

至于其他城布,公家和私人的藏书损失的如山东杨氏的海源阁,南浔刘氏的嘉业堂等等更不可计数。

例外幸而保全的,据现在所知只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国立中央大学的藏书安全运到后方,算是替国家替民族保存了一点产业。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