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小结
9月第一周(9月2日-9月6日)美股再现“9月魔咒”,全球多数市场回调,A股市场亦不例外,主要指数普遍收跌,上证指数触及阶段性新低。指数方面,中证500和中证1000相对表现靠前,上证50和科创50表现垫底。上证指数在周内多次跌破2800点,创出阶段新低。市场情绪整体偏向悲观,个股普遍下跌,本周全市场超过4000只个股下跌,仅不到20%的个股收红。成交额从周一的7057亿元逐渐缩量至周五的5348亿元。
A股市场本周的震荡下行主要受到内外宏观经济数据走弱的影响。8月份制造业PMI数据的超预期回落至49.1%,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数据的下滑加剧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导致市场情绪偏向谨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也对A股市场产生了影响。8月ISM制造业指数47.2,低于预期值47.5,制造业在三季度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可能进一步增强。此外,美国8月ADP就业人数创2021年1月以来最低纪录,大幅不及预期。衰退预期导致降息路径不确定性抬升。
行业方面,本周仅汽车板块录得正收益,其余板块均有所下探,家电、社服等消费相关板块受益于扩大消费的政策催化,近期持续表现靠前。具体来看,汽车(0.5%)、非银(-0.5%)和传媒(-0.7%)表现靠前;石油石化(-5.4%)、电子(-5.3%)和有色(-5.1%)表现靠后。
汽车整车行业在本周表现相对出色,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的强劲增长以及政府对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乘联会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量达到101.5万辆,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16%。此外,多地政府提高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如山西省将燃油车报废更新补贴提升至1.5万元,新能源车报废更新补贴提升至2万元,这些政策利好推动了汽车整车板块的上涨。非银板块中保险和券商均在本周有所表现。前者受益于中报向好,且具有高股息逻辑;后者受益于两大头部券商合并事件催化。
◆后市研判
5月下旬以来,受经济复苏情况偏弱,以及海外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整体表现偏弱,上证指数呈现震荡下行走势。8月28日以来,此前表现较为强势的银行板块出现了补跌的现象,股价表现显著落后于市场整体。
逻辑上,强势板块的补跌可能是市场将要见底的信号。一方面,强势板块的补跌可能意味着市场情绪已经极度低迷,未来继续下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强势股补跌可能意味着其它板块“跌不动了”,空方力量在减弱,这同样也是市场可能见底的信号。
2022年以来,上证指数经历了3轮比较明显的下跌。从每一轮的下跌情况来看,在市场见底前,均出现了强势板块补跌的现象,如2022年初至4月底期间的煤炭、2022年7月至10月底期间的交运、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期间的纺织服饰。这进一步印证了强势板块的补跌可能是市场将要见底的信号。
而本轮银行板块的补跌是否也是是市场将要见底的信号呢?当前市场情绪已经非常低迷,随着前期强势板块的补跌,市场情绪可能已经低迷到了极致。此外,自银行板块补跌以来,也有一些行业出现了上涨,如汽车、传媒、计算机等,这可能也是市场“跌不动”的信号之一。
投资策略上,短期可以关注政策与经济数据共振的机会。当前市场对未来政策力度与经济数据情况仍存在一定分歧,若未来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经济数据边际好转,市场情绪或将改善,A股有望出现反弹。不过,从历史情况来看,市场中期底部通常需要基本面预期发生显著变化。
配置方向上,可以防御风格行业为底仓,适度参与成长行情以博弹性。短期科技成长和核心资产可能有配置机会:一是短期科技成长仍可能相对偏强。二是美联储9月大概率降息,外资流入可能上升,电新、医药、食品饮料等核心资产也可能有配置机会。三是中报盈利增速较高的行业短期可能有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