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寻找点茶亮点17:读葛胜仲《鹧鸪天》

彭克荣 2024-05-31 15:22:33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读葛胜仲《鹧鸪天》

婆律香浓气味佳。玻璃仙碗进流霞。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

香染指,浪浮花。加笾礼尽客还家。贯珠声断红裳散,踏影人归素月斜。

整篇五十五个字,描绘了葛胜仲参与朋友的酒宴、茶宴、歌舞助兴,曲尽人散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分四个篇章吟唱:

一,婆律香浓气味佳。玻璃仙碗进流霞。

1,婆律香浓气味佳。

婆律:香名。即龙脑香,亦名冰片。因其状加贵重之称也。以白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为良,故俗呼为冰片脑,或云梅花脑。番中又有米脑、速脑、金脚脑、苍龙脑等称,皆因形色命名,不及冰片、梅花者也。清者名脑油,金光明经谓之羯婆罗香。龙脑是树根中干脂。婆律香是根下清脂。旧出婆律国,因以为名也。

龙脑香及膏香出婆律国。树形似杉木。脑形似白松脂,作杉森气,明净者善。久经风晶或如雀屎者不佳。或云:子似豆蔻,皮有错甲,即杉脂也。今江南有杉木,未经试。或方土无脂,犹甘蕉之无实也。今惟南海番舶贾客货之。南海山中亦有之。相传云:其木高七八丈大可六七围,如积年杉木状,旁生枝,基叶正圆而背白,结实如豆蔻,皮有甲错,香即木中脂也。膏即根下清液,谓之婆律膏。按段成式西阳杂俎云:龙脑香名固不婆律,无花实。其树有肥有瘦:瘦者出婆律膏。

(1)宋·苏轼《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诗:

旃檀婆律海外芬,

西山老脐柏所薰。

(2)宋·陆游《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

婆律一铢能敌国,

水沉盈握有兼斤。

(3)《清明上河图》中,有好几处 与香有关的场景,其中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一处店铺门前挂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招牌。“刘家”,主人家姓刘;“上色”指的是品质一流、上等;“沉檀”为沉香、檀香;“拣香”指的是乳香。

2。玻璃仙碗进流霞。

(1)流霞指如琼浆玉液之美酒,

A,李彭《萧子植寄建茗石铫石脂潘衡墨且求近日诗作四绝句 》

其一:

宝犀新胯面岩冷,

碾出壑源春雪花。

何用纤纤捧渠椀,

绝胜片片勺流霞。

B,黄由《盘墅》

才到松陵即是家,

便须洗盏泛流霞。

软红尘里风波恶,

不似江舻与海槎。

C,欧阳澈《重九日醉中与世弼游华严寺 》

拨云来谒野僧家,刮眼秋光望里赊。槛菊凋零金蕊碎,庭花袅娜玉冠斜。

遣怀诗笔摛春锦,破闷茶瓯捧雪花。却笑远公延靖节,何须把盏醉流霞。

D李仲殊《玉乳泉》

玉液煎琼甃,泓澄一脉泉。

张生题品异,丞相与名传。

荐客流霞胜,煎茶掇乳鲜。

只园终古在,长对白衣仙。

(2)玻璃仙碗指水晶杯碗,

战国时期出土的水晶杯:

汉代出土的水晶杯:

二,凝膏清涤高阳醉,灵液甘和正焙芽。

1,凝膏清涤高阳醉。

中国制茶史上团饼茶的制作,唐宋时期采用的是鲜叶蒸茶制团工艺,明清时期采用干叶蒸茶制团工艺。唐宋的鲜叶蒸茶制团工艺又分研膏茶和榨膏茶二种:一是带膏研制的茶,叫研膏茶,又叫蜡茶、蜡面茶,二是经三榨榨去膏汁的茶,叫榨膏茶,即宋代的龙团凤饼。

茶宴采用的是唐宋时期带膏研制的研膏茶,在研磨成粉之前需清滌茶饼表面的膏蜡,整个过程据1053年蔡襄《茶录》记载有六道工序:

第一,把准备用于粉碎的茶饼,浸润。

第二,刮去茶饼表面的油膏。

第三,以钤箝之,微火炙干。

第四,把带膏研制的“研膏茶”用纸包好,砧椎盖以砧茶敲碎。

笫五,把敲碎的茶饼投入碾槽,研磨成茶粉。

第六,过筛。

纤纤之手如此繁复的神仙操作,惊醒、惊呆了在场的“高阳”们。

高阳:

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高阳是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他跟随刘邦时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后来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2,灵液甘和正焙芽。

“正焙芽”上好正宗的芽茶。

葛仲胜在另一首诗《谢太守惠茶》中也对“正焙芽”作以描述:

林亭冻卉未芳华,

已享先春正焙芽。

活火享呼汤饼客,

缄囊来自使君家。

破看鲜馥欺瑶草,

煮验漂浮漾枣花。

不预头纲评四品,

恍惊流落滞天涯。

茶、水皆备,茶宴也正式开始:

三,香染指,浪浮花。加笾礼尽客还家。

香染指,浪浮花

1,香染指:

宋代的点茶,在注汤击拂过程中,容器中会形成一个电场,在高速击拂下会产生局部的瞬间的高温,迸发出茶蛋白特有的乳香和茶香弥漫整个空间,而纤纤手指第一个被香尽染。“香染指”组词的本身,说明了葛胜仲在宋代是一位点茶的高手,词中没有去描写大家被茶香熏陶,而是运用了不易被人发觉的一个细小环节,以“香染指”惊人骇世,留下了这不朽的诗篇,以“香染指”定格这一文化印记。

2,浮浪花:

香染指,浪浮花

随着“香染指”,接踵而至的就是“浮浪花”。

“浮浪花”这里是指点茶过程中产生的沫饽乳花,宋人亦称:雪花、琼花、雪乳、雪涛等等。“浮浪花”是一个动态用词,而点茶容器中出现“浮浪花”动态现象,是一个茶变之变的物理现象:

浮浪花

唐 •陆羽 《茶经》·五之煮:“凡酌,置诸盌,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

从沬至饽,从饽至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一盏茶汤从水到乳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水乳交融,会出现水乳交融奇观,一条,甚至多条水乳交融线隨着外力的变化,时隐时现,构成一幅须臾散灭而隨时出现的图案,产生汤纹水脉之茶变之变的汤花变幻现象。

这种一盏茶汤在外力作用下,使茶叶内含物某些物质在状态和形态上发生变化,是在茶汤的沬……饽……花变化过程中汤纹水脉产生须臾散灭茶变之变的物理变化现象。

香染指,浪浮花

宋•刘过:”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3,加笾礼尽客还家。

加笾:谓礼遇厚于常时。

(1)《左传·昭公六年》:

“夏, 季孙宿 如 晋 ,拜 莒 田也。 晋侯 享之,有加籩。”

(2)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酒脯饼果等状》:

“宠过加籩,惧多尸素之责;荣同置醴,惭无麴糵之功。”

(3)宋 李纲 《谢赐御筵表》:

“悯其行役,赐以宴娱,仍招佩槖之臣,以示加籩之宠

如此礼待,客人心滿意足起身准备返家:

四,贯珠声断红裳散,踏影人归素月斜。

酒已饮足,茶已吃完,玉佩声绝笙歌尽,夜深筵罢客散,月斜午夜,词人将这幅动态场景作以静态定格,画面中留白予后人以无限的暇想和对美的向往。

葛胜仲的《鹧鸪天》按时间顺序,从筵席正兴到筵席余欢,到最终筵罢客散,如一幅动态的画卷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为我们举办仿宋茶宴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葛胜仲 ,宋代词人,字鲁卿。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礼部员外郎、文华阁待制。有《丹阳集》八十卷、外集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