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系”上市又添一将,麦德龙供应链赢面大么

锐眼观才 2024-07-31 00:27:16

曾无数次跌倒,却仍在逆境中寻找曙光。

对“中国超市教父”张文中来说,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7月5日,第三次向港股冲刺的多点Dmall ,终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IPO再进一步。

6月28日,同属“物美系”的麦德龙供应链也向港交所递交申请,这是其重组更名后的二次赴港上市。若再算上马上消费金融,“物美系”当前有三企处于上市阶段。

三架马车齐上阵,雄心之外又藏着哪些急迫性?二次冲关,麦德龙供应链胜算多大?价值成色如何呢?

1

营收连滑、负债率超117%

资金链压力多大

能够肯定的是,物美对麦德龙充满期望。2019年4月,其以19亿欧元(当时约149亿人民币)完成了对麦德龙中国的收购。不过,此次上市的麦德龙供应链并非彼麦德龙,之前名为物美科技。

据中国基金报,2021年,“物美系”整合了物美超市和麦德龙中国业务的物美科技,同年3月底向港交所首次递表,最终因聆讯未通过而折戟。

此后,张文中通过资产重组,将旗下实体零售商超部分剥离,保留“麦德龙商业”、“物美Sourcing”(通福商贸和物美新通路)两大核心板块,并在2024年6月12日更名为麦德龙供应链,业务包括食品服务及配送解决方案、福利礼品解决方案、零售商配送解决方案及商品批发。

虽“改头换面”、重点打出供应链业务王牌,可业绩面并不多讨喜: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为278.20亿元、271.02亿元、248.58亿元,连续两年下滑。其中,零售商配送解决方案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收入由2022年的164.14亿元减至2023年的149.32亿元,同比下滑9%,占比从60.6%降至60.1%。

对于营收下滑,招股书解释称,主要由于其对物美集团的产品销售减少。一方面物美集团门店数量减少约15%;另一方面,战略性地采纳会员机制,暂时影响尚未成为会员的消费者的购买等。

利润端表现也不稳定:同期分别为3.32亿元、-4.71亿元、2.53亿元,净利润率更是低至1.19%、-1.74%和1.02%。

其中,第一大收入零售商配送解决方案,毛利率仅3.7%;远低于食品服务及配送解决方案的20.6%,其它供应链咨询相关业务毛利率甚至接近60%。

另一厢,现金流、债务压力突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8亿元、18.6亿元及5.3亿元,持续下降;同期流动负债净额为6.8亿元、19.0亿元、43.7亿元,持续攀升。

升降之间,现金流压力肉眼可见。尤其2023年末,短期借款余额达7.38亿元,在手现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余额40.39亿元,负债总额达308.12亿元。

到2024年4月底,公司借款总额(包括即期及非即期部分)43.69亿元,均为有抵押银行贷款。据中国基金报,麦德龙供应链坦言“我们可能继续存在重大债务。”、“公司的债务可能对业务及运营产生重大后果”。

2021年至2023年,麦德龙供应链资产负债率为102.96%、110.1%和117.86%,常年在负净资产状态下运营。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供应链服务本身就是个重资产、微利行业,十分考验资金链状况、成本把控力。从负债、现金流看,麦德龙供应链IPO有迫切处,但资本市场向来实力说话。成长性稳健力表现不占优,能否打动投资者要打个问号。

2

六成收入靠物美

独立性、公允性、持续性追问

招股书显示,麦德龙供应链分别为超5.2万名、超8.8万名客户,提供食品服务及配送解决、福利礼品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末,为物美集团100家麦德龙门店、366家物美超市门店、304家物美便利店提供零售商配送解决方案。

2021至2023年,麦德龙供应链来自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总收入的63.7%、64.7%及64.0%;其中有170.96亿元、168.87亿元、154.05亿元源于物美集团,占总营收比61.5%、62.3%、62%。

截至2024年6月18日,麦德龙在中国拥有52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总占地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此外,在中国拥有60栋楼宇。这些自有物业主要用于麦德龙的业务运营,并出租给物美集团及若干第三方租户。

不止于此,2024年麦德龙还与物美集团订立美通卡合作框架协议,向客户出售美通卡。该卡为物美集团发行的预付卡,可用于向公司或物美科技及其联系人经营的门店购买商品。

关联交易一直是监管重点。虽能给企业带来稳健收入,可若过重依赖,易让外界质疑有无利益输送,审视业务独立性、公允性、核心竞争力、发展持续性。上述高度依赖、深度绑定,可是麦德龙供应链上市的加分项呢?

值得一提的是,多点也与“物美系”存在大额关联交易,关联客户包括物美集团、麦德龙中国实体、重庆百货集团、银川新华集团及百安居实体。以2021年至2023年为例,最大客户物美集团贡献收益达4.73亿元、6.62亿元、9.27亿元,占总收益45.3%、44.1%及53%。

据贝壳财经,在多点最新披露的聆讯资料中出现超300次“物美”,换言之,依赖物美、大量关联交易依然是多点上市的一大拦路虎。

要知道,早在2023年5月,证监会对多点DMALL上市的问题反馈中,就主要提到关联实体在业务、资产、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以及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可替代性等。

那么,类似追问是否会在麦德龙身上二次上演呢?

问询是有良苦用心的,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物美集团“日子”也不轻松。2003年头顶内地民营零售第一股,物美可谓风光无二,如今的超市龙头高鑫零售、永辉超市只能算是后浪。然而时过境迁,2023年物美门店量同比减少约15%,而麦德龙供应链对物美集团销售收入也同比下滑8.77%,成为营收下滑的主因之一。

3

传统卖场变天

压力、契机双飞 麦德龙何去从

追其原因,传统零售业正在经历转型阵痛。线上零售加速渗透,从货架电商到直播电商,从生鲜电商、到社区团购再到即时零售,新业态新渠道不断抢占线下市场,大卖场承压日子短期似乎看不到尽头。

面对困难重重,张文中加快旗下公司上市步伐,就在情理中。

公开资料显示,张文中1994年创立物美集团,首次涉足零售业,以连锁超市为主要业务。2003年集团旗下子公司物美商业,曾在港交所挂牌交易。但面对零售业下行压力、大卖场业洗牌,2016年被麦德龙供应链的前身物美科技以近31亿元代价完成私有化退市。

退市后,张文中资本动作并没停歇。如上文提到的多点DMALL,2022年12月和2023年6月两度向港交所递交聆讯资料,均因申请满6月无明显进展而“失效”。此番第三次冲刺,虽完成备案却与麦德龙供应链类似“带病闯关”,流动性、经营状况不算乐观。

2023年,多点DMALL收入17.5亿元,同比增加16.6%;净亏6.55亿元。2021年至2022年分别产生净亏18.25亿元、8.41亿元,近三年累计净亏33.21亿元。截至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达591.02%,净负债67.65亿元,手持现金仅5.33亿元。

可见,物美两大上市抓手资产质量并不算高,背负资金链压力,上市成了“救命稻草”。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商品是零售业的比拼核心。早些年,商家更多呈现两极化。高品质+高价格、低品质+低价格。而随着市场越发看重性价比、质价比,既要品质又要价优,让供应链变得愈发重要。源头开发高品质、差异化商品,同时严控生产、储存、运输等成本,最终在品质价格间达到某种平衡,这是麦德龙供应链近年发展的逻辑所在、也是价值底座。

回应大润发“闭店潮”时,高鑫零售前CEO林小海曾坦言,“过去几年是大卖场的阵痛转型期”。以2023年为例,公司营收786.42亿元,同比下降12.71%;归母净利-13.29亿元。永辉超市表示系主动关闭亏损门店及环境影响所致。

在电商分析师创始人李成东看来,传统零售卖场已不具备吸引力,前端食品、餐饮的品牌化,其实正在倒逼后端供应链的标准化。供应链公司是零售商超上游,下游日子不好过,上游自然会直接受到影响。

不过如同硬币两面,传统大卖场的洗牌变天,给了上游经营压力,也给了头部从业者做大做强、标准化差异化升级的契机。麦德龙供应链若能以此扩展更多客户,摆脱物美依赖,持续吃透吃精这门生意,不失为资本市场的一个诱人故事。

4

万亿市场眺望

说千道万,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供应链过去是快消基石、未来也将是。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食品快消供应链市场规模从2018年70,366亿元增到2023年的99,0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1%,预计2028年将至141,497亿元。

而万亿市场下,按2023年收入计,麦德龙五大食品快消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市场份额仅0.8%,虽为中国第二大食品快消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商,潜在成长空间仍巨大。

从行业赛道看,市场也不缺参考价值标的,例如山姆在国内,依靠沃尔玛的供应链和八百多家山姆会员店的供应链,加上冷链物流基础,得以上架性价比极高产品。

招股书显示,麦德龙在供应链整合、产品采购和客户服务方面拥有显著优势。通过以食品为核心、数字化赋能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商品组合及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此次募集资金,拟用于加强供应链能力和开发差异化的品牌商品,用于抓紧潜在投资或并购机会,以增加市场份额及扩充业务规模等。

显然,麦德龙供应链也在打磨专业性、特色化,做大做强力图吃透吃精这门供应链大生意。

遥想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张文中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必须警惕“穿新鞋走老路”现象。

的确,变是唯一的不变,一定意义上说,多点也好麦德龙供应链也罢、执着冲击资本市场,也是张文中与时俱进、拥抱趋势、拥抱市场的一个韧性表现。

开弓已无回头箭,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场上市大戏能如意如愿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