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近段时间还在穿短袖的广州,今天已经开始大降温了,而北方多地已经下雪,未来三天,强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华北、黄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接近或跌破历史同期极值,江南等地不少地方气温将累计下降20℃左右。
新一轮寒潮暴雪将至,还有半个月就是元旦,过完元旦,春运也不远了。新一轮寒潮暴雪叠加元旦与春运,新能源车的新一轮考验也到了。
低温寒潮天气是新能源车电池能力、隐藏式门把手的一大杀手
一直以来,电动车冬季续航问题争议不断,前段时间懂车帝冬季性能测试也引发了问界、长城等车企的回应。
事实上,随着寒潮暴雪的来临,已经有不少新能源车主开始抱怨电池续航问题,这个问题在北方更明显,因为低温会导致电池的放电速率加快,同时电池的储电能力也会大幅降低。
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寒冷冬季的续航能力大打折扣,也在这段时间,不少新能源车主已经出现后悔的声音。
有用户给出三点建议:1.黄河以北的,不要买电车。2.过节要经常回老家的不要买电车。3.家里没充电桩的,不要买电车。
事实上,之所以北方农村消费者更偏爱油车,是因为北方的特点是对续航要求非常高,因为电池在低温状态下往往导致电解液的活性出现明显下降、电解质的粘度增加,出现续航力大幅下降,充电慢等问题,北方这个电池的亏电情况相对又比较大,这对新能源车的制约很大。
如果出现续航力大幅下降,充电慢等问题,长途回家与返程都很操心,如果这些条件与场景没有满足,那么买电车以后,不仅不能发挥出用车的经济性,而且也会成为烦心的事情。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在新能源车基本上全是隐藏式门把手,但是很多寒冷地区的新能源车主,都曾经经历过,低温冰雪天气,隐藏式门把手被冻住的经历,甚至在网上出现了很多教程,教你这种情况用什么方法开门。
比如说,用温水融化,用热毛巾覆盖,用润滑油喷洒,用打火机解冻,用火机的火焰将其融化后再用力拉门把手等等。本来开车门是一件随手一拉简单的事情,在冬天严寒天气,新能源车打开车门成为一件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这种创新到底价值何在,也值得车企去好好思考。
冰雪天留给后驱车的安全考验,也是新能源车企需要重视的问题
寒潮天气一大考验是路况因素,即便在浙江这种南方城市,多地积雪道路结冰,险象环生,冰雪天打滑的问题值得重视,这一风险因素更多来自后驱车。
在上个月,汽车博主马哥车祸去世,这让我们注意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即后驱车冰雪天打滑的问题,据九派新闻,马龙曾跑过赛道,开车较稳。或因大马力后驱车在冰面会打滑,加上车辆操纵难度大导致悲剧发生。不少网友看到这个消息之后,表示绝不买后驱车,要么前驱要么四驱。
在应对冰雪路面的时候,由于前驱车的重量都集中在前面驱动轮,车前面的负荷更重,所以更不容易打滑。四驱车在应对冰雪路面时,稳定性也较好。
但是后驱车前轮较重,而驱动轮侧比较轻,可以理解为前轮摩擦力比后轮多很多。雪天有可能在前轮还没得到足够的推力前进之前后轮已经突破摩擦力了,当马力大超过轮胎摩擦力的时候,前轮虽然已经转向,可是车辆行驶的惯性力能轻松克服前轮摩擦阻力,按照惯性力的方向推着车身直行,没法正常转弯,带来的风险大增。
去年春节期间,就有北方网友感慨:大雪天气,从怀柔一路回城里,看到七八起事故,有小追尾也有在京承高速上撞的很严重的。,后驱车遇到个上坡起步就麻烦了。
从目前来看,后驱车的比例不断降低。中国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前驱SUV销量占比高达72%,后驱占比仅为5%。
尽管买车尽量买前驱或四驱成为车圈共识。但在目前,部分新能源车企为了强化加速性能、推背感以及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转型后驱平台了,比如,长安(深蓝)、比亚迪(海豹)、小鹏、上汽(飞凡、智己、荣威等)、零跑、天际、岚图,等等。
部分车企宣称后驱在高速行驶和弯道驾驶时更加安全可靠,表示后驱的设计也能更好地传递动力到驱动轮,提供更出色的加速性能。
如今冰雪天气已经到了,新能源车强化后驱平台的背后,如何解决后驱车带来的冰雪天气的打滑与安全问题,是新能源车企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消费者要注意的驾驶安全问题。
节假日长途出行的充电补能的考验还在掣肘新能源车的竞争力
再过半个月,元旦将近,从元旦到接下来一个月之后的春运,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将出现,新能源车主又要面临充电难、续航虚、补能难的困境。
每到春节,我们会发现,开回农村的车大多数是燃油车,这源于,大量的农村县城的人们都在省城或者北上广深打工,很多打工人也没有错峰出行的条件,而节假日新能源车堵在高速服务区充电的场景,往往都会成为热门话题。
不同于五一国庆,今年叠加寒潮暴雪,低温亏电、续航打折的情况更突出,如无意外,“电车就不应该上高速”等话题可能又将成为热搜话题。
这也是很多农村消费者尤其是北方更倾向燃油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早前华夏时报的一个走访调查也显示,北方县城里,人们春节返乡,新能源车依然偏少,农村县城地区,多数还是燃油车。
其实目前华为、中石油等玩家已经在推进超充的布局,致力于打破充电速度慢短板,宣称充电5分钟能跑200公里。华为已经宣布2024年年内要在340个城市建10万个超充充电桩,按照这个速度,未来三年,高速沿线的充电补能效率与体验或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具体的推进速度还有待观察。
从目前来看,续航充电补能的问题,是电车节假日出行的重要体验问题,叠加极端天气,正在把这个短板进一步放大。
农村路况,电池安全与售后问题,新能源车企需要解决的短板
开回农村的车大多数是燃油车,另一个原因是农村的路况、充电桩建设情况以及售后体系,基本上是为燃油车准备的。
我们知道,农村的路况复杂,有各种山路、窄路,汽车底盘难免磕碰,一个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现在的这个电池基本都放在车底,如果不小心磕磕碰碰,弄坏了电池,整块电池要换,费用很贵。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价格基本占到整车价格的30%-40%,甚至50%以上,以比亚迪汉EV举例,它的电池更换的价格是7-8万元,这已经算便宜的,部分车企换电池价格十几万也存在。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农村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倾向耐用性更高、适用农村复杂路况的油车,油车的售后更完善,维修更方便也便宜。新能源汽车的整个售后体系在三四线和乡镇地区的整个售后体系依然没有建立起来。
农村消费者比较看重车企服务网点与售后是否完善,毕竟车子出了问题好处理,这方面的缺失导致新能源车在农村很难打开局面。
其次是农村充电桩建设,这两年在推进,但整体上还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农村消费者买车考虑的不仅仅是在县与县之间的通行,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紧急情况用车需求与长途的出行需求。
因此,新能源车在农村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反而不如油车,这或是行业需要花力气与心思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春运将近,寒潮暴雪,复杂天气会放大新能源车的短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车企进一步打开市场、让消费者更有安全感、更愿意认可接纳电车的重要方面。
在今天,新能源车企的聚焦方向,基本上是围绕着科技感、智驾等方面做文章,对换电池的成本、冰雪天等极端环境驾驶安全问题以及各种消费者碰到的复杂路况使用痛点、农村消费者对续航充电、售后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能用心去解决的厂商不多。但这些方面,其实才是消费者到底是选择油车还是电车的关键问题,新能源厂商对此或许要有清醒的认知,是时候去花力气解决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