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不好意思拜访宋庆龄,陈毅一句话让陈赓尴尬:那不是吹牛皮吗

沐光知百年 2023-09-28 04:13:0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手下两名战士闯了祸,想找陈赓帮忙向宋庆龄道歉。但陈赓听后却叹息:“那不是吹牛皮吗?”

陈赓为何会不好意思见宋庆龄?二人之间又有何故事?

解放之城:陈毅与上海的缘分

1949年5月,陈毅率领第三野战军顺利接管上海。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对外窗口,如何平稳接管上海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陈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明白,上海不同于一般城市,是一个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国际化都市,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无法收拾的严重后果。为此,他在部队进入上海城之前,专门请示了毛主席该如何处置。

毛主席指示道:“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接管上海的主要方针。

所谓“文打”,就是要用文明的方式,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来接管上海,不能简单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毛主席的这一指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要争取工商界的方针,也体现了我党对人民群众的爱护之情。

得到主席的明确指示,陈毅对部队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他与粟裕等将领商定了《入城三大纪律十项注意事项》,其中最核心的要点就是严禁碰触群众利益,不得进入民房商铺,更不能要求群众供给。这些严格的纪律要求在当时情况下显得尤为必要。

终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1949年5月27日,陈毅指挥的解放军开进了上海。当天清晨,当上海市民推开家门时,他们惊讶地看到满街睡着战士的场面。原来,按照“不打扰群众”的原则,解放军战士宁愿露宿街头,也不进入民房一步。

这种宁可吃苦也要为人民着想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上海市民,也增强了他们对解放军的亲近感。与国民党军队势力强凶恶的形象不同,人民军队将士与人民站在了同一阵线,这让上海人民看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新希望。

然而,这种简陋的安置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休战多日的解放军战士也急需一个落脚点恢复体力。考虑再三后,陈毅决定先安排战士入住上海的高级公馆和别墅休整,这些建筑原本多为国民党官员所有,现已人去楼空。

按照这个思路,解放军后勤部门开始着手清点公馆、发放通知、安置战士。在政治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战士们也都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安排,不得擅自侵占公私财物。一时间,这项工作进行得也相当顺利。

但就在这时,一个意外事件突然发生,让陈毅大惊失色——两名战士在执行任务时,误闯了宋庆龄的上海公馆!更要命的是,双方还发生了些许口角争执。等陈毅得知此事时,已经是事后一两天了。

“真是糟糕透顶!”听完战士的汇报,陈毅不禁捶胸顿足。他当即严厉地斥责了两名战士的鲁莽行为,并责成他们立即前去宋公馆致歉谢罪。

陈毅心里明白,宋庆龄是我党的重要朋友和革命战友。在我党最困难的时候,宋庆龄从国外筹集资金援助延安,帮助培训不少特工人员,照顾参加革命的年轻人。现在,解放军竟然冒犯了这样一位老前辈,实在是愧对党和人民。

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对党在上海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其他社会名流对新政权的态度。陈毅一边埋怨战士的鲁莽,一边也在考虑如何化解这一尴尬局面。

就在他着急之时,一个主意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找陈赓帮忙!陈赓与宋庆龄有很深的交情,由他出面或许能化解此事。陈毅决定先去找陈赓商量对策,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个麻烦。

而这一决定,也揭开了陈赓和宋庆龄这段佳话的序幕。究竟陈毅找陈赓帮什么忙?陈赓为何不好意思见宋庆龄?

深厚友谊:陈赓与宋庆龄的不解之缘

陈毅当机立断地召见了陈赓,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向他详细说明了一番。陈赓是我军一位资深的高级将领,1949年初刚率部队完成南昌战役,得胜归来,正在上海休整待命。

“你说你手下的兵闯了宋女士的宅子,被她训斥了一顿?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去找宋女士道歉的人应该是你吧。”陈赓一听陈毅说要他去给宋庆龄致歉,立刻皱起了眉头。

“我这不是正在忙吗,你也看到了,手头的事太多了。而且我跟宋女士不熟,这事儿还是你去比较好。”陈毅解释道。

“不行,我要是去了,宋女士肯定会问我带了多少兵,我要是跟她说实话,只带了十几万人,她肯定会失望的。”提到这事,陈赓显得有些为难。

“唉,你就告诉宋女士你带了20万兵嘛,免得她失望。就这么辛辛苦苦打了仗,给她个惊喜也好啊。”陈毅劝道。

“20万兵?我都还带不到那么多,这样不是吹牛皮吗?”陈赓叹了口气,“再说了,我不太会撒谎的。”

“有什么吹牛皮不吹牛皮的,宋女士又不会真的数你带了多少人。就说吧,反正你也去给我跟她道个歉,有什么关系。”陈毅见陈赓还在犹豫,先一步答应下来,“行了吧,我就指望你了啊。”

陈毅说到这儿,陈赓也不好再推脱。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下来:“也行吧,我硬着头皮去跟宋女士编个谎话。你可千万小心点,下不为例啊!”

原来,陈赓对宋庆龄一直处于一种敬畏的心态。要知道,宋庆龄可是亲手将陈赓救回了命啊!

1924年,21岁的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在这里,他因军事天赋出众而备受赏识,还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

作为孙先生的夫人,宋庆龄自然也对孙先生所赏识的学生关注备至。她发现这个叫陈赓的湖南青年热情开朗、积极上进,并不像一般农家子弟那么腼腆保守,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她很欣赏。

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赓参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领导的南昌起义。不久之后,他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左腿被击穿骨折,生命垂危。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宋庆龄耳中。她立刻联络上海的表兄弟牛惠霖,拜托他设法将陈赓救治过来。因陈赓伤势过重,一般医院都不敢接收,但在宋庆龄的多方运作下,终于将陈赓安顿进了牛惠霖主治的顺仁医院。

原本医生已打算为陈赓截肢,但宋庆龄痛斥医生“为何不全力抢救这个革命青年”,最后终于保住了陈赓的腿,使他免于终身残疾。

如果没有宋庆龄这一番营救,陈赓这个优秀的军事将才,恐怕就要残废离开革命舞台。由此可见,宋庆龄对陈赓可谓是再造之恩。这段往事在两人之间流传,陈赓对宋庆龄自是敬重有加。

1933年,陈赓再次遭遇牢狱之灾,被国民党关押监禁。这一次,宋庆龄再次挺身而出斥责蒋介石,后联合多方营救,终于将陈赓救出。

由于这两次生死营救,陈赓与宋庆龄之间已然结下了生死之交。

于是,就在陈毅的再三叮嘱下,陈赓来到了宋庆龄家的上海公馆,准备代表解放军正式赔礼道歉。当他站在公馆大门前,整理着略显紧张的心情时,一定没有想到,一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趣事就要上演......

陈赓此行是否一帆风顺?他与宋庆龄老友重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重逢与和解:陈赓与宋庆龄的温馨对话

这一天,陈赓穿戴整齐,来到了宋庆龄在上海的公馆。“师母在吗?”他在门外恭敬地问道。很快,宋庆龄从楼上下来迎接。

16年未见,宋庆龄身体已不如从前,但仍旧神采奕奕。她热情地请陈赓上楼入座,亲自为他倒上热茶,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陈赓也毫无保留地与宋庆龄聊起了这些年的见闻。他谈到自己在南昌战役中的突出贡献,也谈到一些战地趣事。宋庆龄听得十分入神,不时称赞陈赓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优秀将领,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两人聊得正欢,陈赓才突然想起此行的目的,连忙谈到了战士误闯宋公馆引发的那起令人尴尬的误会。他代表部队正式地向宋庆龄道歉,表达了解放军的诚挚歉意。

宋庆龄不以为意,笑言“我早就把这事忘了”。她态度亲和,丝毫不介意此事,表示解放军能够有这样的纪律和作风已经非常难得,不存在需要道歉的问题。

看宋庆龄谅解态度,陈赓这才放下了心头大石。聊了一会儿,宋庆龄的话题突然一转,她笑吟吟地问道:“你现在带多少兵了呀?”

一听到这个问题,陈赓的心跳不禁漏了半拍。他知道,宋庆龄一直期盼他能在军界有所作为,带领更多革命武装力量。

若说实话,担心宋庆龄会失望。但若夸大其词,那就是在敬重的长辈面前吹牛了。这让直率的陈赓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这个......应该有20多万吧。”陈赓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稍稍放大了数字,心想总好过让老人家失望。

“才20多万?”宋庆龄立刻便看破了他的小心思,“你的师弟林彪都带了70多万大军了,你怎么才这么点呢?”

被一语点破的陈赓哑然失笑,也只能如实回答道:“是是是,他进步快嘛。”

宋庆龄这才笑着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只是随口一问,没有别的意思。她劝陈赓打起精神,只要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就好,不需要太在意这些数字。

“您说的对,学生必须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陈赓郑重地回答。

就这样,陈赓为这次拜访大费周章的小心思,也在宋庆龄的一番话中化为乌有。而两人依然像以前一样,用仁慈和谅解化解了这个小小的误会。

不久之后,宋庆龄还热情地邀请陈赓全家再次来访,设宴款待。当晚两人边吃边聊,气氛融洽温馨。宋庆龄细心询问陈赓夫人和子女最近的情况,还嘱咐陈赓好生照顾家人,要将革命事业和家庭生活两不误。

临别时,宋庆龄还特意叮嘱陈赓注意安全。

陈赓郑重地回应:“您放心,学生一定会保重自己,也会更加努力,争取再立新功,以报答您的培育之恩。”

宋庆龄欣慰地点了点头,目送陈赓夫妇离开。这一次短暂的会面,让两人恩情更深,友谊更牢。宋陈两家人,也成了革命老战友中最亲密的一对师生朋友。

陈赓对宋庆龄一直孝敬有加,两人的这段佳话,也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传奇。党和人民都需要这样的精神典范,需要这样温暖人心的故事。

5 阅读: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