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月,陈毅元帅的儿子,正担任第39军244团政治处主任的陈小鲁,给岳父粟裕写了一封信,强烈表达了要转业的想法,并在信中写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粟裕看到信后,专门给陈小鲁打电话,劝他这个时候要冷静,不要一时冲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最高者为陈小鲁
原来,陈小鲁所在的团是军区“学习小靳庄”的典型,也是江青抓的典型,但是,陈小鲁不想执行他们的指示,所以,就愤而写下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要求转业。
不过,陈小鲁还是听从了粟裕的建议,没有离开部队,但是,他很快就被调到了北京工作。
其实说起来,陈小鲁当年参军入伍,就充满了坎坷。
早在1968年4月的一个晚上,正在工厂改造的陈小鲁,被周总理秘密接到了西花厅,周总理对他说,要送他去部队锻炼,暂时没有军籍,但是如果干得好的话,可以补办入伍手续。
陈小鲁心里明白,这其实是周总理在保护自己,因此,他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就跟着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杨德中走了。
几天后,他们来到了部队的一个农场,这里主要是种植水稻。
陈小鲁从小没少吃苦,因此,面对恶劣的环境和繁重的劳动任务,他和其他战友一样,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干活,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但是,他还是没有被批准入伍,也没有津贴。
他离开家的时候,母亲塞给了他100元钱,在那两年的时间,他除了买些牙膏和日用品之外,其他什么都没买,一共才花了16块钱。
两年时间,他也没有发新军装,一直穿着来的时候部队发的那一套,他洗了又穿,穿了又洗,颜色都已经发白了。
一直到1970年5月,陈小鲁才终于被批准入伍,并在同一年入了党,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军旅生涯。
陈小鲁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对部队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他非常珍惜自己的军人身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到1974年的时候,陈小鲁已经是副团职干部了,那年刚刚28岁,也成为军区当时最年轻的副团职干部。
实际上,在陈小鲁的心中,无论是从军也好,在地方工作也好,他都看得很淡,他特别记得父亲在临终前给他说过的话:“无论做什么,安安稳稳就行了,别指望当什么大官,你所做的工作,能给老百姓做点什么,自己心不亏,不受制于人,自己满意就行了。”
因此,当陈小鲁后来遇到了“受制于人”的事情,并感觉自己在做亏心事的时候,就毅然提出了转业的申请。
当时,军区的领导找他谈话,对他说:“现在部队正在培养年轻干部,你是军区最年轻的团职干部,也是表现最优秀的干部,成绩非常突出,发展前途非常广阔,还是坚持一下吧,将来肯定会前途无量的。”
但是,陈小鲁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另外,他还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他与妻子粟惠宁长期两地分居,照顾不了家庭。
后来,在岳父粟裕的劝说下,陈小鲁才没有转业,并被组织调到了北京,进入了总参二部工作。
转眼到了1991年,陈小鲁已经是上校了,本来有着非常好的前途,但他又做了一大胆的决定:再次提出转业。
当时,粟裕早已经去世,组织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慎重考虑,但陈小鲁表明了态度,说:“我一直认为,我不比任何人高明多少,部队没了我,照样会更好!”
在陈小鲁的强烈坚持下,最终脱下了那身穿了21年的军装,开始下海经商。
一开始,陈小鲁的经商之路并不顺利,因为没有多少资金,他尝试了几个行业都没有成功,最落魄的时候,他甚至骑着自行车到处借钱。
很多人惋惜地说,如果陈小鲁继续在部队干的话,最少也应该是师级干部了,何至于如此呢?
然而,陈小鲁把这件事看得很开,他从来没有后悔离开军营,因为,正如父亲陈毅给他说的那样,他从来没指望当什么大官,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事就好。
1994年,陈小鲁的事业迎来了转机,渐渐走上了正轨,担任过海南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标准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等职。
因为陈小鲁是陈毅元帅的儿子,很多人都质疑他的能力,认为他是靠父亲才成功的,对此,陈小鲁很坦然,他曾对记者说过:“一个人如果不是只做成一件两件事,而是长久地做成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是靠自己做人。”
不过,虽然在事业上成功了,但是陈小鲁依然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还经常去做公益活动,帮助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
2018年2月28日,陈小鲁在海南突发心脏病,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人生,享年72岁。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历史人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