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城市家具公园一角。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街道社区党群办公室供图
近日,位于上海杨浦的油酷艺术公园对外开放。公园由老厂区改造而来,占地15990平方米,还保留了油罐、钢构架、阀门等工业遗存。图为10月17日,市民在油酷艺术公园游玩。人民图片
一条小龙盘踞在由回收塑料制成的蓝白相间的托盘上犹如在海中遨游;旧衣服拼成一幅俏皮的人物肖像后还可以拆解穿上;蓖麻油的提取物历经多道工艺后变成了一双轻便的白色球鞋……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展厅内,从家居用品到鞋帽服饰,再到新能源汽车、直升机等交通工具,创意设计无处不在,让人目不暇接。
作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引擎,设计不仅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还持续赋能建筑、工业、服务等领域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插上腾飞之翼。那么,当设计与城市更新结合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何通过设计打造社区品牌?怎样以设计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设计助推城市更新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中国城市报记者看到,崭新的住宅楼在宽阔的街道两旁林立,红砖建筑群与绿色的黄桷树交相辉映,不时有孩童在社区广场上奔跑嬉戏,一派生机盎然之景跃然眼前。这个曾经一度衰落的老旧小区,通过精心设计改造后换上新装,成为城市更新中的样板典型。
民主村社区曾经是建有100多栋居民楼的国营建设机床厂家属区,见证了老一辈工业人建设奋斗的辉煌历史,区域内房龄最长的已超过70年。虽地处重庆繁华的商圈,但由于地区变迁,尤其是周边工厂搬离,致使小区的配套服务空缺,墙体斑驳、环境脏乱、道路狭窄等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2021年底,城市更新改造建设在民主村社区如火如荼开启,重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徐千里所在团队承担设计任务。
对于富有工业历史文化积淀的居住区,如何结合这一地域特色和居民需求进行设计改造?徐千里表示,作为夹在两个商圈之间的居住社区,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团队在充分了解居民意愿后,找到需要补足的功能短板和基础设施短板,进行“留、改、拆、增”。例如,对留下特色红砖楼进行更新改造,将其中一栋作为社区会客厅;把原来的菜市场改成综合市场;将之前小区内各式各样的挡墙拆除后统一建设,包括整体设计民主村的门牌号码等。“这些设计得到居民们的高度认可,说这就是原来工厂的记忆。”徐千里强调,“民主村的更新所改变的不只是物理空间和风貌形态,同时也是一次城市治理层面的探索,是对于城区活力复兴的推动和贡献。”
如何通过设计助力城市更新?他进一步补充道:“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针对具体项目的更新目标、个性特点和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和策略进行综合治理和更新改造。但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和策略,都需要充分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以之为基础确定更新的基本逻辑和目标取向。任何成功的城市更新都能清晰显示出城市的发展逻辑。这不仅是单纯的城市建筑空间问题,而是一种关于城市存续发展的理念。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城市空间品质和城市风貌的整体提升,目的是使城市回归其根本属性,全面回应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它们在重新塑造社会生活秩序、焕发城市活力的同时,也将重新定义城市的发展,赋予城市成长的新视野。”
设计打造社区品牌
“李子园(站)到了,开左边门。”在上海地铁11号线的播报声中,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的桃浦镇李子园村所在地。据了解,在上海现有的400多座地铁站中,仅有李子园站是以自然村命名的。那么,李子园村何以获此殊荣?
李子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璟芳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1955年,毛泽东主席读到李子园勤俭办社的事迹材料时,曾亲笔写下95个字“按语”。此后,李子园村便把红色传承、讲好红色故事融入到地标建筑的打造中。“在建造李子园村站点时,当时的村党组织书记拿着毛主席写的 ‘按语’ 到上海申通地铁公司申请把站名定为‘李子园’。除了地铁站,我们还逐步建设起李子园大厦、李子园科创楼等,社区品牌在精心设计的地标建筑群中形成了系列。”她说。
因城区规划建设需要,李子园村里租赁出去的仓库、厂房曾被清退,大片土地收储。时值李子园村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土地减少的不利因素,村委会决定通过盖商务楼的方式,向“上”拓展。
2008年,号称“亿元楼”的李子园大厦建成,传统商贸企业、餐饮公司及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2013年,配套设施齐全的李子园研发科技园开园招商;2023年,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另一栋“亿元楼”李园智创大厦投入使用;桃蔓李文创园区即将竣工……经年的设计打造,李子园规模已具、声名远播。2023年李子园大厦实现税收10118.47万元。截至目前,李子园大厦的企业入驻率达80%。此外,李子园相关楼宇内还增设“发展成果展示窗口”“产城融合体验平台”“产业园区招商助推器”等空间,为企业客户定制设计个性化装修。
李子园村以设计为基点,多方面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在村范围内建起的公园、幼儿园、道路也同样以李子园命名,还先后成立李子园大厦联合党支部、李子园大厦“党群服务站”、李子园大厦楼委会等,树立起“以品牌项目为抓手打造楼宇党建3.0版”的楼宇党建工作理念,推出“丽人源”“相约星期三”、“大厦福利日”“李想”青年加油站等党建品牌项目,将楼宇党建、政府服务、文化交流融为一体,互促共进。周璟芳表示,李子园村充分发挥楼宇委员会的平台作用,依托党建引领楼委会发挥增值服务功能,进一步打响李子园项目品牌。
设计赋能产业创新
云朵邮局、高跟鞋座椅、隐藏式升降充电桩……漫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创意设计随处可见。这条450米长的路,仅公共座椅就有28种造型。城市是温暖的大“家”,公共设施就是大“家”中的“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家具设计不仅关系到市民生活质量,更是城市形象塑造的一张名片。城市家具借助设计的力量,与城市深度融合,近些年逐渐走红。
去年10月,上海首个城市家具产业特色园区——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城市家具创意设计产业园(孵化基地)“一号具谷”揭牌。园区成功吸纳了一批城市家具设计产业上下游企业,截至今年3月,入驻率已超90%。创意设计不仅能美化公共空间,还助力产业新赛道开辟,成为地区经济新增长点。
除了打造特色产业园区,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君咪提到,中国第一个由基层街道主办和承办的大赛——“古美杯”闵行区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众多行业机构、设计师、高校学子积极参与,为城市家具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另外,还建成了闵行区城市家具公园,设计提升了3个社区公园,改建了10个口袋公园,新建了76处艺术小品。
据了解,闵行区以古美“新质会”沙龙为核心,整合高校院所、专业协会和行业龙头的优势,以“优质、品质、新质”为理念,构筑技术、产业、应用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环境相互支撑的城市家具产业生态系统,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我们已经成立上海城市家具设计研究中心,同时推动‘长三角城市家具产学研发展联盟’,搭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平台,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推动城市家具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促进设计与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的标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周君咪说。
上海市城市更新研究会执行会长林堃表示,城市家具设计还应当注重创新,借助结合智能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使城市家具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例如,智能路灯不仅可以照明,还能监测空气质量,甚至具备充电功能,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延长城市家具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他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