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放假的?对比各朝的假期时间,唐宋人民的假期太羡慕了

云帘逸仙 2024-10-14 15:52:55

文|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假期是现代人最期盼的日子,买张高铁票,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约上三五好友,在家打打游戏,看看电影,享受难得的慵懒时光……

但你可曾想过,古人的假期是怎么过的?他们又有多少天假呢?

翻开历史的卷轴,我们会发现,从先秦到明清,每个朝代的休假制度都不尽相同。

那么,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假期里,古人都在干些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休养生息的呢?

古代人的休假制度

又到五一小长假,想必大家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外出旅游或宅在家里玩游戏了吧。

放假对现代人来说再平常不过,但你知道吗,其实在古代,休假也是一件很讲究的事情。

在古代,影响放假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就是天气变化,立春、立夏、立秋等节气都是放假的好时机。

一年中最热的夏至要放三天,最冷的冬至放七天,看来古人也懂得趁着好天气出去玩啊。

之后是各种节日,像端午、中秋这种重要节日一般放三天,清明、春节等大节更是能放七天。

此外,名人去世、皇帝驾崩等大事也会放假,孔子、老子生日也能小放几天,家里有红白喜事,比如结婚、父母去世,也是能请假的。

看来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只要是对老百姓来说重要的日子,放假总是少不了的。

不过,在先秦时期,休假其实还挺随意的,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百日之劳,一日之乐”的概念,意思是辛苦工作一段时间,就该休息休息了。

他还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主张劳逸结合,看来孔老夫子不光是教书育人,还是位早期的“带薪休假”倡导者呢。

到了秦朝,皇帝嬴政可不像孔子这么随性了,他制定了详细的休假律法,规定了各种假期,比如告归、病假、丧假、农假、婚假等。

尤其是丧假,根据去世的是父母还是远房亲戚,放假天数从30天到几天不等,非常人性化。

汉朝的休假制度就更进一步了,汉代官员实行“休沐”或“洗沐”制度,每工作五天就放一天假,专门用来洗头洗澡、探望父母。

皇帝还会在夏至、冬至等重要节气放假,并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汉代皇帝的休假方式也很有意思,比如汉武帝就喜欢外出打猎、观看杂技表演。

而汉景帝则喜欢在宫中下棋,还因为输了棋把对手给砸死了,也是个狠人。

到了盛唐时期,休假制度更加完善。唐朝实行“旬休”制,即每十天休一天。

同时各种节日假期也增加了,元宵节赏花灯、清明节踏青郊游成为时尚,到了宋朝,放假天数达到了顶峰。

重大节日七天假,一般节日三天,再加上定期休假,一年到头能有112天不用上班,羡慕死现代人了。

宋朝四川的成都人玩得就更嗨了,动不动就“遨乐”,踏青赏花、逛街赏灯、猜谜打诗样样不落,连当地官员都组织各种活动,和老百姓一起过节,其乐融融。

不过到了元朝,休假制度就大幅缩水了,忽必烈可能觉得汉人太懒散,一刀切取消了之前的假期,只留下每年十天假。

到了明朝,朱元環更狠,直接规定一年只放春节、冬至、皇帝生日三天假,把官员们累得够呛。

后来经过官员们的抗议,明清两朝才略微增加了一些假期,但远不如前朝。

当然,除了这些例行假期,官员们还能请事假和病假。

事假就是因为家里有事需要回去的假,比如探亲、祭祖、搬家什么的,不同朝代的规定不一样,请假手续也挺严格。

至于病假就更难请了,一般不能超过三个月,不然就要被革职,而且请病假还要经过层层审批,朝廷还会派人调查你是不是装病。

到了宋代,官员们还发明了“感冒假”这个词,反正不管什么病,就说自己感冒了,需要休息,到了清代,“感冒假”几乎成了官员办完差事后休息的通用理由。

看完古人的休假制度,现代人是不是感到很亲切?毕竟不管在哪个朝代,劳逸结合、适当放松都是必要的。

当然,我们也要比古人幸福得多,有带薪年假、产假、婚假……过节更是法定三天。

希望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古人的智慧,学会劳逸结合,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

以上内容参考自云南网2024年7月27日关于“中国古代的请销假制度”的报道

这个五一,你打算怎么过?不妨和家人朋友聊聊古人的假期轶事,没准能聊出不一样的乐趣呢。

古人都因为哪些理由而请假

现代人请个病假还得打报告,领导批准,古代官员请起病假来可就任性多了。

前不久,朋友家孩子感冒发烧,请了几天病假在家休息,听到“感冒假”这个词,你可能觉得很新鲜,但在古代,这可是官员们的专利。

事实上,除了例行的休沐假,古代官员还能享受事假和病假等额外的假期。

所谓事假,就是官员因为私事需要请的假,比如回家探亲、祭拜祖先、女儿出嫁等,不同朝代的规定不尽相同,请假的手续也有严有松。

像东晋时,规定官员一年可以请一百天事假,如果家在千里之外,还能把两年的假期合并,一口气休两百天。

这样的制度放到现在,怕是要被吐槽惯着官员偷懒了,到了唐朝,事假就收紧许多,为了孝道,祭拜父母忌日也只能请一天假了。

至于病假,手续就更繁琐了,一般官员生病可以请假三个月,如果三个月还没好利索,又没提前打报告延期,那就只能被革职了。

毕竟古代通讯不发达,皇帝也不能总惦记着几个小官的病情不是?

不过请病假还不是说请就请的,得有领导批条子。

唐玄宗时就规定,一二品的大官若擅自请假,要向皇帝禀报;至于三品以下的小官吏,一个月内请病假次数最多的,要扣一个月俸禄,这叫“夺月俸”。

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领导都不喜欢手下人总请病假。

请病假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到了宋代,“感冒”俨然成了官场的流行语。

据说是因为一个叫陈鹄的学生请假时,把“肠胃不适”改成了“感风”,没想到此后竟然成了太学生请假的新潮词儿。

到了明清,“感冒假”更是泛滥成灾,几乎成了官员歇完差的通用理由,反正不管得了啥病,都说是着了风寒,然后美滋滋地回家修养去了。

不过请病假也是有风险的,清朝规定,官员若是装病骗假,一经发现就革职。

所以请假少不了验病这一关。据说当时江南有个县令姓徐,请了几个月的病假还不来上班。

上司几次派人前去验看,都被他用重金打发走了,后来实在瞒不住,他索性在家摆了灵堂,谎称自己已经死了,结果东窗事发,还是被革了职。

类似的故事在古代不胜枚举,宋朝大诗人陆游就曾经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在家尽情享受山水田园之乐,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的好友范成大也常常以患“风痹”之疾告假在家,喝酒赏花,逍遥自在。

当然,这些文人雅士请病假尚且如此任性,更不要提那些藉病避祸的官员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不少官员看到前途渺茫,就干脆称病不出。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是其中之一,他自称身患“风痹”,闭门谢客,专心著书立说,倒也避开了那个乱世。

说到底,古人请病假看似任性,实则也有无奈,在那个医疗条件差,生活不易的年代,生病对一个人的仕途可以说是致命的。

与其勉强工作,还不如趁早告假,好生将养,反观现代,我们常常带病工作,却忽视了养生保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任性?

下次生病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休息一下,给自己放个“感冒假”吧。

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工作,要诚实守信,可别学那些装病偷懒的官员哦,毕竟在古代,那可是要被革职的。

以上内容参考自红星新闻网2024年9月17日关于“古人的假日有多精彩?”的报道

结语

从先秦到明清,历朝历代的休假制度各有千秋。

有的随性自在,有的严谨规范;有的假期众多,有的放假无几,但无论哪个朝代,古人都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

他们或登高赏景,或邀友饮酒,或与民同乐,或闭门著书,在百忙之中寻找生活的情趣。

反观现代,我们的假期似乎越来越少了,996工作制、无休无止的加班、聚少离多的家庭……

我们总是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古人尚且能在百日劳作后享受一日之休,我们又何尝不能给自己放个假呢?

生活在当下,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

或许,我们可以向古人学习,懂得适时停下脚步,欣赏生命中的美好。

哪怕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给自己一个午后的小憩,或是在周末的时光里,与家人朋友来一次短途旅行,都是对生活的馈赠。

总之,假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不管是在唐宋,还是在当下。让我们学会珍惜假期,善待自己,用休息的方式丰富生活,用欢愉的心情拥抱世界。

正如陶渊明所言:“尽日无所为,不愧农夫谓。”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在忙里偷闲中感受生命的律动。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