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以前的学习阶段,衡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是看他考了多少分,而是看如何获得这样的分数,成绩和在此过程中的自主思维能力,才是一个孩子真实的学习力。
培训灌输的本质,延长学生的听课时间,提升成绩的同时,必然对应着效率的降低,这是人的本能调节,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小时能够学完,其他时间让孩子休息,她就会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以及思考强度,因为精力足够。
而人为的延长到两个小时,并不会出现效果加倍,只是将原本可以一小时完成的学习内容,变成了两小时完成,学习效率和思维强度就会降低,因为人的精力支撑下的注意力有限,一定时间内,重点钻研一两道典型题,可以触类旁通,但如果是大量的题目反复练习,就只是机械化的应付熟能生巧,而没有用心思考的时间。
大量培训灌输第一重提分作用,就是体现在反复学习下熟练度提升,但缺点就是学习效率降低,和自主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难度较低,空余时间较多,提分的效果明显,而效率和思维力的不足不明显,但进入高中,情形就会发生逆转。难度提升和学习强度提升,不再支撑成绩上的提升,而效率不足体现明显。
大量培训灌输第二重作用,不要求思维能力,只以做题技巧直接以考试为目的,在成绩提升上,确实体现更为明显。自主思维的孩子,考虑如何做时,这些孩子就直接知道怎么做。但这种培训提分本质,却是一种舍本求末涸泽而渔,引导思维惰性的形成。
因此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更高并不代表思维能力更强,85分可能等于真实实力,90分可能有大量水分,实际只有70分的实力。不补课的孩子,虽然在成绩比拼上有点吃亏,不聪慧的孩子,确实可以通过补课超过一部分聪慧孩子。但在进入高中以后,稍微能力的真实差距,就会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