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2月,梁启超启程前往英国考察他心心念念的现代宪政制度
不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并未给梁启超带来什么新的启发,反而是偶然间对比了中英两国之间的“医学”后,梁启超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写了一篇名为《医学善会叙》文章来论述自己的感受:
“(英国)……自1842年变政,讲求摄生之道,治病之法,而讲全体,讲化学,而讲植物学,而讲道路,而讲居宅,而讲饮食之多寡,而讲衣服寒热之准,而讲工作久暂之刻,而讲产孕,而讲育婴,而讲养老,而讲免疫,而讲割扎……学堂通课,皆兼卫生”
给英国吹了一通莲花屁后,他笔头一转给中国特别是中国的中医好一顿棒槌:
“(中国)……一岁之中,其坐药误而死者,不知几何人。疾本可治,而不解治之道,束手听其作毙者,不知几何人。坐道路不洁,居宅不清,饮食不净,感召疫疠,坐病致死者,不知几何人。坐父母有病,受质弱,未及年而死者,不知几何人。胎产不讲,坐孕育而母死或胎落者,不知几何人。故孳生虽繁,而以每百人较其死亡多寡之率,亦远甲于大地”
对比完中英两国的医学制度后,梁启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想要赶上世界大势,当下最迫切的是建立现代公共卫生医疗制度,必须采纳西方的医学制度
请注意,梁启超并非简单的比较中西两种不同医学的差别,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认识并提出“公共医学”概念的人。而这个概念是中医从未有过,也不可能依靠中医建立起来的
啥是“公共医学”?它对中国为何如此重要?为何只能采纳西医而中医提供不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910年东北大鼠疫,彼时的中西医都没有治疗鼠疫这种疾病的特效药
当伍连德提出要焚烧病患尸体阻断传染源的时候,在场的医生非医生的都傻眼了,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病人生了病不想着怎么去治,反而要冲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下手
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正经医学手段”的“焚烧尸体”,让东北鼠疫在几个月里就彻底终结,这就是公共医学的价值
而提供这种价值的前提,是需要有完整的微生物学知识、解剖学知识、传染病学知识、生物化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等等现代科学知识体系
而对于中医这种还将传染病视为“六气致病论”一环的传统医学来说,显然是超纲了
梁启超正是看到了中医在提供“公共医学”方面的无能,才提出中国想要走向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正轨,中医是一定要摒弃的
于是在1925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卫生部正式成立了中国卫生史上第一个“公共卫生事务所”,用于集中管理传染病和流行病等方面的工作
你猜猜北洋政府找谁成立的这个事务所?
答案是——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主持建立的“公共卫生事务所”里显然不会有什么中医的位置,中医在参与中国公共卫生医疗事业建设方面的价值几乎为0
既然价值为0,那有没有你中医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于是在“公共卫生事务所”成立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929年,北洋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正式提出议案——《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而在这份议案里,在对为何要废止中医就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中医学对疾病的成因)根本不明,诊断无法,举凡调查死因、勘定病类,预防疫疠,无一能胜任”
几乎全盘否定了中医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价值
作为提案人之一的伍连德甚至还说出了这样的话: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
当年梁启超亲眼见证了西方的“公共卫生”制度的强大,提出中国想要走向现代化必须依靠西医
“中医无法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种认知一旦深入人心,结果就是后来的“废止中医案”
所以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现代化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而这种服务你中医又提供不了
所以发展不发展中医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真就毛用没有
未来的中医只能和国学一样,成为少部分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无法成为服务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力量
说到底,一代医学有一代医学的历史使命,中医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他的使命。它能做到的已经做到了,它做不到的你逼死它也没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