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同事之间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作为医生,最讨厌接触的行业到底是哪一种?不同的医生,答案肯定不一样。
有的同事说:他最讨厌老师,因为老师比较认真、还认死理,1是1,2是2,所以,在治疗上,他们的问题最多,但是,医疗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很多事是没有办法一下子说清楚的。
也有的同事认为是公务员,因为公务员权利意识非常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他们会对医生指手画脚,导致治疗不能顺畅执行。
还有的同事会认为是公检法的工作人员,这些人由于职业原因,经常对医生的治疗决策产生质疑,而且经常做出比较偏激的判断,这使得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感,整个治疗过程的体验会非常不好。
但张医生的答案与他们的都不一样,张医生最讨厌的是自己的同行。张医生行医20多年了,同行找的麻烦数不胜数。相信其中的道理,朋友们都能想得通,大家都是从事医疗行业的,不管搞的是什么专业,对其他专业都会懂一些,这就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对诊疗计划提出质疑。
就在前几天,张医生就遇到一个类似的情况,一个从国外回来的骨科医生,对张医生提出的所有诊疗意见都提出了质疑。这导致各种检查和治疗策略都无法有效实施。可能很多朋友都想不明白,大家都是从一本书上学的知识,怎么治疗上还会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呢?
这是因为,现代医学进步的很快,相关知识浩如烟海,没有一个医生可以掌握所有的医学知识,正因如此,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高度的专科化,而且分科越来越细。咱们拿盲人摸象来比喻,如果原来大家摸的是大象的腿、鼻子、身体等部位,现在,大家摸的就是脚趾、牙齿、睫毛这种部位。
别的专业的医生,是无法说清楚专科的问题的,所以,非专科的医生虽然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但也只是一知半解,属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时候如果再加上一点自以为是,麻烦就来了。所以,张医生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同行指手画脚。每次看到他们对治疗发表意见,都会感到非常头痛。
今天聊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位同事最近又对张医生的治疗提出了质疑。因为,他在阅读相关文献的时候发现,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因此,他就得出结论,脑梗死的病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因此,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其实关于降脂治疗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一直存在分歧,也就是说,到底有没有关系,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这篇研究张医生也看过,它是国外一项以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他们发现,80mg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致死或非致死性脑卒中达16%,但出血性脑卒中风险会轻度增高。
表面上看,这里确实得出了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导致脑出血的结论,但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细节,这项研究中,病人服用的药物是阿托伐他汀,而使用的剂量是80mg,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使用方式,在咱们国内,这类药物的使用剂量一般为10mg-20mg。用到80mg,在国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且,即使是如此大的剂量,引发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仅仅是轻度升高,所以,它的获益是远远大于它引发的出血风险的。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就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本身,就是脑出血的高风险人群,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负面结果,都归咎于他汀类药物。所以,在看研究结论的时候,一定要辩证的看,要看它的样本量是多还是少,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找到相对合理的解释。
有关于脑卒中的危害,想必不用多说,朋友们都知道,因此,对于脑卒中来说,预防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每降低1mmol/L 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卒中复发风险就会降低12%,同时,还会降低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这一点咱们之前就说过,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它不可能只影响咱们的脑部血管,对于全身各处的血管,它都不会放过,相同道理,我们服用他汀类药物,受益的不仅仅是脑部的血管,包括心脏在内的所有动脉,都会有所获益。
其实,这不是单独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另一项他汀类药物荟萃分析显示,每降低1 mmol/L 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脑卒中的风险会降低 21.1%。还有一项国外的研究显示,在合并脑卒中病史的心血管病病人中,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较单用他汀类药物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风险 48%,降低所有类型脑卒中再发风险 40%。
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脑梗死的病人而言,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的基石,使用他汀类药物有效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可以大大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延长生存周期,提升生存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受益不只是体现在脑血管上,对心脏的血管,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所以,一旦患了这类疾病,一定要遵从专科医生的意见,规范用药,不要讳疾忌医,私自停药,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都会遭到大量信息的轰炸,作为非专业的您,如果不了解情况,在慌乱中做出决定,往往并不准确,甚至可能选错答案。所以,张医生刚好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你拆解这些问题,分析权衡,这样以后你的决定就清晰从容了。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