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老一辈的革命前辈,各个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对于组织上给予的任务,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管是上到元帅将军,下到普通士兵,都是严格遵守的。
然而在1957年让刘伯承收到了中央的任命状之后,竟然直接向毛主席致信请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刘伯承想要拒绝呢?
事件缘由: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各方面都进入百废待兴的阶段,其中军队更是需要进行改革以及筹备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的军队。因此到了1950年的10月份,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想要创办一所高等的军事院校。
但是谁来筹备创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党中央的考察,最终一致意见,确定了刘伯承作为这个重要的人选。于是毛主席也是亲自发电报聘请刘伯承来筹备这件事。
于是当接到这个任务后,刘伯承也是选择迎难而上,于是次月前往了北京,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随后刘伯承在选择校址上,跟旗下的团队各种反复的考察符合条件的地方,最终选定了南京琅琊山麓。
这个地方交通方便,环境也非常优美,就是一片荒芜,需要筹备小组整个的进行建设以及修改规划了。院校如火如荼的建设,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师资团队了。
既然是军事学院,就要在师资团队上面下功夫,于是刘伯承找了一堆苏联以及东欧等地方的资深军事专家跟教授来为学校传播先进的战术以及军事理念。刘伯承也是一个大能,自己主抓军事教材的编写,团队一同将军事理论教材全部编写完毕。
在刘伯承的主导下,一所正规的军事院校,到了1956年,终于建立完成了。常年繁重工作之下,1957年刘伯承往日在战场上的伤病再度袭来。
刘伯承的身体情况也是急转直下,刘伯承也是忧心忡忡,毕竟军事学院的工作非常重要,若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耽误了,岂不是罪过,就在刘伯承犹豫不定的时候,到了1957年初刘伯承再次迎来一次沉重打的打击。
刘伯承当时正在主持开会,然而他的双眼突然模糊,开始剧痛,本来在战场上就因为一只眼睛受伤了,刘伯承就对视力格外的注重,毕竟编写军事教材,到指挥作战方案等等都是需要用到眼睛的。
当年刘伯承的那只受伤的眼睛还登上过小学的课本,是在1916年的时候,当时二十四岁的刘伯承带领四川的武装起义,去指挥攻打丰都县城的时候,遭到了敌人疯狂的反击。
武装部队也是遭受了重击,刘伯承也在敌人的反扑下,也是连中两弹,两个子弹的位置也是非常的凶险,一颗子弹正巧擦着头顶而过,另一颗直接击中刘伯承的右侧太阳穴,直接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也是直接昏倒。
当时没有医疗条件,右眼也随着每天开始恶化,等到有时间进行治疗的时候,此时刘伯承的右眼已经是一块腐肉了,再不进行治疗,身体会随着腐肉的恶化而变得难以想象。
随后经过各方面的打听,终于在重庆发现了一家私人诊所,这家诊所的医生是沃克,这位医生非常擅长外科手术,而且还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是一名德国军医。
经过诊断,沃克医生需要全身麻醉进行切除,随后安装假眼,听了医生给出的手术方案。刘伯承思考片刻,直接询问麻醉是不是会损伤脑部神经。看到沃克医生的表情,刘伯承了解了。于是直接向医生表明不打麻醉进行手术。
沃克医生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请求,直接当场拒绝,表示万一出现问题,不仅是诊所开不成,连医生或许都当不成了,这个医生的责任问题。
刘伯承也是当着众人的面,表明自己态度说道,不管手术发生怎样的意外情况,不需要您担任何责任。经过多番的交涉以及在众人的见证之下,沃克医生做出了让步,表示最多局部麻痹。
刘伯承见也是强硬态度不改变,表示自己以后还有非常重要的工作,坚决不使用麻药。于是僵持到了第二天,终于沃克医生也是没办法了,只能按照刘伯承的意思办了。
随着沃克医生一刀下去,刘伯承死死咬住毛巾,攥着床单,整个身体青筋暴起,这场手术一刀又一刀,三个小时才彻底完成手术,手术成功后,不仅是沃克医生汗水直冒,连刘伯承也是汗如雨下。
紧张的手术完成后,沃克医生高度紧张的神经,让他的身体也是差点虚脱,这时刘伯承还开玩笑的表示自己还一直默默数着医生动了多少刀。沃克医生也是直接惊呆了,听到刘伯承直接回答72刀,也是直接给这位德国军医上了一课。
沃克医生也是大为震惊,连忙称赞简直是一名军神式的人物。之后刘伯承就一直带着所谓的假眼。
但是这次的伤病再次袭来,随即刘伯承的诊断也出来,刘伯承患上了一种罕见的青光眼,尽管刘伯承也是四处求医,但是视力还是大大的下降了。
至此也让刘伯承备受煎熬,担心自己要是在坚持下去,势必也会拖累军事学院的发展进程,自己是否应该将重任交给更适合的人。自己在其他方面帮助辅佐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刘伯承将自己的想法彭德怀进行商量,彭德怀了解到情况后,也是立即表示让其好好休养,重任就交给年轻人来做,而且年轻人也应当来接过重任了。
刘伯承随即写信上报中央跟军委表明自己的情况,同时表达自己请辞的想法,以及最后还是希望,如果革命事业有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还是想要尽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随后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也是充分理解了刘伯承,毕竟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其他人选,只能先让刘伯承暂任,尽量为其减少大部分劳累繁杂的工作,留任方便手下的团体进行咨询工作。等到有合适的人选,再帮其解除职位。
对于刘伯承的事件,大家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抗战档案》
《刘伯承军事文选》
《刘伯承的非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