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族多统治了西域二十年的小国,后世子孙建立了最强大的王朝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6-04 19:47:03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公元397年,强横一时的吕光老去,他建立的后凉陷入衰落。后凉将领沮渠蒙逊和沮渠男成起兵造反,他们说服了后凉建康郡(现在甘肃省高台县)太守段业一起造反,拥立段业为首领,段业自称凉州牧,从后凉独立出来,建立了北凉政权。

北凉的军权大多集中在沮渠蒙逊兄弟手中,沮渠蒙逊是当时凉州最能打的将领之一,在他的指挥下,北凉攻破了重镇西郡(现在甘肃永昌),迫使晋昌太守和敦煌太守都向段业投降。

这时北凉只是依靠军队,强行镇压地方郡守和刺史们称臣,实际上各地的独立性仍然较高。沙洲刺史病死后,敦煌的官员们就自行拥立了在当地颇有威望的李暠担任敦煌太守。

李暠很识趣的立即向段业称臣,段业便任命他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护西胡校尉。

李暠出身于世家大族的“陇西李氏”,往上好几代人都在晋朝为官,祖父在前凉担任将军,只是他父亲死的早,前凉也被灭亡,李暠成年后就没有担任什么官职,但他从小好学,性情宽和,也学习了武艺和兵法,堪称文武双全,逐渐的积累了名声,很受到当地官员的看重。

原本的敦煌太守投降段业,受封为沙州刺史,李暠就升任效谷县令,仅过了一年,上司病死,他就成了敦煌太守。

敦煌是西北重镇,段业很想将敦煌真正的收到自己手中,399年,段业称凉王后,便任命亲信索嗣为新任敦煌太守,领着五百骑兵前去接替李暠。

李暠也刚执掌敦煌不到一年,手中没多少人马,觉得不是索嗣的对手,就召来下属,表示要出城迎接索嗣,将敦煌让出去。

他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宋繇立即站出来反对:“后凉衰颓,段业昏庸,这正是英雄豪杰有所作为的时候啊,岂能将基业拱手让人?”在宋繇的带动下,敦煌当地的人都纷纷表示支持李暠。

李暠放下心来:“我原本没有什么宏大高远的志向,只是突然被这里的士人推举,才担任太守一职,心中一直有些彷徨,刚才说要迎接索嗣,也是因为我不知道士大夫的意见。”他派遣宋繇出城面见索嗣,打探清楚了索嗣的人手,用恭谨的话语让索嗣放松了警惕,再以儿子李歆为主将,出城突袭,将索嗣的兵马全部歼灭。

随后李暠上书段业,说索嗣无故挑起敦煌和北凉朝廷的矛盾,罪大恶极。

而沮渠男成也不愿意段业提升他的影响力,极力支持李暠,逼的段业将索嗣杀死,派人向李暠道歉。

段业能当上凉王,都是靠别人拥立,他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还差得远,所以不光是李暠,段业还向北凉国内的其他地方伸出了夺权的手,在没有兵权的支撑下,他急切的夺权行为,就激起了众怒。

400年,晋昌太守唐瑶向其他几个郡发出檄文,拥立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敦煌、酒泉、祁连等几个郡纷纷响应,李暠虚情假意的谦让了几个来回后,在敦煌自立,建立政权,史称“西凉”。

他任命宋繇为折冲将军,领兵向西,攻占了玉门和阳关等地,要求西域的小国都向他称臣纳贡。

这样一来,小小的凉州一分为四,以敦煌为首都的西凉、以张掖为首都的北凉、以姑臧为首都的后凉,和以西平为首都的南凉,四个小国都想统一凉州,互相攻伐,混战不休。

401年,北凉沮渠蒙逊杀死段业,自立为君。他要树立威望,便引军攻打西凉,劫掠了建康郡三千多户人家。李暠当时正在领兵巡视西域,要求鄯善国等小国家进贡,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骑兵快速返回,追上了北凉军队,一通厮杀后,西凉军大胜,抢回了被掳走的百姓。

在周边各国和柔然、吐谷浑的骚扰下,李暠深感自己国力弱小,想要有足够的后盾,便派人向后秦和东晋称臣,希望能得到两个大国的册封和支持。

东晋隔得太远,一时半会没有回音,后秦则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高昌县侯。

405年,李暠将都城迁到了酒泉,应对北凉的威胁,敦煌则交给了宋繇执掌。

迁都后,李暠尽力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发展国内的农业生产,在他的努力下,西凉连年丰收,因战乱被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西凉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一片安宁之地。这也引来了许多逃难的中原名士,所谓“中洲避难者,日月相继,不绝于耳”。在李暠统治期间,敦煌和酒泉文明昌盛,成为西北的文化中心。

在李暠统治期间,西凉左取酒泉、右开西域、北防北虏、南威南虏,威震一方,西凉的版图囊括西域诸国,再加上凉州西北部的根基之地,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417年,李暠病逝,享年六十七岁。临终前,他召来宋繇,写下遗诏:“我从小遭受悲痛,备尝苦难。受此地人士推举,侥幸立身,可我才能不足,智慧浅薄,不能统一河右之地,现在我的病是好不了了。我不悲伤自己的死亡,只是遗憾志向不能实现。希望你能在我死后,辅佐我的孩子李歆,告诉他我的经历,让他不要高高在上,不要专横骄傲。”

李暠死后,太子李歆即位,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

李暠活着的时候,西凉国力日上,沮渠蒙逊老实了几年,一旦李暠死去,沮渠蒙逊认为机会已到,他让自己戍守张掖的同宗向西凉诈降,他自己则带着三万兵马埋伏在西凉到张掖的半路上,按照他的规划,只要西凉派兵马前来接受张掖,肯定会踏进埋伏圈,吃到一场惨败,没准沮渠蒙逊还能趁胜直扑西凉本土,挟大胜之势的三万大军,足够覆灭西凉了!

事情的开始跟沮渠蒙逊预计的差不多,甚至更好——李歆亲自带着大军前来接受城池。

但李歆行军颇为谨慎,提前探查到了北凉兵马的埋伏,立即调头撤退。沮渠蒙逊不舍得放过到嘴边的肥肉,引军追击,在一处名为解支涧的地方追上了西凉大军。

李歆顶盔掼甲,亲自呐喊着向北凉军发起攻势,在他的鼓舞下,西凉兵马人人奋勇,大胜北凉军,追杀百余里,斩首七千余。

要知道,沮渠蒙逊文治的能力一般般,能够将北凉一步步发展起来,压制的南凉不能抬头,与囊括西域的西凉不互相让甚至稍占上风,完全是凭借他强悍的军事能力,就在两年前的415年,沮渠蒙逊还击败了西秦,北凉的影响力远超其他“两凉”,风头在凉州一时无两。

能够击败沮渠蒙逊,让李歆迅速稳定了自己的君权。

但是,这场胜利,也给西凉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所谓知子莫若父,李暠嘱咐宋繇那些话,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李歆刚即位的时候,还听从宋繇的话,延续李暠的政策,但没过多长时间,李歆就改变了李暠以“德”以“宽”治国的方式,试图通过严刑峻法,压榨出西凉的每一分国力。在他统治下,西凉“百姓愁悴”,再没有当年的风采。

如果李歆将压榨出来的国力用在扩张上,没准也能有些收效,但他大修宫室,广纳西域后妃,骄奢淫逸,花费了大量钱财。而更倒霉的是,西凉又连年遭遇地震等天灾,让本来就走下坡路的国力雪上加霜。

418年,沮渠蒙逊再次出兵,李歆想要率兵迎战,但粮草辎重都不足,在大臣们的苦劝下,他只能关闭城门,看着沮渠蒙逊收割掉了成熟的庄稼,得意洋洋的离去。

不过,这一年西凉还是有了个好消息。当年李暠建国,就多次派人南下,想要得到东晋的承认,只是路途遥远,东晋内部动荡,迟迟没有答复。李歆即位后,也派人南下,向东晋报告国家更换了君主,这一回,东晋总算是回应了。

418年10月,东晋任命李歆为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护羌校尉、酒泉公。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成为南方正统,刘裕的战略眼光让他深知西凉的重要性,自然不会像当年东晋一样的多次忽略,他一即位,就下诏任命李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酒泉公。

刘裕一向是以“恢复中原”为口号,号召北伐闻名的主战派大佬,向刘宋称臣的李歆感觉自己有了大靠山,就琢磨着想要响应刘裕的口号,出兵东征。

沮渠蒙逊敏锐的察觉到了西凉的异动,他放出风去,要出兵攻打西秦,但领兵走到半路,就秘密回师。

李歆听说北凉主力离开,大喜,集结了三万大军,就要“趁虚而入”,直捣北凉京城,试图一战覆灭北凉。宋繇等人极力的劝说,连李歆的母亲尹太后都站出来警告儿子:“我国新建,地狭民少,自保尚且不足,哪里有余力攻打别人?先王在世时一再叮嘱你,对于军事务必谨慎,言犹在耳,怎么你就不听呢?沮渠蒙逊善于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此番出兵,我只怕你不但会全军覆没,还将导致亡国啊。”

李歆死活不听,他觉得沮渠蒙逊是自己手下败将,不值一提,这正是他统一凉州的大好机会,便引军离开酒泉,向西开拔。目送大军离去后,宋繇感慨道:“大势已去啊,我能看到大军离去,却很难看到大军返回了啊。”

沮渠蒙逊得知李歆出兵,大喜过望,他立即派人散布消息,说北凉击败了西秦,正在向西秦国内进发。李歆也是大喜过望,认为沮渠蒙逊一时半会回不来,便放松了警惕,加快行军步伐,直接踩进了北凉的伏击圈。

西凉和北凉的大军在一处名为怀城的地方展开决战,北凉军以逸待劳,且埋伏已久,西凉军则是骤然遇伏,军心不稳。双方很快就分出了胜负,西凉军大败而走。

败退的路上,西凉将领们劝说李歆赶紧退回酒泉,至少还能保住京城不失,李歆却又死活不肯:“我违背了母亲的教训,才遭受如此大败,不砍掉沮渠蒙逊的脑袋,我拿什么脸面回去见母亲?”他勉强组织军队,试图发动反击。结果西凉军又一次惨败,李歆本人也在混战中阵亡。

沮渠蒙逊大获全胜后,挥军直扑酒泉。西凉国君阵亡,主力也都葬送在沙场之上,完全没有抵挡北凉兵马的能力,很快就被攻克了酒泉。

西凉残部在李歆弟弟李恂的率领下,逃到了敦煌,李恂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

421年,沮渠蒙逊领兵攻打敦煌,李恂请求投降不被接受,在城中自杀身亡,敦煌失守,西凉宣告灭亡。

从李暠建国,到李歆即位,到李恂亡国,西凉合计经历了三位君主,历时二十一年。而导致西凉亡国的最大责任,无疑是“不听妈妈话,吃亏在眼前”的李歆,而且他为了挣取自己在母亲面前的颜面,死战身亡,更是加速了西凉亡国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北凉攻占酒泉后,俘虏了宋繇,沮渠蒙逊还感叹说:“打下酒泉,还不如得到宋繇让我高兴啊。”宋繇在北凉担任尚书吏部郎中,负责人才选拔,沮渠蒙逊临终时,也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宋繇。

后来北魏吞并凉州,拓跋焘敬佩宋繇的为人,封他为河西王右丞相、安远将军,晋爵为清水公。

西凉灭亡后,李暠的一个孙子李宝,在舅舅唐契的帮助下,逃亡到了西域,在伊吾(现在新疆哈密)建国,史称“后西凉国”。他们向柔然臣服,柔然册封唐契为伊吾王,所以实际上后西凉国的统治者应该是唐契。

439年,北魏灭亡北凉,北凉残部也想要逃遁进入西域,后西凉国立即出兵阻击,却中了北凉残部的缓兵之计,唐契战死。

442年,后西凉国攻占敦煌,向北魏称臣,李宝被任命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西陲诸军事、领护西戎校尉府、敦煌公。后西凉国宣告灭亡,巧合的是,后西凉国的国祚与西凉一样,都是21年。

后凉三分,南凉得险,北凉得人,西凉得土,北凉活到了最后,也被北魏所灭。虽然李家的主要人物后来都迁入中原,但他们在凉州的影响力传承了下去,形成了“陇西李氏”,跻身第一流士族之列。连唐朝皇族都自称出自于陇西李氏,李暠成为了李唐皇室的先祖之一。

743年,李暠病逝三百多年后,唐玄宗李隆基追尊他为兴圣皇帝。

1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