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封狠狠打了某些“大师”脸的信札

卓子聊聊书 2024-06-20 05:09:12
这是上世纪的1965年初夏的一天,毛主席用他那“长枪大戟”的草体书法,给郭沫若写了一封横版形式的信札。

这封信札,无论从布局还是到每个字体,都给观赏者带来满满的,强烈的艺术视觉上的冲击。当小伙伴们看到这封信札上的字体时,都被惊艳到了,觉得这是一封无人与之相提并论的书法作品。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聊一下这封信札上的书法。

上图是信札的信封,这几个字和我们常见的“毛体”其本上相似。但是,当您看到信札内容上的字体时,相信您也会和其他小伙伴们一样,大声喊——棒。

信札中“郭老”这两个字的笔画饱满、圆润,学习过书法的小伙伴都知道,作品开始的时候,字体是用饱蘸墨水的笔进行书写的,此处很难出现枯笔的现象。而“郭老”这两个字中却出现了枯笔飞白。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这里的飞白是那么圆润,这种用了最饱满的笔写最枯线条的技巧,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毛主席的控笔能力是相当强的。

“郭”字的那笔长竖,线条是由细而粗,然后迅速收笔,像极了柳树的叶子,这种柳叶状的笔画,在整篇信札中还有许多。

看到这些笔画,不仅让观赏的小伙伴联想到了我们绘画中的“柳叶描”等许多笔法的用笔。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传统绘画中各种线条笔法的掌握,也是相当精通的。

通篇上看,整幅作品无论是字体还是布局,都很洒脱,给人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自然状态,每个字体与上下左右字体的顾盼呼应,穿插揖让,都丝丝入扣,像榫与卯的插接一般结实,作品的每个字体,每个笔画,都充满了灵动的气韵。

尤其是作品最后的那些小字,随形而写,有的甚至直接写到上面大字的笔画之间,像极了榫卯之间的楔子,为原本就已经非常生动气韵的作品,更增加了活跃的气氛。

毛主席写给郭沫若的这封信札,无论是布局还是每个字体的书写,都是相当洒脱、飘逸的,彰显出他老人家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2 阅读: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