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二十四讲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04-02 05:20:47

第一章 东汉、魏、晋时期的书法批评

第五节: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从“精熟”到“书意”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生活在东晋时期,历任右军将军与会稽内史,被后人尊称为“王右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名垂青史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艺术成就非凡,后世对他的书法理论亦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书法艺术领域,王羲之的作品堪称典范。他的书法既有精湛的技艺,又富有独特的韵味。他的字不仅字形端庄,而且笔力遒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他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使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王羲之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后世研究的重要资料。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收录了《晋王右军自论书》和《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两篇重要著作。这些著作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书法理论观点,也为我们了解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并非所有关于王羲之的书法理论都被后人所认可。例如,《晋王羲之教子敬笔论》一文,虽然被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及,但《法书要录》中仅保存了篇目,正文已佚。孙过庭对此文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其内容与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相去甚远。

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王羲之的书法理论著作,如《书论》《用笔赋》和《记白云先生书诀》等。这些著作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后世研究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重要参考。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书法理论中。他的“精熟”技艺与“书意”韵味相结合,使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书法理论和作品都是后人研究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揭示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和魅力。

经过审慎的筛选与鉴别,我们可以确信《晋王右军自论书》及《全晋文》中的某些篇章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这些篇章的言辞雅致,字里行间透露出王羲之的书法造诣。特别是那些从其书札中摘录的言论,更是弥足珍贵。尽管《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文被收录在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中,并可能含有王羲之的某些思想观点,但仔细品读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明显瑕疵和不足之处。

朱长文在其《墨池编》中对这篇文章提出了质疑。他指出:“旧本谓羲之尝渡江北游名山,之许洛观碑,据东晋时,许洛未平,逸少必不可往。”朱长文认为,根据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许洛地区尚未平定,因此王羲之不可能前往该地。因此,在《墨池编》中,朱长文选择将这段关于“渡江北游名山”的叙述进行了删节。尽管如此,这篇文献仍然为我们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参照。

至于其他文献,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为后人伪托之作,难以作为研究王羲之书法思想的可靠依据。尽管王羲之真正可信的论书资料相对较少,但即便是这些只言片语,也在魏晋至南朝的书法理论思想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些珍贵的言论不仅为我们阐述了王羲之独特的书法理念,同时也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全文1203)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