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五首古诗,满满童心童趣,童年总会过去,可童心永不过时

笩筏文化 2024-05-30 02:10:09

六月的树荫铺满小院,微风吹开窗帘,恍惚间,我又回到了童年。

奶奶坐在摇椅上扇着蒲扇,爸妈用新打上来的井水清洗着西瓜,我与弟弟争着玩起水枪。

等到用井水浸润过的西瓜切好,我和弟弟就狼吞虎咽地咽下,甚至来不及回味其中的清爽甘甜,就争先恐后地跑出家门。

直到夕阳西下,妈妈站在平房上喊着我们的名字回家吃饭,我们才会磨磨蹭蹭地回到小院。

院中已经摆好了桌椅,可口的饭菜也已上桌,妈妈仍在唠叨不知回家,奶奶则在一旁帮我们说话,充满宠溺与爱怜。

这些细碎而美好的片段,只不过是儿时无数个午后到晚间的一个缩影,可多年以后却再也回不去也找不到。

后来我吃过更多更好的西瓜,见过更美更仙的夕阳,可再也找不到曾经的味道与感觉,指尖不会留有井水的清凉,耳旁难以响起家人的叮咛。

我就像那个寻常的下午,一阵风飘出家门,一阵风又飘回家中。可如今,这一阵阵变成了一年年。

我终究不再是孩童,父母也已逐渐老去,甚至奶奶已不在尘世。我所怀念的,都留在了童年。

童年是如此美好珍贵,它就像生命长河里的一颗糖,入口即化,只能在回味里寻找甜蜜。

如今我已有了属于自己的糖,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收藏下属于她的糖,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能够回味甘甜,填平余生所有苦涩。

六一将至,一起重拾童心,重温童梦。

1.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风一样的童年,离不开泥土与田园。追风的孩童,最喜欢人间二月天。

经过寒冬的“蛰伏”,耐不住寂寞的儿童最先感知到春风渐暖,迫不及待地奔向原野田间。

那里有繁花照眼,芳草如茵,群莺乱飞;那里有春水染绿,烟柳拂岸,云淡风轻。

天真烂漫的儿童放学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风筝,一起涌入这春和景明里。

趁着东风正好,鸟语花香,赶紧把风筝放入高空,释放被压抑了整个寒冬的自由,重获新生。

此时此刻,风是暖的,花是香的,草是绿的,杨柳依依又青青,连同孩童一起陶醉在迷人春烟里。

儿时我也曾这么无忧无虑,泥地里打滚,草丛里摘花,不时还寻找着最早的荠菜花与苦菜花,带回家让妈妈把我夸,包成水饺乐开了花。

风一样的年纪,就要像放飞风筝那样无忧无惧,勇往直前,将故乡背在身上,把落日抛在脑后,不知疲倦,永远灿烂。

所以孩子,请尽情年少,用力奔跑,不必着急长大,活在自己的年纪里就好。

2.追黄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二》

风一样的孩童,很少会停留,总有挥洒不尽的活力,来捕捉天真与快乐。

那是一个风起花落的暮春时节,树头新叶初长而绿树尚未成荫,树下篱笆稀稀疏疏,树旁小路幽深曲折。

就在这静谧美好的田园风光里,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正追着黄色蝴蝶一路狂奔。

蝴蝶飞来飞去,孩童跑前跑后,谁也不想屈服。可孩童一不留神,蝴蝶就不见了踪影,只能呆呆独立。

原来,蝴蝶飞入菜花里,与黄色的油菜花融为一体,分不清到底是花黄还是蝶黄。

儿童那一刻的呆立与无措,简直呆萌至极。一个无处寻,也为这幅儿童追蝶画留下无穷韵味。

孩子的内心就是这么简单,对一切充满好奇,在追求快乐的道路上也很容易满足。

不似为生活奔波的成年人,有了责任与欲望,快乐反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儿时风中追蝶纵使无寻处也能感受到快乐,如今就是春色满园也无心漫赏。

我们丢失的不只是飞入菜花的黄蝴蝶,还有那颗少年心,“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3.钓鱼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风一样的儿童,倘若突然不声不响,那必定是找到了让他感觉更快乐的事情。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此诗里的孩童,则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侧身坐在岸边野草丛中正在自学垂钓。小小的身影与绿绿的青草交相辉映在一起,甚是可爱。

此时诗人恰巧路过,远远地就想喊孩童问路。可一心钓鱼的孩童,不敢出声回答,唯恐吓跑了水中鱼儿,赶紧向诗人招手莫出声。

同样是借问,牧童遥指杏花村,为肝肠寸断的杜牧找到了借酒消愁的好去处。

此处的蓬头稚子遥遥招手,却不知胡令能是否找到了朋友家,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这种回味无穷的遐想,甚至让结果变得不重要,因为孩子的天真与灵动,颇为治愈。

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的心思,只不过像溪水,清澈见底,一览无余。

一如白居易笔下那个偷采白莲回的小娃,“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掩耳盗铃,刻舟求剑,这些事情放在大人身上愚蠢至极。可发生在孩童这里,就是可爱至极。

童心,就是这么宝贵。

4.牧牛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吕岩《牧童》

风一样的牧童,拥有着古代文人墨客最为羡慕的恬淡与自由。

就连牧童的出场,都带着辽阔与静谧。一望无际的草原,平缓如手铺草地,工整又葱郁。

此时晚风轻柔,隐隐传来阵阵笛声,悠扬又悦耳。

草铺六七里,笛弄三四声,两组不确指的量词,让这份宁静与辽阔里带着散漫与闲适。

随着笛声越来越近,只见一个牧童卧在牛背,带着夕阳缓缓归来。

在外放牛一天,牧童早已饥来即食,困来即眠,已是饭饱神足,优哉游哉。

随着夜色渐深,明月逐渐爬上树梢。结束劳作的孩童,未脱蓑衣即卧看月明。

这样的田园生活,有黄牛草地,有晚风笛声,有黄昏明月,单从景色上就让人赏心悦目。

更重要的是,牧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有所得,完全不被名利富贵而困扰,自由开怀。

还有,牧童只是孩童,心思单纯,童心童趣,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身体与灵魂。

正是,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7岁的黄庭坚,一语道破牧童的可贵,还有田园的乐趣。

5.撒娇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唐·韦庄《与小女》

风一样的女孩,爱哭闹也爱撒娇,爱玩耍也爱美丽。

就像韦庄的小女儿,刚能听懂大人的话,就开始咿咿呀呀的学说话,极力地表达着自己。

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迟迟不肯睡去,因为贪恋小车,沉浸在玩耍的喜悦里不知困意。

好不容易哄着睡着了,却是一夜哭闹不止。仔细问来,原来是小女认为衣服上的金线花绣少了,自己觉得不好看。

女孩啊女孩,不管在哪个年纪都有一颗抑制不住的爱美之心,让老父亲也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声声娇啼,想必让天下女儿奴心都化了,恨不得把天上月亮摘下来绣在衣服上送给她。

女孩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天然没有抵抗力,老父亲更对软软糯糯的女儿没有抵抗力。

韦庄的小女儿爱车爱衣服,施肩吾的六岁女儿,“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同样聪敏可爱。

风一样的女孩,终究也会长大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但永远难忘父亲的肩头与怀抱。

这就是古人笔下的儿童,充满童心童趣,让人深感人间值得。

不过在被纯真烂漫打动的同时,莫要忘记是童心未泯的诗人,在捕捉与记录这份童趣。

童年总会过去,可童心永不过时。祝所有小朋友和大朋友,六一快乐,天天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