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检察长以“双重身份”,赴“洗耳池”社区洗耳恭听

政知见 2024-11-23 10:20:46

撰文丨蔡迩一

11月20日至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率最高检调研组赴安徽。

在巢湖市检察院,应勇与部分四级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视察检察工作,并开展了座谈会。

他说,“今天,我既是作为安徽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视察安徽检察工作,也是作为最高检检察长深入基层联系点听取意见、调查研究。”

应勇的“双重身份”

第一,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

2023年2月,新华社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其中,安徽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包括应勇。

根据法律规定,人大代表享有执行职务相适应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代表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积极参加统一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履职活动”等。

此次在安徽,应勇作为安徽团全国人大代表,与部分全国、省、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视察了检察工作,征求对最高检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二,作为最高检检察长赴基层联系点。

2008年,最高检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检察院制度”,以最高检领导定点联系基层的方式,以点带面促进检察工作发展。

2017年12月,最高检印发了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检察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完善最高检领导、检委会专职委员联系基层制度,每位领导同志负责联系2个基层检察院,每年至少到基层联系点专题调研1次。

今年10月、11月,应勇率最高检调研组先后在基层联系点河北省定兴县检察院、安徽省巢湖市检察院调研。

抓基层

此次应勇以“双重身份”在安徽开展的两项主要工作,都体现了“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

为什么要重视基层工作?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对于检察工作来说,做好基层检察工作至关重要。基层检察院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最高检工作要求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直面司法办案、直面人民群众、直面矛盾纠纷的“最近一公里”。

政知君注意到,此次在巢湖,最高检调研组到了巢湖市检察院设立在洗耳池社区的检察听证中心调研。

位于巢湖市亚父街道的洗耳池社区,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发生在其辖区内而得名。

安徽省《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为“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最高检调研组前往的检察听证中心,是今年6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意在打通检察机关联系基层、服务基层“最后一百米”。

在这里,应勇说,“洗耳听民声,俯首解民忧。检察官要走到群众家门口,检察工作要做到群众心坎上。”

他还提到,要奔着解决问题去,奔着实际效果去,真正解“法结”、化“心结”,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及时化解、就地化解。

为基层减负

抓基层,还需要为基层减负,为基层赋能。

事实上,一些动作已经展开。

就在10月15日、16日,最高检先后召开检委会(扩大)会议和党组会议,研究加强和改进检察管理、为基层减负的措施,提出了“一取消三不再”。

“一取消三不再”是最高检调研组针对基层“症结”开出的“一剂良方”,具体指的是:

“一取消”:取消一切对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不必要、不恰当、不合理考核。 “三不再”:不再执行检察业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再设置各类通报值等评价指标,不再对各地业务数据进行排名通报。

此次在安徽,应勇指出,要认真落实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要求,一体抓实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引导基层检察人员把精力聚焦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案件的每一个环节上,促进基层检察工作提质增效。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