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主注:本文是纯技术文章,读起来拗口,但把传武中浑圆力(前后、上下、左右的争力)用更加现代的语言表述出来,很有深度,值得一读。
我们明白了左右的互争争出来的动静,前后互争争出来的屈伸,那么上下互争呢?就是两头伸展起落吗:不是,依旧是有虚实的,那就是下沉,也就是你的胯,坐胯时时刻刻的沉住。
那么你的身躯屈伸的时候也沉住吗?对,这个时候我们也就明白了屈伸的虚实 ,那就是根节后撑,但是没撑动定住了,这根节就是静,梢节就是动,屈伸是两端变化,但是一端不动的话就有了动静,然后就是中节,中节跟着梢节一起动吗那?和用肩胯为轴转动有什么区别呢?所以是中节掌控屈伸,根节撑住,咬住了中节、梢节动,这个时候你的梢节就是劲力饱满的延展。当然距离是王道,所以很多人都是把中节和梢节都抛出去的,有的甚至把根节都抛出去,但是原理一定要知道,那就是中节为轴、根节为静、梢节为动。
明白了屈伸的动静,这和左右的动静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转换,左右的动静是可以转换的,那么屈伸的动静可以转换吗?可以,这也就是你梢节抓住人,中节立马转身抱住梢节,根节为虚可以动的原理,所以说屈伸就是关节的前后 阴阳互争,而左右也好、上下也好、前后也好,其实都是关节的互争,都是屈伸,这就是以前的一个疑惑,那就是三节,是两节三点还是三节两点?其实一样,两节三点,是两段骨节三点关节,以关节为圆满,三节亮点是三段骨节,两点关节,以骨节为饱满都是三节。所以最后关节、骨节都是一样的撑展,所以三体式就是三节动、静、中轴、三七划分。
这个时候我们用左右互争的动静,验证的上下互争的坐胯和撑顶,是以胯为静、 以尾为根,头为动、颈为梢的虚实关系,中节自然是安定的,也就是上下的三七划分,后又验证的前后互争的屈伸的三节动静中轴的三七划分,反过来再看 左右互争的上下,静者沉、动者升,静者沉、动者更沉、中轴安落,这就是为什么肩胯高低的不同,前后互争的上下,上下本就是前后互争出来的,这里就要说到上下互争,或者说叫起落互争,这就更清晰了,因为躯干有上下,这手足活动度也太大了,重新划定一下。
纵向关节互争也就是竖向互争,得屈伸起落,横向关节互争,得开合拧转,这样就不是前后左右了,而是横竖。所以武术最后还是横竖、三节,而屈伸、起落、开合、拧转综合就是束展,这就是最简单的道理,大道至简就是这样,一气得阴阳,阴阳得横竖,横竖得三节,三节得束展。
前后屈伸、上下起落、左右开合、顺逆拧转、内外裹束。
回到起落上去,竖向的屈伸得到起落、肢和躯干的起落,这里先看躯干的起落, 有意思的来了,落胯是怎么落的?是松腰还是顶头?自然是松腰,但是结合动静虚实三节关系你会发现,顶头才是落胯的要点。你的头不仅要顶还要撑,以头为根胯才能落,如果头往上硬顶,那么你就不是落胯而是头尾两端延伸,这就是顺,是没有虚实动静的,所以顶头胯为根,落胯头为根,这就是躯干三节的起落,然后是腰胯腿三节的起落,这个起落,可以是身体的起落,也可以是腿的起落。
还是那句话,你看以何处为根,以腿为根,就是身躯的前俯后仰,以腰为根,就是腿的上抬下蹬,然后是臂肩背三节的起落,以臂为根,就是你身体的摆荡,自然是你的手臂稳定的状态下,不然你按着空气把身体按起来,那就小说区见了,这和脚的踩空气是一样的,你可以为根,但是踩空气,还是会下落的,曾经有一系列的视频,那就是蜻蜓点水踩水盆,其实就是以脚为根节去踏水,并不会把你撑起来,但不会让你踩进去,这样明白了上下起落,你也就明白了虚灵顶劲不仅是头的,也不仅仅是上顶,而是为根,这是手足身躯 任何一处都可以有的。
拧转的互争也是一样,以前说过肩胯的拧转幅度小,手足的拧转幅度大,拧着就拧不动了,自然形成动静中轴的三节关系。由动静得到真正的三节关系:一气、阴阳、横竖、三节、束展、屈伸、起落、开合、拧转、裹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