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团长牺牲,毛主席3天没出门,彭总率5000精锐报仇,他是谁?

东场的校尉 2024-02-06 07:51:04

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新中国即将诞生。

天安门之上,毛主席和来宾们身着朴素的中山装,神情严肃地聆听着国歌声。

乐声悠扬中,毛主席扫视热烈的人海,也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下一秒钟,他眼神忽然一黯,像是想起了什么。

转向身边的警卫员,轻声说:

“如果伍中豪和黄公略还在人世的话,该有多开心啊......”

作为“四骁将”之一,伍中豪与彭总、林总、黄公略并称。

在井冈山那段斗争岁月里,他已经是红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论才干和战功,甚至在林总之上。

正因如此,毛主席对他格外器重,视为心腹爱将。

按照聂帅的说法,如果他没有牺牲,10大元帅或许都要移位。

这两个老战友,还有那些埋骨他乡的烈士们。

他们笑容灿烂的面容历历在目,都未能等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飘扬。

警卫员默然点头,目光也不由自主地染上哀愁。

他知道,正是有了他们这些可歌可泣的前辈,中国才换来了今日的复兴曙光。

那么,伍中豪有哪些杰出的功绩,他又是因何牺牲?

3岁时,父亲离世

1905年,伍中豪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3岁时,父亲离世。

从面前渐行渐远的父亲送葬队上,小孩子茫然地注视着前途未卜的道路。

门庭冷落,家道中落,往日的体面不复存在。

温暖与慰藉,转瞬即逝。

伍中豪迈入了一个冰冷、残酷的世界,周遭的一切在这一刻起都蒙上了难以驱散的阴影。

母子俩的日子,愈发艰辛起来。

战乱频发的社会环境,二人如履薄冰,朝不保夕。

小豪努力帮着干些粗活,可他毕竟幼小,能做的十分有限。

这份无助感,沉甸甸堵在他幼小的心头。

于是这个失去父亲守护的孩子,只能竭力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强大。

那些风雪交加的冬夜,母子俩身处冰冷房间,心中却暖意盎然。

因为有书本和彼此作伴——他专心朗读,母亲虔诚倾听,脸上洋溢着慈爱和骄傲的微笑......

这成为伍中豪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

从今往后,我跟定你了!

1925年的秋天,校园尤为明媚。

北大红墙下,树影斑驳,几片金黄的梧桐叶,轻轻飘落在少年的书页上。

然而围墙外面,却是另一番世界。

北伐战火正酣,这个国家危在旦夕,伍中豪心急如焚。

他在校园里来来回回踱步,面色凝重,终于下定决心——要响应黄埔军校的招募,南下投身革命大业。

这一年,黄埔扩招新兵3千人。

伍中豪意识到,想要拯救这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一支属于人民的强大武力。

抵达黄埔后,很快在3000名新兵中脱颖而出。

他在见识和学识修养上,都远超多数同窗。

然而伍中豪丝毫不骄傲自大,反而谦逊谨慎,因此颇受长官们的欣赏。

国民政府二把手何应钦,对这位星运熠熠的青年寄予厚望:“伍中豪毕业,我一定邀请他担任副官。”

一年后,伍中豪以全团第二的优异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

伍中豪望向窗外,湖蓝色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他的心中澎湃着说不出的激动——终于要见到那位在北大时,就仰慕已久的毛主席了!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汽车终于抵达了广州城郊的一处农舍。

两人相视一笑,就像相识多年的挚友。

伍中豪激动之余,一个非常标准的敬礼,以示尊敬。

二人坐下开始愉快交谈,从家乡趣事聊到革命前景,兴致盎然。

伍中豪发现面前这位朴素无华的中年人,思想境界之高远,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种令人心悦诚服的魄力。

夜深人静时,毛主席让伍中豪就近歇息。

临睡前,伍中豪郑重地说:“从今往后,我跟定你了!”

拍案而起

1927年秋,在伍中豪的率领下,起义军成功发动了白沙首战役,击败桂系地主武装。

这支农民自卫军,一夜之间声名大噪,更激励着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运动持续高涨。

然而,面对残暴反动派的疯狂反扑,起义军终究难以为继。

他们奋勇抗争,可敌我力量悬殊,终告失败收场。

他知道,此战的失败是暂时的,甚至不可避免。

可即便明白这点,他依然无法释怀,只觉五脏六腑仿佛在燃烧。

没能保护住,那些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毛主席判断时局,提出红军应转移至湘南农村发展壮大。

但师长余洒度等,强硬要求直接攻下长沙。

一时间争论激烈,剑拔弩张。

看到会议僵持不下,伍中豪猛然起身,眉头紧锁,双手用力拍在长桌上。

四周静默下来,所有视线都射向他。

“现在我军身心俱疲,士气大损,继续打正面仗势必全军覆没!”

他语声洪亮,目光如炬。

“我完全赞同毛委员的战略部署,大敌当前,保存实力才是当务之急!”

会场一片肃然。

伍中豪的这番话,毅然支持了毛主席的方案。

紧接着,其他将领也纷纷表态追随毛主席南下湘南,保住了有生力量。

时东时西,时分时合

那一年,红军在多次战役中陷入重围。

毛主席忧心忡忡,日夜思考破敌机动的对策。

伍中豪来到帐前。

两人边走边谈,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战况。

伍中豪提出构想:“我们应灵活调动,疲敌制胜,时东时西,时分时合。”

这种战法,和毛主席一贯推崇的游击战不谋而合。

在伍中豪的策划指挥下,红军成功地从敌人钳制中挣脱出来,抵达了湘南三湾地区。

历史上的著名的“三湾改编”就出自这里。

攻打新城,伍中豪率军突破敌阵时,一颗子弹穿透了左腿。

鲜血汩汩流淌,他咬紧牙根挣扎着站起,举枪狠狠还击几枪,这才重重地跌倒在地。

被抬到医院时,他已经陷入半昏迷。

可就在医生要为他止血时,他猛地睁开眼,抓住医生的手,嘶哑着嗓子:

“不、不用处理,去救......重伤员......”

他知道自己负责的这场攻城战事,仍在紧要关头,哪怕少一名指挥员也可能造成失败。

所以纵使伤口火辣辣地痛,他也咬紧牙不让医生浪费资源在自己身上。

正在这时,毛主席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豪子,你的腿伤怎么样了?”

伍中豪想要挣扎着爬起致敬,被毛主席眼疾手快地按住,然后小心看他血肉模糊的伤口。

主席眼神不禁黯然下来,心疼地拍拍伍中豪:

“立即住院!”

在宁冈的日日夜夜里,伍中豪带领干部、战士们浴血奋战,与敌人近身肉搏厮杀。

他总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龙行虎步。

也正因有了这样一位卓越的领导核心,红军部队才能在短时间内连战连捷、声威大振、士气高昂,为井冈山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短短几月,他率部攻克宁冈城,歼灭敌军300余人,大振红军威风。

井冈山会师后,朱、毛两大主力在此合而为一,红四方面军应运横空出世。

毛主席当机立断,任命伍中豪为三十一团团长,可见对其才能和功勋的高度认可与重用!

井冈山献策

1928年冬,井冈山。

万里白雪皑皑,遍山的枝桠耷拉着冰锥,寒意逼人。

南方战士无法适应如斯风霜,有不少患病卧床不起,这对红军战力造成极大削弱。

危局在即,3万国民党军,正在密谋对井冈山进行围困。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红军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这成了毛主席始终盘桓在脑海中、却迟迟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

这天破晓前,毛主席正独自坐在屋里发呆。

忽然一个身影走近,是伍中豪。

中豪了然地说:“我看我们还是应该全军转移到赣南,那里多山地保护,又富庶通商,百姓思想觉悟高。”

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在伍中豪的建议下,红军主力及时调往赣南。

红四军得以在当地蓬勃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扭转了不利局面。

回首往事,毛主席忍不住感叹:

“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

军事奇才,英年早逝!

1930年秋,毛主席率红军主力,从长沙战败转进江西苏区时。

伍中豪不顾病重,率领5000名士兵殿后,掩护主力撤退。

两军会师后,毛泽东紧握住伍中豪因为高烧而微微发热的手。

充满感激地说:“豪子,这次攻长沙的冒险主意,实在太冲动了!”

伍中豪的胜利,让敌人怀恨在心。

10月,秋高气爽的田野间。

中豪正率领一支部队赶赴前线,表面看来是风平浪静,实则他隐隐感到情况不对。

蓦地,前方密林中冒出一片片黑乎乎的枪口。

“有埋伏!”

伍中豪蓦地意识到中计了。

无数子弹呼啸而至,战友们一个接一个中弹倒下,血花四溅。

“跟我突围!”

眼见形势危急,伍中豪果断下令突围。

手持冲锋枪,他如一匹千里马般冲在最前列,一马当先杀入重围。

轰隆隆的机枪扫射声此起彼伏,许多敌军应声倒地。

已经突出重围的伍中豪回头一看,只剩下自己和几名兄弟。

然而看到那红色旗帜在风中招展,他心头一热,根本不管身后追兵,只向前冲势汹汹。

可惜寡不敌众,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那一年,伍中豪仅25岁。

新一代的革命领袖,军事奇才,英年早逝!

伍中豪壮烈牺牲的消息一传开,红军内痛哭一片。

所有人,无不为这位年仅25岁的红军骨干而痛心疾首。

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时,他正与彭老总研究军机要事。

当得知噩耗的瞬间,毛主席拳头紧握,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一刻,伟大的领袖再也忍不住,咬紧牙关用毛巾捂面,在房里默默痛哭了几天。

彭老总也气愤难平。

调五个团兵力,围剿做作恶的敌军安福警卫团。

在他亲自督战下,安福团很快被歼灭殆尽,真凶罗汉苟也被生擒处决。

之后多年。

每每谈及伍中豪,毛主席眼中都会流露出,对这位爱将自豪的目光。

所有烈士的名字,都会被永远铭记,他们的事迹更是后辈珍贵的革命教材。

他的牺牲,让幸存者更加坚定地捍卫这面鲜红的旗帜!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只是万分可惜,没有见到五星红旗飘扬的那一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