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之际,有关殡葬行业又成为了关注度颇高的话题。看了一篇新闻报道,说截止今年3月,我国在棺材、墓碑、花圈等各类殡葬行业上的专利数,至少超过9300个,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这一数据,真是把大家下巴惊到脱臼。果然是鬼好糊弄啊!
其实,如今的殡葬早已成为暴利行业,死不起已是不争事实。目前推行的火葬政策,非但没能实现厚生薄葬目的,无形中反而成为了“死不起”的推手。
前两年,北大某教授离世后,面对价格高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骨灰盒,其子感到愤怒和无奈,他认为骨灰盒本质上只是木制容器,标价远高于实际成本,在殡仪馆为父亲开完追悼会后,他决定用塑料袋带走父亲的骨灰。
教授之子这一行为,当时引发了强烈争议。殡仪馆指责其不孝。但网友对教授之子的行为却表示支持和赞赏。
不管争议如何,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殡仪馆定价方式和对逝者尊严的讨论。
关于要不要实行火葬,火葬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大代表闫永志建议不要强制火葬。
闫永志认为,火葬并没有节约土地,还增加了家庭负担,应鼓励深埋处理,不留坟头即可。
闫永志可以说讲到问题实质了:火葬没有为社会节约土地,也没有为家庭节约费用。
先说费用成本,实行火葬,对许多家庭而言,不是减少了费用,反而是额外增加了一笔负担。在不少地方,因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总以人过世,睡一口棺材才是最终的最大福分。
正因为如此,不少地方群众,因为政策强制之故,亲人过世后不得不把逝者火化,但后续依旧会买一口棺材,然后再把亲人的骨灰盒放在棺材里面埋葬掉。这样所谓的火化,意义何在呢?这不但没有降低费用,反而给家庭增添了一笔额外的火化费用。
再说节约土地,因为火化后再进行土葬,这样的所谓火化,只是徒有其名罢了,该挖坑的依旧挖坑,该垒坟包的依旧垒坟包,该树碑的依旧树碑,形式上没有丝毫改变,哪里会节约土地?
推行火葬的两大最终目的,一个是节约费用,一个是节约土地,而目前来看,这两方面均收效甚微,至少在部分地区如此。
最后,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理念上看,完全禁止土葬,似也有欠妥。
土葬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就像过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样,因为一刀切禁止,但随之也带来了年味不足、传统民俗文化消失等弊端,随着民间的呼声不断,不少地方已开始逐步从严厉禁止,到目前已开始有限禁止。
实施火葬制度也是面临着类似状况。甚至从某种角度来看,殡葬的影响,要比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大得多、广泛得多。
人类的生命,从诞生到消亡,是一个过程。对于生命,人们总是充满敬畏,在人类的生命消亡后,人们总希望能够得到妥善安放。
回归大地,融入土地,从大自然中来,回到大地中去。土葬这一原始形式,可以说是把消失的生命重新送回大自然怀抱的最后也是最朴素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