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今后将禁止电车进入地库?近来,有不少车主反映,广东省博物馆的地下停车场,开始禁止停放新能源汽车了。
记者接到消息后赶去探访,发现围栏上果然挂着禁停的牌子,而这也坐实了车主们的说法。
此外,在今年11月,国家消防救援局更是指出,锂电池的热失控不可避免,灭火救援难题没有有效解决。如此看来,关于电车自燃这件事,一直都是隐患重重。
话说如今的电车电池还存在哪些弊端?有什么解决办法?可以根除这些弊端?
电车禁止入地库?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看广东省博物馆方面的解释。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博物馆下面有库房,是用来存放文物的,所以才禁止电车进入地库。
至于电车全部只能停在地面这种操作,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实行了。毕竟这里属于国家一级防火单位,连配电房都做了专门的隔离区,更何况是靠近库房的车位了。
总之,博物馆防火务求谨慎,电车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禁止电车进入地库也就显得情有可原了。
值得一提的的是,在今年11月22日的时候,国家消防救援局还针对电车火灾问题,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王天瑞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火灾中,存在两个典型问题。一个是锂电池失控的不可避免,另一个则是灭火救援难题没有有效解决。
正是由于这两个问题的存在,才让如今的电车安全问题令人诟病。
容易自燃的电车?那如今的电车,究竟有多“不安全”呢?
在此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究竟有多大?截至2024年11月14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辆。
产量大也就算了,关键是销量也大。早在11月7日,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就预测:“2024年,国内的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068万辆”。
可见,我国确实已经进入了电车遍地走的时代。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4个月,国内的新能源车零售端渗透率都超过了50%。这也就意味着,每卖出2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
如此看来,新能源汽车几乎已经占据汽车产业链的半壁江山了。
然而,电车产销量虽然大,但其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关于这一点,从以下的电车起火系列事故中,就能窥知一二。
据统计,在2023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一共有2100多辆。而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也是事故频出。
比如在11月28日,浙江衢州开化杭长高速,就有一电车突然起火,最后烧成了空架。
12月26日,安徽宣城一电车也是突然起火。由于车主未采取合理的灭火方式,导致火势蔓延,最终整个车都被损毁。
还有就是12月29日,在湖北荆州加油站,一电车在充电时,突然起火自燃。
可以说,类似电车起火的事件,几乎数不胜数。虽然我国新能源车的火灾发生率,仅为万分之0.96。但乘以偌大的基数,数量也是蛮恐怖的。
自燃也就罢了,关键它还容易殃及池鱼。比如在2024年8月19日,惠州市惠城区TCL香榭园就有一电车自燃。
电车烧起来后,导致地下车库失火,一时间浓烟滚滚。最终统计事故的时候,一共有3辆汽车被烧毁,多部电单车也付之一炬。
可见,地库的电车起火,其造成的危害绝对是1+1大于2。
当然了,也不光是我国。今年8月,在韩国仁川西区的青罗洞,也有一电动奔驰在地下车库自燃,起火后8小时才扑灭。根据事故统计,一共有140辆车被烧毁,现场惨不忍睹。
从以上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电车起火层出不穷,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巨大危机。这也难怪广东省博物馆不让电车进地库了,不然的话,一旦出现失误,文物全得遭殃。
电车的热失控痛点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如今的电车更新迭代这么多次了,为啥还会起火?难道就不能从技术上根除这类隐患?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主要也跟锂电池热失控有关。而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某些时候,由于电池材料分布不均,或者电解质涂层出现缺陷,以至于局部电流密度会过大。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诱发局部热点,进而导致内部温度急剧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车就热失控了。
除此之外,电车在过度充电的时候,由于电池内部会产生锂枝晶,因此也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锂枝晶过多,刺破隔膜的话,轻而易举就会引发短路了。
当然了,在某些时候,电池老化或者受到外部冲击,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内部可能也会发生短路。
此外,如果电车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中,也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随着电池结构被破坏,且过程不可逆。久而久之,电解液电导率就会下降了。
当电导率下降以后,电池的电阻就会增大。这样一来,电池温度也就进一步升高了。
可见,令电池出现热失控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中最大的一个后果就是,随着电解液的挥发,电池会持续膨胀。在压力增加的过程中,电池承受不住,也就炸了。在此期间,电池还会释放出有毒气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热失控一直都是电车难以解决的一个痛点。
灭火救援难题没法解决热失控难以解决也就算了,关键是电车起火以后,灭火救援的难题也没法得到有效解决。因为传统的消防设施,几乎很难发挥作用。
就拿报警喷淋来说,它分为感烟式和感温式,在遇到火情时,可以自动喷水。
然而,锂电池热失控时,会产生极高温度,进而导致火势发展迅猛。在这种情况下,报警喷淋就显得毫无用处了。
此外,如果电池内部短的话,报警喷淋也难以扑灭。
再加上锂电池燃烧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可燃性气体。在这种情况下,喷淋水不仅无法抑制气体燃烧和爆炸,甚至还可能加剧燃烧反应。如此一来,汽车也就只能被烧成一具空壳子了。
当然了,在发布会上,相关人士也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比如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就曾表示,可以在建筑物内做好防火分隔,这样就能避免烧一及百。此外,还可以研发针对新能源电池的灭火剂,以达到速灭效果。
最后就是,相关车企、电池企业,也得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电解液、隔膜的科技攻关,这样就能将电池的故障风险降至最低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固态电池能否破局?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了,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固态电池,能不能解决电池自燃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倒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由于固态电池没有电解液,因此不会产生锂枝晶。
此外,由于固态电池的材料都是由高端聚合物打造而成,因此它能够耐高温、耐腐蚀。再加上固体电解质的机械强度高,承受挤压和碰撞的能力强。
在这种情况下,将固态电池作用于电车驱动当中,就能顺利解决电车自燃的问题了。
只不过,固态电池虽然好,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其中最大的一个短板,就是高阻抗。
由于固态电池的颗粒材料中有缝隙,不利于电子移动,所以这就造成了固态电池电阻大,不利于充放电。
除了这个短板以外,像制造成本高,也是固态电池的一个短板。从市场行情来看,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事锂离子电池的2-3倍。
可见,要想量产固态电池,并将其推向整个汽车市场,几乎是难上加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各个车企都只能玩半固态电池。至于全固态电池的话,能做到大规模生产的堪称凤毛麟角。
总之,电车热失控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目前只能一步步探索,争取有朝一日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抹除电车电池的这项弊端。
如何知道汽车热失控了?在文章的最后,咱们再来补充一个小贴士。那就是怎样才能知道汽车热失控了?以及普通人遇到这种问题时,应该怎么做?
一般来讲,车主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突然闻到刺鼻性气味,比如塑料烧焦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就表示电池可能热失控了。
此外,如果车辆电池组、引擎盖等部位冒出烟雾,或者仪表盘显示温度过高、电池故障等,也说明电池存在热失控的嫌疑。
再或者,如果汽车突然失去动力,瞬间加速或减速,这也表明汽车电池出现热失控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赶紧停车,迅速远离车辆,并及时拨打119,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化。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汽车安全你我他,拦截隐患靠大家。唯有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做好防护手段,才能保证电车的正常运行秩序。这既是技术上的禁锢,也是意识上的警惕。
信息来源:
南方都市报【新能源车屡次发生自燃如何应对?国家消防救援局回应救援难题】
南方都市报【惠州新能源车失火引发火灾追踪:失火车辆的车主公开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