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料」西方人笔下的袁世凯

赫歇尔 2023-11-17 20:09:27

译自参考资料

Steven T. Au (1999). Beijing Odyssey: Based on the Life and Times of Liang Shiyi, a Mandarin in China's Transition from Monarchy to Republic (illustrated ed.). Mayhaven Publishing

Tanner, Harold Miles. China: A History. Hackett Publishing

Manchus and Han: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1861-1928.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袁世凯的成名,始于他作为通商大臣驻朝鲜时期的一些列事件,与其他赴朝军官不同的是,他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几天被召回北京,避免了战败的耻辱。1895年,袁世凯奉旨督练新建陆军,他的训练计划使清朝军队实现了近代化,创造了巨大的国家自豪感,并为他赢得了一批优秀高级军官的忠诚。

到了1901年,清朝的近代军队中大多数高级军官都是他的门生。由于袁世凯驻军靠近首都且军队效率极高,清廷非常依赖他。在自强运动的所有新军中,袁的军队训练最好,效率最高,为他在军事和政治领域的晋升开辟了道路。

彼时的清廷分裂为光绪皇帝领导下的进步派,和慈禧太后领导下的保守派,慈禧太后暂时退居颐和园作为“隐居处”。然而,1898年光绪帝百日维新后,慈禧太后认为改革过于激进,密谋通过政变恢复摄政。政变的计划很早就传开了,皇帝也非常清楚这一阴谋。

光绪请求维新人士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支持。袁世凯是否参与政变仍然是历史学家争论的话题。据说谭嗣同在政变前几天与袁世凯通话,要求袁世凯协助皇帝对抗太后。袁拒绝直接回答,但坚称自己忠于皇帝。与此同时,满族将军瓜尔佳·荣禄正在策划他的军队发动政变的演习。

据梁启超日记等资料来源称,袁世凯于1898年9月20日乘火车抵达天津。可以肯定的是,袁与荣禄进行了交谈,但向他透露的内容仍然模棱两可。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袁世凯将维新派计划的所有细节都告诉了荣禄,并要求他立即采取行动。事情败露后,荣禄率军于9月21日拂晓进入紫禁城,迫使皇帝隐居“湖中宫殿”。

1902年6月,袁世凯被提升为直隶总督、收入丰厚的北洋通商大臣,治下包括现代的辽宁、河北和山东地区。在帮助镇压义和团运动后,他赢得了列强的尊重,并成功获得了大量贷款,将他的北洋军发展为中国最强大的军队。由于《辛丑条约》禁止任何军队在天津附近部署,袁世凯在天津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警察部队来维持秩序,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袁还接管了盛宣怀手中铁路的经营权,成为他的一大收入来源。

袁世凯主张满汉民族平等,1905年,慈禧太后根据袁世凯的建议颁布了一项法令,结束了持续上千年的儒家考试制度,她下令教育部实行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和大学课程体系,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制度。1908年8月27日,清廷颁布了袁世凯参与起草的《宪法大纲》,该文件呼吁建立一个拥有强大君主制的宪政政府(效仿明治日本和德国),并计划于 1916 年颁布宪法,并于 1917 年选举产生议会。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一天之内相继去世,据说光绪皇帝死前的旨意下令处决袁世凯。1909年1月,摄政的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解除了袁世凯的全部职务,袁辞职的官方原因是:脚病。

在三年的辞官期间,袁一直与他的“亲密盟友”保持联系,其中包括段祺瑞,段定期向袁报告军队的进展情况。袁安排他的侄女(收养)嫁给段作为巩固权力的手段。北洋军的忠诚无疑袁世凯最强有力的后盾。有了这种军事支持,袁世凯在各派势力(如孙中山)和清廷之间保持了权力平衡。

14 阅读: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