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遇害,萧华怒命周贯五:去把这股顽匪收拾了

漫步史书 2023-01-10 18:24:58

1938年8月,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委的萧华奉令率领旅部机关以及部分队伍组成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开赴冀鲁边区。

一个月后,萧华率领队伍赶到冀鲁边区乐陵城后,整编了在当地的游击支队。

图|萧华

八路军东进纵队部队下辖四、五、六三个支队,其中四支队是由原来孙继先率领的津浦支队改编而来,五支队是由原来八路军343旅第六八五团第二营扩编而成,而六支队是由冀鲁边平津支队改编而来。

冀鲁边区在当时是一个战略区,考虑到正面战场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党中央毛主席已经意识到,未来华北抗战将会是以八路军在敌后的游击战为主,于是命令八路军各部积极向敌后挺进。

萧华在抵达冀鲁边区后,着手整编了部队,并成立了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在会议上,萧华向所有人传达了北方局以及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指示:

“冀鲁边区是个战略区,将来要划归中共山东分局统一领导,军区建制隶属一一五师。、在一一五师开进山东之前,暂属一二九师管辖,地方则由冀南区党委代为领导。目前的工作方针,是巩固滓南,发展鲁北。”

当时挺进纵队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一方面要巩固现有的抗日根据地,一方面还要向鲁北发展,当时日伪军在冀鲁边根据地的实力并不强,所以萧华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鲁北一带国民党军顽军。

截止1938年11月,萧华所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均得以贯彻,原有的抗日根据地不仅得到稳固和扩大,就连部队也发展至一万五千人。

比较稳固的地区包括在鲁北,乐陵、宁滓、庆云兰县的广大土地,我军的游击区则包括德平、阳信、商河、无棣、沾化、陵县、禹城等县,也成为我军的游击区。不久之后,依托于津南盐山、沧县、南皮、东光、吴桥、宁津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的基础上,我军成立了中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杨靖远任专员并兼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本来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随后传来的一则噩耗,却直接让萧华震怒。

1938年12月14日,杨靖远在攻打国民党顽军孙仲文部过程中,不幸负伤被捕,随后被杀害。

更为让人震怒的是,孙仲文后来下令,将杨靖远的遗体铡成三段,还将遗首挂在他的寨门口,借此向八路军示威。

孙仲文一系列的恶行,也引起了冀鲁边区广大指战员的愤慨。

杨靖远到冀鲁边区其实比萧华要早几个月,他是个东北人,17岁时曾考入中医专科学校,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后来又到了沈阳兵工厂工作,不久之后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杨靖远

从此以后,杨靖远便走上了革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杨靖远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在沈阳皇姑屯的两桥洞用手榴弹炸死了几个日本兵,因此而遭到通缉,事后杨靖远便被安排到了北平,在平津一带继续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4月5日,遵照党组织指示,杨靖远前往冀鲁边区,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

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的前身是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早在日伪军到来之前,冀鲁边区各地活跃的地下党组织便自发的组织群众发起成立抗日武装,

通过关系,国民党别动总队特务头子康泽后来给这支部队发了番号,即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邢仁甫、王昭明为正、副司令。

尽管这支部队是以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活动,但在当时这支部队暗地里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并领导的武装。

不过,该部当时成分很复杂,其中既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武装,也有像王昭明这样别动总队特务出身的人。

萧华率领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抵达冀鲁边区后,对三十一支队进行了改编,八路军平津支队改称东进纵队第六支队,邢仁甫任司令员,政委王叙坤(不久后改周贯五)。

杨靖远初到冀鲁边时,所辖部队以及党政军机关都在庆云县城,当时国民党军顽军还曾数次发动对庆云县城的进攻,都被杨靖远指挥的第三路军(共产党员杜步洲率领的武装力量击退),三十一支队也凭借几战名声大噪。

1938年9月,王昭明放弃三十一游击支队指挥权后,带着亲信部众离开,在三十一支队的共产党员随即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后称八路军平津支队,杨靖远任司令员。

总而言之,随着萧华率领队伍来到冀鲁边后,八路军在当地的声望大涨,引起了国民党顽军深深的忌惮。

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的沈鸿烈在鲁西遭到日寇扫荡后,逃窜到鲁北惠民,因为日寇势大,沈鸿烈不敢与日寇交锋,但同时也担心在山东的八路军扩大势力,不断的挑起摩擦。

图|沈鸿烈

沈鸿烈与时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钟麟制定了极为歹毒的“冀鲁联防”策略,针对我挺进纵队活跃在冀鲁边区的特点,采取南北夹攻的姿态,对我军生存的地域进行挤压。

为抗战大局计,萧华率领的挺进纵队数次力避冲突,并积极同国民党当局联络,希望能达成合作关系。

1938年11月底,萧华奉八路军总部之命,轻车简从前往鲁北惠民同沈鸿烈会商,面对沈许以高官厚禄拉拢,萧华坚持不为所动,并痛斥国民党当局故意挑起摩擦的恶劣行径,沈鸿烈被气得脸红脖子粗,私底下破口大骂,并且还咬牙切齿的称:

“不赶走挺纵,不搞掉肖华,死不瞑目。”

很明显,我军的态度在国民党顽军看来,却成为一种“软弱可欺”。

与沈鸿烈致力于将八路军赶出山东不同,河北的鹿钟麟却几次三番想消灭津南的八路军。

时任中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杨靖远数次与国民党顽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深深的忌惮。

那时,鹿钟麟手中并没有多少兵力,为了挤压津南八路军的生存空间,鹿钟麟收买了盘踞在盐山四区以及附近地主武装势力组成的四区民团,该地区扼守津南地区要道,国民党顽军的用意不言自明。

图|鹿钟麟

盐山县当时共划分为五个区,其中有四个区是属于我军根据地,唯独四区情况特殊。

四区民团头子孙仲文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家大业大,财产众多,乱世中凭借手中资财拉起了一支队伍,并联合周边各村地主武装势力组成了四区民团,在鹿钟麟的拉拢下,孙仲文依托于自己所在的大赵村以及周边各村,建立起了坚固的碉堡。

为了打通津南一带的交通要道,1938年10月初,杨靖远曾亲赴四区与孙仲文商议,并以民族大义劝说他,孙仲文一开始接受八路军的主张,声称自己聚集武装力量,只是为了抗日,并不是打八路军。

在杨靖远的努力下,盐山四区形势暂时稳定下来,津南一带交通也因此而畅通。

可鹿钟麟看重孙仲文手中这一支千把人的力量,于是在和沈鸿烈商量后,派国民党暂编第一军政训处主任马皋如到盐山四区,把孙仲文部收编为国民党第五十三游击支队。

得了好处的孙仲文一反常态,开始处处针对八路军根据地。不仅恶意封锁津南交通要道,还肆意扣押我党往来干部,甚至打死我巡逻哨兵。孙仲文甚至打算借助国民党顽军的力量,彻底掌控整个盐山县城。

1938年秋末,孙仲文派大队人马来到盐山五区,并架起机枪,趾高气昂的要求区委干部前来接信,当时盐山五区位于孙仲文控制的四区和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六旅驻扎无棣县之间,因此孙仲文打算先吞并五区。

见我党干部不答应他的无理主张,孙仲文纵容手下,开始在五区村子周边胡作非为,肆意抢掠老百姓。

尽管孙仲文态度已经极端反动,但为抗战大局计,杨靖远依然决定和平解决此事。

杨靖远将情况上报后,萧华主持召开冀鲁边会议,几乎所有在场的干部战士都认为,应该给孙仲文一个教训:

“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不知道八路军的厉害!”

“不挖掉毒疮不会消肿,除掉孙仲文,津南就少了一个祸害,就会安稳一阵。”

“打了孙仲文,痛了鹿钟麟,看那老家伙下次还敢不老实!”

萧华在会议上赞同大多数同志的主张,但考虑到杨靖远与孙仲文谈判仍未结束,因此会上大家决定:

“如果杨专员的会谈没有结果,孙仲文继续执行鹿钟麟指令向我们挑衅,我们使出兵消灭他。”

事实上,当时孙仲文已经极端反动,杨靖远第一次去盐山四区谈判,只带了一名警卫员,结果到了地方后,孙仲文立马摆起了阵势,他见杨靖远身边只有一名警卫员,所以态度非常傲慢。

尽管危险重重,但杨靖远仍然义正严词的斥责了孙仲文,孙仲文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之下,直接派出十几名团丁,想直接来一个下马威。

杨靖远对此早有准备,一见情况不对,立马掏出枪来拉住孙仲文:

“谁敢动手,就先宰了你们主子!”

孙仲文惊吓之余,立马命令手下人退凯,杨靖远挟持孙仲文,一直到寨门口后,骑马而去。

回到驻地后,杨靖远给萧华写了一封信,大概的意思是,不愿坐视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决定使用武力斩断鹿钟麟伸到津南的爪牙,讨伐孙仲文。

应该说杨靖远对这一战准备是很充分的,当时活跃在旧县一带有他率领的八路军冀南支队,支队合计兵力500余人,这是一股不弱的力量,而且在战前,杨靖远就考虑到了临近无棣县国民党军以及盐山四区西半区地主姜雨村部可能增援,特意做了布置,确保万无一失。

图|萧华

萧华看了信中杨靖远汇报的情况以及作战部署后,认为考虑细致,于是回信同意,但也同时提醒:

“可以照此行动,但要谨慎小心;俗话说,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孙仲文竟敢明目张胆地充当反共先锋,他是有一定实力的,我们千万不可轻敌。”

萧华虽然同意了杨靖远的计划,但心里仍旧隐隐感觉有些不安,在批示同意的信送出去以后,他一整晚也没有睡。

可惜的是,杨靖远虽然战前做了充分的预备,可仍然低估了孙仲文在盐山四区的影响力。

尽管冀南支队有500余人兵力,可因为要考虑敌人增援,真正直扑孙仲文大赵村老巢的队伍只有百余人之多,不仅兵力上不及敌人,就连武器装备也不如敌人,更何况孙仲文在大赵村经营多年,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打起来并不容易。

杨靖远一开始也考虑到这一战可能易守难攻,于是决定抄近路直逼大赵村,结果没想到的是,找来的向导是孙仲文派出的密探,这个密探带着队伍连着兜了几个圈子,原本预计在天黑时发起的进攻,可因为密探带路,一直到天快亮才抵达大赵村。

战斗一开始,战士们就被敌密集的火力压在庄稼地里,连孙仲文寨门也没摸到。

激战中,杨靖远身先士卒,不提防土围子墙垛上冷枪打来一发子弹,杨靖远胸口中弹,当即倒地。这时寨门里冲出十几名团丁,冀南支队仓促之间来不及反应,负伤的杨靖远也被敌人抓进村子里。

失去了指挥的冀南支队在敌人火力压制下,更是抬不起头来,无奈只能撤退。

团丁将被俘的杨靖远抬到五十三支队司令部门口,孙仲文皮笑肉不笑的走出来嘲笑:

“杨司令,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吧。”

尽管身陷囹圄,可杨靖远依然面不改色的痛骂:

“孙仲文,你不要德意太早,一切民族败类都没有好下场。”

“哈哈,我倒要看看你今天的下场是怎样的。”

孙仲文狂笑了片刻,随即要求杨靖远写信回去,意图逼迫八路军让出盐山三区、五区等根据地。

“呸!”

杨靖远丝毫不屈服:

“我杨靖远岂是贪生怕死之辈,要杀要剐随你便,少废话!”

恼羞成怒的孙仲文立马命人抬上铡刀来。

直至牺牲,杨靖远始终以轻蔑的神色看着他,没有露出半点屈服之色。

孙仲文命人将杨靖远铡成三段,还将头挂在寨门口示威。

杨靖远牺牲时年仅36岁。

杨靖远牺牲的消息传来后,令所有冀鲁边八路军指战员义愤填膺。

就在当天,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就为杨靖远开了追悼会,萧华含着泪手书挽联,以示哀悼:

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

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

就在追悼会上,挺进纵队指战员一致向萧华请命,要求坚决收拾这股顽匪。

萧华考虑再三,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周贯五。

图|周贯五

周贯五是东进纵队第六支队政委,当时第六支队已经由原来三个营扩编为两个团,实力强悍,萧华将这一任务交给周贯五,无疑也说明了他剿灭孙仲文部的决心。

“去把这股顽匪给我收拾了。”

第二天,周贯五带着六支队7团向大赵村进发,在距离村子一里地的地方,将部队分为三个支队,除周贯五自领一支外,崔岳南和符竹庭各率领一支,将在大赵村的孙仲文部团团包围。

虽然大赵村整体防御坚固,孙仲文部也很有实力,但依然不是我正规军的对手,周贯五下午3时下令发动进攻,战斗仅一个小时,就攻入大赵村,少数几个企图负隅顽抗的,被我军当场消灭,其余残部大部分投降。

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抓住孙仲文,早在战端一开,孙仲文就通过密道逃出了村子。

孙仲文后来结局不明,一说投奔了吴桥的冀南战区第二路军司令张国基,后来与张发生冲突被枪毙,还有一说是在逃跑过程中被击毙。

消灭孙仲文部不久后,我军在盐山四区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如此,部队还趁势向东北方向发展,还建立了渤海岸新海县抗日民主政权。

沈鸿烈与鹿钟麟筹划的“冀鲁联防”宣告破产,随着八路军挺进纵队在冀鲁边不断的发展,他们也不得不老老实实收敛,周贯五(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时隔多年后在回忆录中谈到自己当年在冀鲁边抗战的历程时,还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

“只有向顽固派采取这种强硬态度和在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才能使顽固派有所畏而不敢压迫我们,才能缩小顽固派防共,限共、反共的范围,才能强迫顽固派承认我们的合法地位,也才能使顽固派不敢轻易分裂。所以,斗争是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巩固国共合作的最主要的方法。”

1940年8月,中共冀鲁边特委做出决定,将盐山城南和乐陵城北地区一部分单独划分为一个县,并取名靖远县,以纪念杨靖远烈士,1945年8月,靖远县与盐山县合并,称靖远县。到1949年5月,靖远县改回原名,称盐山县。

尽管靖远县后来实实在在的取消了,可杨靖远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铭记。

1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