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0岁的于和伟上热搜了。
因为他的一句话“演技是演员的立身之本”引起了热议。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表演艺术、演技是什么?也不明白演员和明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表演艺术专指演员在电影、电视剧、戏剧中创造角色的表演。
演员,指在表演艺术中扮演某个角色的表演者。
演技指表演技巧,指演员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法创造形象的能力。
于和伟没有说错,演技是演员的立身之本,但演技并非明星的立身之本。
演员可以成为明星,但明星可不一定就是演员。
明星泛指有名的演员、歌手、艺人、运动员等。
比如周杰伦就曾跨行去做演员,演技跟于和伟肯定是不如的,但名气显然更大。
演员是凭演技吃饭的,明星凭名气吃饭。
名气是一种稀缺资源,获得名气极其艰难,远远超过获得演技。
有演技的老戏骨比比皆是,但明星总是寥寥无几。
就拿广告业来做一个例证。
物资充裕的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大部分广告投入都是为了获得产品名气。
据艾媒数据中心数据,从2019年中国广告市场投入花费最高,为484100万美元。
请一线明星代言是广告业的主流做法之一,因一线明星自带流量,名气极大。
但国内有多少一线明星呢?
国内著名娱乐策划人、《风云人物》周刊总编田金双曾说过,国内现正当红的一线男明星48人,女明星36人。
明白了吗?极其稀少,因此明星影响力巨大,成为资本的的宠儿。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他的本意是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原因)。
为何现在市场上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拿走了娱乐圈最大的一块蛋糕,甚至影响了演技派的生存呢?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追星族大多数是年轻人,有着时尚流行的心态。与他们同龄,一起成长的小鲜肉当然具备优势。
第二,追剧的大多是女性。
19世纪英国作家梅瑞狄斯曾经说过一句有趣的话:演戏的好象总是那三个人:丈夫、妻子和情人。
对于追星族和追剧的大部分女性来说,演技不是最重要的,自己喜欢不喜欢是最重要的。
第三,审美有层次,偏好,但无对错之分。
马未都先生曾说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从上到下分别为艳俗、含蓄、矫情、病态。
最低层次叫做“艳俗”,如农村的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它简单明晰,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是审美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层“含蓄”。唐诗宋词是最典型的代表,需要慢慢体会它的美,而无法直接理解。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它的美很含蓄,是审美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层次“矫情”,接受的人更少。当代艺术都陷于这种状态。比如典型的毕加索画作,有时很难看懂。
最高层次的审美——“病态”。当审美走到金字塔顶端时,只要进入“病态”就会呈现倒金字塔状,突然释放,就变成了最流行的事。
《如红楼梦》里的男子,大都具有女性美;而女子,大都具有病态美。贾宝玉像个女孩子,林黛玉像个病人。
那么演员最终是为谁为服务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谁能强迫广大人民群众喜欢某一个明星呢?
一个人能成为一线明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之故。
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每一行的状元仅有一个!娱乐圈同样如此!
因此我提倡喜欢演技的去看演技派,喜欢明星的去看明星,其实两不耽误!
因为需求点不一样,而且遥控器就在你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