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日学一句:《论语》——学而篇(三)

玄学集锦 2019-08-24 09:26:54

有子的话讲完了,接下来就是: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翻译以及引申——

成语:巧言令色 (出自《学而》)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一些解释——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两种断句:

对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断句,笔者见过两种,一种是主流的断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另一种是: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而提出这另一种断句方法的作者,是如此解释该断句方法下的章句的:

『巧言令色鲜矣,仁』——『鲜』就是『少』,就是『不要』的意思。就是『鲜为人知、屡见不鲜』等等当中的那个『鲜』的意思。

于是重读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另一种断句——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那么,便可以解释为:鲜,乏也少也。正确理解应该是:孔夫子说,巧言令色,少了(潜台词是要多些『敏於行』),就可以仁了。

以上均为拓展,接下来,我们进入主流正题——

什么是“巧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会吹、会盖。孔子说有些人很会盖,讲仁讲义比任何人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脚踏实地。

“令色”是态度上好像很仁义,但是假的,这些与学问都不相干。

“鲜矣仁”——很少真能做到“仁”这个学问的境界,因为那是假的。

我们从电视中就看得到,那个小丑表演的角色,动作一出来,就表示“巧言令色”。

南怀瑾先生说:我经常也跟同学们讲,作领导人第一个修养是容忍。有的人不一定像小丑那样的“巧言令色”,但每个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这太不容易。所以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大家的缺点,待人的时候,不一定看到表面化的“巧言令色”。

大家经验中体会到,当你在上面指挥时,觉得那种味道很好;但是这中间很陷人、很迷人,那就要警惕自己。你说素来不要名、不要钱,只讲学问,就有人来跟你谈学问。要注意,“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他那个学问是拿来作工具的,所以除了要懂“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道理以外,相反的,我们作学问要踏实,不能“巧言令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