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任意历史 2025-01-02 15:05:32

长征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实际上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因为有了长征,中国革命才能够走出一片全新的天地,也才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因此长征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革命本身。

而说起长征这个决策,不得不提的就是毛主席在其中的当机立断,实际上当时的红军已经面临了极为凶险的境地了。

原本前三次反围剿在毛主席指挥下,为红色政权其实打开了新的局面,可惜后来因为共产国际的介入,导致了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首的瑞金政权,陷入了重重包围中,难以真正走出去。

再加上后来李德、博古等人的死板教条主义指挥,让红军在此刻面对的境遇更加危险,甚至于毛主席都产生了面对生死存亡的想法。好在后来红军得以突出重围,而这也再次让毛主席有了指挥整个红军的可能。

不过实际上此时的党中央对于毛主席还是有所怀疑的,主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在中央负责决策系统的所谓“精英”,几乎都有过留洋的经历,跟他们相比毛主席一个师范生,严格来说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所以毛主席一度想要自己留在革命根据地打游击算了,用自己的战绩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个决策却被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领导共同否定了。

原因也很简单,毛主席的军事能力已经被前三次围剿证明了,长征只有他的领导,才可能有出路。

最终,毛主席在跟党中央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最后的决策是,毛主席本人跟长征的部队进行转移,而留在革命根据地的人,则成为了一直以来对毛主席坚定不移表达支持态度的瞿秋白、方志敏和陈毅等人。

此刻所有人心里也都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留在革命根据地跟国民党的大军进行战斗,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牺牲。

可选择留下的人却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内心非常清楚,只有自己留下来吸引国民党大军的注意力,红军的主力才有可能逃出生天。其他的同志们也才有一个活下来的机会。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个又一个革命元勋就这么倒下了。

首先倒下的人是方志敏,他作为我党早期的领导干部,曾经一手打造出了党最早的几个革命根据地。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就在1935年,他率领红10军团准备北上抗日的时候,却被国民党王耀武击败。

方志敏没有能够逃出去,而是被押解到了监狱,而在监狱里,方志敏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可爱的中国》,在这篇文章里方志敏寄托了对中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他坚信着,自己的牺牲也将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终在1935年8月,方志敏坚贞不屈,最终被国民党所杀害,一个英雄就这么陨落了。

与方志敏命运相似的还有瞿秋白,他同样是我党早期的一名杰出革命领导人,也同样才华横溢,在早年间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是在一个时代里引领了潮流。

可最终,留在解放区坚持跟国民党作战的他,也没有能够逃脱悲剧的命运,瞿秋白同样被国民党所捕获,而在监狱中的瞿秋白也依然坚持跟国民党作斗争,从来没有背离自己的理想,最终在写出了《多余的话》后,他也壮烈牺牲。

当然,有牺牲的人,也有幸运的人,陈毅老总就是那个幸运儿,他曾经一度陷入过非常艰难的境地,甚至在梅岭被敌人包围的时候,写下了流传后世的《梅岭三章》,其实这三首诗,在当时已经被陈老总当成了自己的绝命诗。

但就连陈毅老总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逃出生天的机会,并且还有机会重新投入到革命的事业中,并且在此后多年,还能指挥正规军,跟国民党的精锐决一死战。

而方志敏的牺牲,同样不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方志敏亲手带入革命队伍的粟裕大将,在十多年后的济南战役中活捉了王耀武,为方志敏报仇雪恨,牺牲所种下的种子,终究生根发芽了。

而毛主席其实也没有忘记这些曾经的战友和同志,同样在多年后的开国大典前,毛主席回忆起曾经的战友,依然会泪如雨下,他感慨的不仅是革命事业的气魄,更有一种内心的坚持和力量。

1 阅读: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