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各国军舰争抢我国洲际导弹数据舱,我海军飞行员拼死捞回

解析冷知识 2023-12-27 11:16:18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点整,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腾空而起划过晴空。

这颗导弹将要以20马赫的速度迅速掠过我国大陆,经过30分钟的飞行,到达8000千米外的南太平洋。

为众人所知的是,中国远洋测量船队18艘舰船在导弹到达时分布在火箭预定溅落点周围,伴随着“东风-5”的数据舱准确落入预定海域,舰队便迅速行动,潜水员仅用5分20秒就将数据舱打捞起来。

而与众所周知略有不同的是,这次任务实际上充满了风险,才迫使参与者在冒着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捞落入水中的数据舱。

“580任务”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出于和平发展的自卫需求,我国决定研发可以威慑超级大国的核载体——洲际弹道导弹。

1971年,我国第一款可以从本土攻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也是其列装后20年唯一一款),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首次进行了短程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在此后十余年,我国多次举行短射程低弹道、高弹道飞行测试,在1979年1月取得全部成功并收集到了充足的数据。

随后,我国决定将东风-5转入全射程飞行试验阶段,一旦成功将使我国的战略力量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威慑能力”,也算正式踏入了“战略核载体俱乐部”。

在此背景下,我国决定1980年执行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全射程飞行试验,代号“580任务”。

由于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特性,很难在我国境内找到合适的区域作为弹着区,因而这一重要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落点被选定在南太平洋地区南纬7°、东经171°33′为中心、70海里半径的圆形海域中,由科学实验船进行数据舱的回收作业。

装备的困局

然而任务开始之前,我国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一度影响到了本次任务的战略部署:

这就不得不从我国的海军建军历史谈起了——由于我国在建国之初,沿岸海上防御存在压力,加之自身工业的孱弱,不得不采用“近海防御战略”的思想,确立“快(导弹/鱼雷艇)、潜(潜水艇)、空(海基航空兵)”的武器发展思路。

在我国从建国以来以“防御为主”的海军建设思想下,冷战早期时我国很少关注自身的远洋航行能力。

事实上,直到“580工程”前,我国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进行类似的与“国内建设”相悖的大规模远洋航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央军委尽可能调拨了我国最强的海军力量,精锐齐出。

有4艘051型“旅大”级导弹驱逐舰与2艘改进过的051D型导弹驱逐舰加入护航编队,勉强凑齐了2个护航编队(当时全军的所有051型及其改型加在一起,也不过9艘而已),用以为军事科学考察船执行护航警戒任务。

但即便如此,装备问题仍然存在:即便是我军当时最新锐的军舰051型“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其满载排水量也仅有3500多吨,即便是经济续航能力,亦只有可怜的2970海里,根本不够开到预定海区再行开回。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不得不选择学习国外经验,进行新型舰型的研发。

换言之,为了确保能够完成“580工程”,海军开始立项研制补给舰,为护航舰队提供“中继保障”,这也就催生了我国的第一代远洋补给舰905型“太仓”级。

诚然,从后世的角度来看,905型“太仓”级远洋补给舰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21740吨的远洋补给舰,其能够携带的补给仅为1万吨燃料、1000吨柴油、200吨锅炉用水和饮用水另有50吨食物,对于“580工程”这样的任务只能说十分勉强。

不过至少905型“太仓”级远洋补给舰解决了装备上最大的困局,避免了出现“护航无法抵达”的尴尬局面。

一波三折的580任务

1980年4月28日-5月1日,测量船编队和护航编队按照特种混合编队,从舟山集结地启航,向着预定的试验区域出发。

在此期间,由于我国采取了一反“守卫港内”的常态,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出动,在5月9日之前,一直都有着大量真实身份不明的外籍船只跟随船队。

5月9日,我国政府突然向全世界宣布“将在5月12日至6月10日向南太平洋吉尔波特群岛以南公海试射第一枚洲际导弹”的消息。

该消息的曝出导致海上出现了更多居心不明的各类外籍船只甚至军舰,试图通过跟随我国的测量船编队和护航编队抵达作业海域,阻挠我国正常回收数据舱的任务,甚至准备“先下手为强”,抢先打捞我国弹道导弹的数据舱。

5月15日,我国海军编队到达预定工作海域时,后面已经有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军舰和飞机如“牛皮糖”一般死死黏在我国海军编队后方,整个海面热闹非凡。

毫无疑问,这些云集工作区域的外籍军舰让这次580任务的艰难性与紧迫性提升了一个台阶——由于我军船少且居心不明者众多,很难保证预定海域的打捞安全。

为防止过早暴露导弹坠落区,我方舰队决定行“调虎离山”之事,趁天黑舰队向外围海域运动,假做离开继续赶路状,“牛皮糖”不知中计,自然紧随我军舰队其后。

5月18日凌晨时分,我方舰队见时间差不多了扭头就走,高速返回工作区域。

大梦初醒的各路外籍舰船纷纷转头准备再行干扰之事,其中几艘外军驱逐舰甚至试图直接冲入弹着区,在严重警告无果后,护航舰队中的051型“旅大”驱逐舰不顾吨位上的巨大差距,冲上前去进行拦截,对峙好几个小时才将其赶走。

051型“旅大”驱逐舰

随着时间来到10点整,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如期发射,一路顺利地飞向南太平洋预定区域,在导弹距离落弹区还有8千米时,海军测量船的雷达发现了目标,1架直升机立即飞到指定空域,捕获了目标并跟随飞行16秒。

10点30分,导弹轰然入海,准确地砸在了预期的落弹区中,导弹弹头随后释放出绿色染色标定自己位置,随即被高空遥测飞机捕获了导弹数据舱位置并传给了负责打捞的直升机,打捞直升机冒着途中可能在浓积云中失事的风险直线冲去。

而看到导弹落海的诸多“牛皮糖”也当场活动了起来,多艘外国军舰试图冲入任务区内硬抢数据舱,因被我海军护航舰队中051“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盯死而未能得逞。

与此同时,除开海上的诸多“牛皮糖”,天上的“牛皮藓”也紧随而来——1架美国C-130飞机在弹着点附近投下声纳浮标,2架美军武装直升机也已赶到,试图浑水摸鱼捞走数据舱。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方之前冒险穿过浓积云的打捞直升机迅速放下潜水员,干净利索地将数据舱打捞上来吊曳带走。

自此,一场持续了超过半个月的“海上躲猫猫”与“数据舱争夺战”宣告结束,最终结果是我军有惊无险地成功收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数据舱,各路海上“牛皮糖”、天上“牛皮藓”悻悻收集了落点区的海水作为“安慰奖”。

事后余波

尽管数据舱成功地被我军打捞运回,但终究有些所谓“史学家”,喜欢在诸多历史细节中挑文捡字编造猎奇故事吸引眼球,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编排胜利之故事:

在这场一波三折的“580行动”结束后的40年中,有相当多的“猎奇史学家”声称“当时我国发射了两枚东风-5,有一枚失败无法回收,被美国捡走”。

然而只要对当时测试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种说法的离谱之处——且不说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记录几乎都有据可查,发射后也无法否认与掩藏。

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1980年发射的“东风-5”尚在收集数据的试验阶段中,为什么要一次性发射2枚洲际弹道导弹实验弹?所谓“发射了2枚东风-5”这既不符合研究规律,也不符合军备武器试验的常识。

“数据舱争夺战”的成功对于缺乏远洋航行经验的我国海军而言实属不易,在这次行动中,我国海军表现出的种种特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海军的勇气与决心。

其行动中的诸多细节与教训对于日后我国海军的行动计划制定、实行也有着深远且有利的影响。

至于日后的某些“猎奇史学家”编造的无常识吸睛故事,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摇旗呐喊——历史也终将为我们证明,此类人不过是跳梁小丑和土鸡瓦犬而已。

参考资料:

【1】共产党员网《百年瞬间丨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成功发射》

【2】装备制造《万无一失的保障——执行“580”任务中的回眸》

【3】太空探索《远望号执行“580任务”30周年纪念》

【4】中国军视网《星辰“邂逅”大海——写在“580任务”成功40周年之际》

【5】党史网《40年前的“580”特混舰船编队》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 2023-12-28 18:37

    那时候真不容易![点赞][点赞][点赞]